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懇求國君殺妻兒斷右手只為一件事,代價慘痛,讀之甚是驚悚

中國古代的先秦時期, 是公認的一個思想文化的巔峰。 不僅湧現了許多神話般的大人物, 就連當時普通人的思想素質水準, 也是如今的我們難以望其項背的。 那段時期的古人給我們最直觀的印象便是“性情中人”, 做出許多事著實令人佩服, 同時許多事情又讓人難以理解。 我們這篇文章所講的事例實際上是一個忠君愛國的範例, 但此人所作所為, 讀起來實在是令人感到驚悚。

春秋末期, 吳國有一位名為椒丘欣的著名勇士。 此人勇猛無比, 但卻心高氣傲, 說話驕橫狂妄, 經常出言不遜。 在一次酒宴上, 椒丘欣得罪了伍子胥的朋友要離。 這個要離雖然瘦小枯乾, 但卻是個坦蕩之人。 父親為職業刺客, 自己是屠夫, 膽量很大, 又精通劍術和辯論, 當面用一番話狠狠地嘲諷了椒丘欣一番。 後者氣不過卻又說不過, 便決定當晚去殺了要離。

要離早就聊到此事,

非但沒躲, 反而讓妻子打開大門, 自己坐在屋裡等候。 椒丘欣進屋後, 當即拔劍指著要離的腦袋說:“你做了三件事非常該死, 知道嗎?”要離答曰不知, 椒丘欣說:“你當中羞辱我, 一該死;半夜不關門, 二該死;知道死期將至卻不逃跑, 三該死。 ”椒丘欣說著就要動手, 要離卻冷冷地說:“我沒有三該死, 你卻有三不肖, 知道嗎?”

這下椒丘欣愣住了, 要離說道:“當眾受辱而不該應答, 此為一不肖;登堂入室突襲暗殺, 此為二不肖;用劍指著我腦袋才敢說這些狠話, 此為三不肖。 你如此不義還敢反過來指責我, 難道不是太過卑鄙嗎?”按照常理, 一名勇武之人聽到這些話早就一刀上去了, 椒丘欣非但沒有生氣, 反而當即收劍入鞘, 感歎道:“我勇猛, 人們都不敢正眼看我。 你卻幾次將我說得無言以對, 你才是天下的壯士啊!”(吾之勇也, 人莫敢眥占者, 離乃加吾之上, 此天下壯士也。 )

人在氣頭上還能如此講道理, 先秦時期的君子之風由此可見一斑。 西元前515年, 吳王僚被其堂兄弟公子光的刺客專諸刺殺,

其子慶忌逃出吳國。 慶忌不是泛泛之輩, 他自幼習武, 力量過人, 武藝高強, 有萬夫不當之勇。 慶忌出逃後短短幾個月, 就組建起一支強大的軍隊, 處處與吳國作戰, 吳王闔閭被搞得心神不寧, 寢食難安。

此時, 伍子胥將將要離推薦給吳王闔閭, 稱要離可以除掉慶忌。

闔閭盛宴招待, 卻一看要離又瘦又小, 大失所望。 要離卻主動說:“大王患慶忌乎?臣能殺之。 ”要離聲稱自己可以除掉慶忌, 但必須砍掉他的右手, 殺掉他的妻子兒女。 吳王一聽不願意, 要離又說:“臣聞安其妻子之樂, 不盡事君之義, 非忠也;懷家室之愛, 而不除君之患者, 非義也。 ”

最終, 要離打動了吳王闔閭, 假裝犯罪逃出吳國。 而他的妻兒均被誅殺並焚棄於市。 當時要離的勇武天下聞名, 如此鬧了一番大事, 自然也是舉世皆知。 大家都知道要離與吳國鬧掰了, 後來要離投靠慶忌, 後者一點也沒有懷疑。 慶忌還將要離視為心腹, 委託他操練士兵。 數月後, 慶忌大軍渡江伐吳, 要離就站在他的身後。 在江心處, 要離趁慶忌和侍從不備, 用短矛刺向了慶忌。

受傷後的慶忌這才恍然大悟,一怒之下抓住要離,將他的腦袋連續三次浸入江中,然後又感歎道:“嘻嘻哉!天下之勇士也!乃敢加兵刃於我。”慶忌的侍從要當場殺掉要離,慶忌卻阻攔道:“此是天下勇士。豈可一日而殺天下勇士二人哉?”意思就是說自己要死了,慶忌同樣是天下的勇士,怎麼可以一天之內連續殺掉兩位勇士呢?隨後,慶忌拔掉短矛,當場流血而亡。

有人要殺自己,慶忌非但沒有報仇,反而阻止別人殺兇手,僅僅是因為對方是位忠君愛國的勇士,這樣的邏輯在如今看來確實有點難以理解。慶忌死後,闔閭要重賞要離。可要離認為為了國家之事害死了妻兒,為了新君主又殺了舊君主的兒子,自己已經是大大的不忠不義了,便投江自盡。被人救出後,周圍的人都勸他別做傻事,接受封賞,要離卻自斷手足,伏劍自刎。

在先秦時期的中國,忠君尚武的思想一度非常流行。在天下大義面前,寧可捨棄小家的利益,甚至犧牲家人和自己的性命,在如今看來非常殘忍並難以理解,但在當時,這都是非常普遍的。雖然上述歷史故事讀起來甚是驚悚,但我們也不難體會到那個時代人們的坦蕩與凜然,這種氣節堪稱偉大,令人佩服。

用短矛刺向了慶忌。

受傷後的慶忌這才恍然大悟,一怒之下抓住要離,將他的腦袋連續三次浸入江中,然後又感歎道:“嘻嘻哉!天下之勇士也!乃敢加兵刃於我。”慶忌的侍從要當場殺掉要離,慶忌卻阻攔道:“此是天下勇士。豈可一日而殺天下勇士二人哉?”意思就是說自己要死了,慶忌同樣是天下的勇士,怎麼可以一天之內連續殺掉兩位勇士呢?隨後,慶忌拔掉短矛,當場流血而亡。

有人要殺自己,慶忌非但沒有報仇,反而阻止別人殺兇手,僅僅是因為對方是位忠君愛國的勇士,這樣的邏輯在如今看來確實有點難以理解。慶忌死後,闔閭要重賞要離。可要離認為為了國家之事害死了妻兒,為了新君主又殺了舊君主的兒子,自己已經是大大的不忠不義了,便投江自盡。被人救出後,周圍的人都勸他別做傻事,接受封賞,要離卻自斷手足,伏劍自刎。

在先秦時期的中國,忠君尚武的思想一度非常流行。在天下大義面前,寧可捨棄小家的利益,甚至犧牲家人和自己的性命,在如今看來非常殘忍並難以理解,但在當時,這都是非常普遍的。雖然上述歷史故事讀起來甚是驚悚,但我們也不難體會到那個時代人們的坦蕩與凜然,這種氣節堪稱偉大,令人佩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