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此役日軍幾乎被全殲,為省糧殺傷兵,高層不得不下令禁吃屍體

不少人認為, 二戰中日本雖強, 但遠沒有到能夠佔領大半個東亞和東南亞的程度。 而日軍之所以能夠在亞洲大路上所向無敵的原因, 除了當時鄰國太弱外, 英、法、美等國的軟弱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偷襲珍珠港成功後, 日軍已經膨脹到了極點, 企圖吞掉美國的殖民地菲律賓和英國的殖民地澳大利亞。 二戰初期的澳大利亞軍隊規模小, 主力又大多在歐洲大陸征戰。 因此, 想拿下澳大利亞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擺在中間的菲律賓卻是個大難題。 當時的麥克亞瑟中將手裡尚有13萬美菲聯軍, 先進戰機200餘架。 然而, 麥克亞瑟最終卻倉促撤退, 留下軍隊被日軍俘虜, 遭致虐待和屠殺。

菲律賓的失陷直接導致了整個區域局勢的惡化, 直到美軍在1942年6月結束的中途島海戰中取得勝利, 才給扭轉局勢創造可能。 不過, 中途島戰役後, 美日兩軍在戰略上達到了一個平衡,

雙方都希望尋找一個突破點。 此時, 日軍將目光瞄準新幾內亞的戰略要地莫爾斯貝港, 企圖佔領此處, 以切斷美澳的海上航線。

1942年7月21日, 日本陸軍南海支隊先遣隊派了2000人在巴布亞半島北部登陸, 29日攻佔科科達及附近機場。 隨後, 日軍開始瘋狂增兵,

截至8月中旬, 在此區域內的日軍猛增至1.3萬人。 8月25日, 日本海軍又試圖登陸米爾恩灣, 遭到美軍瘋狂反擊。 9月5日, 南海支隊主力翻過有“魔鬼山”之稱的歐文·斯坦利嶺, 並準備進攻莫爾斯貝港。

不過, 日均為了首先奪取瓜島, 推遲了進攻時間。 直至此時, 盟軍都沒有摸清楚日軍的戰略目的, 也不相信日本人有能力或者勇氣翻過歐文·斯坦利山脈。 因此, 盟軍方面也沒有採取多少主動行動, 而是不斷加強莫爾茲比和米爾恩灣的防禦。 9月初, 盟軍在莫爾茲比的部隊規模已達到2.8萬人, 7個機場都已完工或是接近完工。

1942年8月29日, 南海支隊對莫爾茲比發動進攻, 並於9月5日突破澳軍防線。 要知道, 參與此戰的澳軍是第7師, 該師為澳軍主力部隊, 訓練有素切久經戰場, 戰場經驗豐富。 第7師曾在北非戰場的托布魯克直面德軍名將隆美爾, 然而, 在與日軍交火後, 澳軍部隊就蒙受巨大損失, 第39營減員嚴重, 第53營則直接被擊潰。 為此, 盟軍決定繼續增援。

9月1日, 盟軍在空軍的支援下展開反攻,

摧毀了日軍大部分補給, 逼迫日軍進入叢林。 很快, 日軍便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 還遭受熱帶疾病的折磨。 日軍本希望依靠青葉支隊扭轉戰局, 無奈實在是難以支撐, 遂於9月5日撤退。 1942年9月8日, 南海支隊再次發動進攻。 不過, 由於美軍不斷增強空襲力度, 日軍物資損毀嚴重, 補給又跟不上, 日軍每人每天的所有糧食只有180克大米, 局勢已經非常危險了。

不過,此時的日軍卻士氣高昂,他們已經能夠遠遠望到莫爾茲比的燈火了。支隊指揮官堀井富太郎少將在伊奧裡貝瓦建立陣地等待支援,可是他最終卻等到了撤退命令。1942年9月14日,日軍在瓜島戰役中吃癟,不得不調整戰略,命令南海支隊後撤。9月23日,澳軍第7師第25旅發動反擊,收復伊奧裡貝瓦。隨後,盟軍開始全面反攻。

