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平凡崗位譜讚歌——“火車頭”獎章獲得者、重慶西車輛段設備車間電工組工長鄒儒傑

皮膚黝黑、個頭不高, 背包裡隨時都插著一支泛黃的電筆, 每天風風火火地穿梭在檢修庫內, 時而駐足檢查設備運行情況, 時而俯身處理設備故障, 時而熱情投入現場教學, 用二十年如一日的敬業和責任, 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他就是重慶西車輛段設備車間電工組工長鄒儒傑。

鄒儒傑工作23年來, 憑藉著自己好學習、肯鑽研、不服輸的勁頭, 解決大小設備故障5000多件, 參與攻克疑難故障300多個, 從一名設備維修“菜鳥”成長為“火車頭”獎章獲得者。

善於創新的“發明者”

“鄒儒傑是一個非常喜歡動腦筋的人,

面對設備‘老大難’故障, 他總是帶頭搞發明和技術革新, 解決了多項設備維修難題。 ”該段設備車間技術員陳立軍對鄒儒傑可是稱讚有加。

2015年, 輪對探傷機軸端紫光燈經常燒損, 平均每月需要更換2根燈管、2對燈座。 “長期這樣下去肯定不行, 必須找到問題的根源, 並想辦法解決。 ”鄒儒傑立即組織吳濤、周漢梧、榮雲等班組技術骨幹成立了攻關小組。 經過幾天的現場觀察和反復論證, 最終發現高溫才是罪魁禍首。 攻關小組立即對症下藥, 在原本密封的燈罩上打孔, 並改變散熱風扇的轉向, 將以前的被動外抽式散熱改變為主動強制送風散熱, 大幅度降低了燈管及燈箱的溫度, 徹底消除了紫光燈經常燒損的故障。

按材料成本計算, 改進過後, 一年將節約3萬餘元。

2008年, 鄒儒傑牽頭設計製造的降溫除塵系統, 徹底解決了微機在高溫多塵環境中運行不穩定的問題。 2009年5月初, 原鐵道部車輛系統在南寧召開QC成果發表會, 鄒儒傑代表路局出席, 並對QC成果發表講解, 獲得“優秀獎”。

敏而好學的“求知者”

經過多年的不斷學習和經驗積累, 鄒儒傑已經成為了大家口中的“設備專家”, 但他卻從未停止過學習的腳步, 渾身上下都透出一種朝氣。

俗話說:“刀不磨要生銹, 人不學要落後。 ”鄒儒傑把每一次與廠家人員的交流、與技術人員的討論都當成一次學習的過程, 不斷總結和積累, 經過幾年的反復琢磨、積累、實踐, 現在, 面對這些高智慧化設備, 他已從“門外漢”變為“行家裡手”。

攻堅克難的“先行者”

“只要思想不滑坡, 辦法總比困難多。 ”鄒儒傑非常堅定。 今年3月, 3000型磁粉探傷機出現縱向磁場部分區域無磁痕顯示故障, 在接到設備故障報修資訊後, 班組幾名職工前往進行處理, 檢查配電箱、測量磁化電路, 反復折騰了2個小時依然無果。

“這樣的故障還真是第一次遇見, 處理起來確實有點困難, 不如聯繫廠家?”

“遠水救不了近火, 不能什麼事情都依靠廠家, 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想辦法, 就一定可解決。 ”一名職工表達了尋求廠家幫助的想法後, 立即被鄒儒傑回絕了。

因為鄒儒傑深知3000型磁粉探傷機屬於該段關鍵重點設備, 該故障如果不能及時處理, 將會導致對輪對裂紋的檢查不準確,

從而影響行車安全。 說幹就幹, 鄒儒傑立即組織班組技術骨幹進行“專家會診”, 對照電器原理圖反復檢查、試驗, 直到晚上淩晨1時許, 才找到了病症源頭, 及時恢復了設備正常運行。

受人喜愛的“授業者”

“我們大家都特別喜歡鄒師傅的教學方法, 不僅模式新穎, 而且學習效果還很好。 ”鄒儒傑很受青工的喜愛。 作為班組工長, 他不僅將保障設備運行狀態放在首位, 而且還特別重視對於班組青年職工的培養。

2015年, 鄒儒傑結合現場實際情況, 創新推出了“月月通”職工培訓模式, 每月輪流選取一台設備進行現場教學, 由包保設備的青工輪流擔任“講師”, 大大加強了青年職工學習的主動性。 同時, 還創新了“自己寫課件自己講”“青年職工輪崗學習”等方法,

受到了青工的一致好評。

在他指導下, 班組不少青工在轉向架檢修、車輪車床等各類電氣設備故障處理中均能獨當一面, 有2名職工通過層層選拔獲得了參加路局技術比武的資格。 目前, 擔任教練的鄒儒傑正在帶領著參賽職工不斷練習, 為比武做好準備。

23年來, 鄒儒傑始終兢兢業業做事, 踏踏實實做人, 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用他的工作理念、工作標準、工作態度, 詮釋著“工匠精神”。 ( 付世坤 劉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