此時局勢已經完全顛倒:盟軍戰意旺盛,大舉進攻;日軍則疲憊不堪,饑腸轆轆。堀井富太郎卻要求士兵拼死抵抗,在撤退途中,一旦有士兵走不動,他便立刻下令就地槍決。日軍沿途尋找一切可以吃的東西,喪失理智的士兵開始將澳軍士兵甚至是戰友的屍體當做食物。盟軍得知此時,深感震驚,大罵日本人變態。也許是當時日軍還沒養成吃屍體的習慣,事情傳到日軍大本營,高層還專門下令禁止食用屍體。

雖然日軍負隅頑抗,但戰局還是無法逆轉。1943年初,盟軍先後攻克戈納和布納,1月9日,在盟軍猛烈的進攻下,日軍乾脆丟掉武器向海岸潰退。此時,日軍每人每天的口糧只有大米60克,藥品告罄,子彈也基本上打光了。12日,日軍徹底斷糧。1月19日,戰役進入收尾階段,盟軍徹底控制了薩納南達;幾乎同一時期,盟軍也取得瓜島戰役的勝利。

此戰過程慘烈無比,盟軍先後投入3.5萬人,其中陣亡3095人,另外,因疾病、疲勞等造成的非戰鬥減員約為1萬人。日軍則更慘,投入總兵力1.7萬人,傷亡了1.2萬人。值得一提的是,在如此巨大的戰爭減員下,日軍只有350人遭盟軍俘獲,不少傷兵都被長官下令就地處決。巴布亞戰役不但是太平洋戰爭的一個重要轉折,同時也是後來日軍淒慘下場的一個開始和預演。

不過,此時的日軍卻士氣高昂,他們已經能夠遠遠望到莫爾茲比的燈火了。支隊指揮官堀井富太郎少將在伊奧裡貝瓦建立陣地等待支援,可是他最終卻等到了撤退命令。1942年9月14日,日軍在瓜島戰役中吃癟,不得不調整戰略,命令南海支隊後撤。9月23日,澳軍第7師第25旅發動反擊,收復伊奧裡貝瓦。隨後,盟軍開始全面反攻。

此時局勢已經完全顛倒:盟軍戰意旺盛,大舉進攻;日軍則疲憊不堪,饑腸轆轆。堀井富太郎卻要求士兵拼死抵抗,在撤退途中,一旦有士兵走不動,他便立刻下令就地槍決。日軍沿途尋找一切可以吃的東西,喪失理智的士兵開始將澳軍士兵甚至是戰友的屍體當做食物。盟軍得知此時,深感震驚,大罵日本人變態。也許是當時日軍還沒養成吃屍體的習慣,事情傳到日軍大本營,高層還專門下令禁止食用屍體。

雖然日軍負隅頑抗,但戰局還是無法逆轉。1943年初,盟軍先後攻克戈納和布納,1月9日,在盟軍猛烈的進攻下,日軍乾脆丟掉武器向海岸潰退。此時,日軍每人每天的口糧只有大米60克,藥品告罄,子彈也基本上打光了。12日,日軍徹底斷糧。1月19日,戰役進入收尾階段,盟軍徹底控制了薩納南達;幾乎同一時期,盟軍也取得瓜島戰役的勝利。

此戰過程慘烈無比,盟軍先後投入3.5萬人,其中陣亡3095人,另外,因疾病、疲勞等造成的非戰鬥減員約為1萬人。日軍則更慘,投入總兵力1.7萬人,傷亡了1.2萬人。值得一提的是,在如此巨大的戰爭減員下,日軍只有350人遭盟軍俘獲,不少傷兵都被長官下令就地處決。巴布亞戰役不但是太平洋戰爭的一個重要轉折,同時也是後來日軍淒慘下場的一個開始和預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