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主義”和“唯物論”

1、唯物主義:即是唯物派, 馬克思主義認為唯物主義是哲學兩大基本派別之一, 它與唯心主義對立, 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為第一性、精神為第二性, 世界的本源是物質, 精神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 哲學裡關於本體論的一種基本觀點。 在意識與物質之間, 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反映, 客觀世界獨立於意識之外, 主觀能動性區別於其它生命意識。

唯物主義的基本形態有:

樸素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發展的最初歷史形態。 它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 把世界的本原歸根為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 例如:水, 火, 氣, 土等。 試圖從中找到具有無限多樣性的自然現象的統一。 如古希臘哲學家泰利斯認為, 萬物產生於水, 並經過各種變化之後又複歸於水。 中國古代的五行說認為, 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等。 隨著人們實踐範圍的擴大和理論思維能力的提高,

樸素唯物主義逐步擺脫了把世界本原歸結為某種具體物質形態的局限性。 歐洲出現了德謨克利特、伊壁鳩魯的原子唯物論, 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再分的物質微粒原子組成的, 開始從物質結構上研究世界的本原。 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者則認為宇宙萬物是由一種極細微的流動的物質“氣”構成的, 氣是世界的本原, 提出了氣一元論。 如戰國時期荀子認為, 物質性的、統一的氣構成自然界的萬物, 而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荀子還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可貴命題。 中國古代唯物主義集大成者要屬於春秋的老子與道家諸子對於宇宙所提出關於道的思想了。 東漢王充提出:“天地合氣,
萬物自生。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範縝在說明神形關係時說:“神即形也, 形即神也。 是以形存則神存, 形謝則神滅也。 ”北宋張載認為:“太虛不能無氣, 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 ”這些都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唯物主義思想的樸素反映。 樸素唯物主義往往和樸素辯證法結合在一起。 中國古代唯物主義在把五行當作世界的本原時, 還以它們之間相生相剋的關係來說明世界的聯繫和發展。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則用“火”說明世界發展的辯證景象。

樸素唯物主義是依據直觀經驗和比較粗淺的自然知識所作的理論概括, 缺乏一定的科學論證和嚴密的邏輯體系, 帶有一些猜測的成分, 因此, 它有直觀性的特點。

機械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又稱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它是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 伴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而出現的。 與17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相適應, 出現了一批以F.培根、T.霍布斯、J.洛克為代表的英國唯物主義者。 他們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利益, 反對經院哲學;培根在總結當時科學成就的基礎上, 概括了觀察、實驗和歸納等認識自然界的實驗方法。 霍布斯繼承了培根的思想, 第一個系統地闡述了機械唯物主義的思想。 他認為, 哲學的物件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實體, 物體是不依賴於人們思想的東西, 它是世界上一切變化的基礎。 培根、霍布斯所生活的時代, 尚處在資本主義生產的手工工廠階段。 近代自然科學處於形成和發展的初期,
機械力學占首要的中心的地位, 而其他自然科學部門還很不成熟。 當時實踐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水準決定了人們只能主要用機械力學的原理來論證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這就使得這一時期的唯物主義思想具有機械性的特點。 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是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發展的頂峰。 它既有明顯的機械性, 又有一些辯證法思想。 其代表人物有拉美特裡、狄德羅、霍爾巴赫、愛爾維修等人。 法國唯物主義在理論上繼承並發展了17世紀英國唯物主義經驗論和笛卡爾《物理學》中的唯物主義思想。 19世紀40年代, 德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形勢日益成熟, 在哲學上表現為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解體和L.費爾巴哈人本學唯物主義的產生。 費爾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學與唯心主義哲學中,明確地闡述了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唯物主義基本原理。費爾巴哈的人本學唯物主義推翻了唯心主義在德國的長期統治,恢復了唯物主義的權威,大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也深受其影響。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哲學包含某些辯證法因素,但機械性、形而上學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而且在社會歷史領域裡仍然是持唯心主義觀點。它企圖用機械運動的觀點來解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現象和過程,把各種運動形式都歸結為機械運動,否認事物因內部矛盾而引起的發展。離開人的社會性、人的歷史發展來研究社會現象,只考察引起人們活動的思想動機,不探究思想動機背後的物質原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屬於社會意識的現象當成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在資產階級哲學範圍內,19世紀中葉在歐洲還曾出現過庸俗唯物主義。它僅僅用生理學的觀點去解釋人的精神現象,把意識與物質等同起來,抹殺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使唯物主義庸俗化、膚淺化。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它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總結了無產階級鬥爭的歷史經驗和自然科學的新成果,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文化的優秀成果,特別是在批判地吸取了G.W.F.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的基礎上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產生是哲學上的偉大變革。它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的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用唯物主義觀察社會歷史,揭示了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實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有機統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概括和總結,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理論基礎、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列寧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在同機會主義的鬥爭中,在總結新的歷史經驗和概括自然科學最新成就的基礎上,全面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推向新的階段。列寧逝世後,史達林繼承了列寧的事業,在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方面,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及其哲學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毛澤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毛澤東的哲學著作和其他許多包含著豐富哲學思想的著作,從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中,深刻地論述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增添了新的內容。

中國古代的唯物主義思想家:

戰國荀子:“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東漢王充:“天地合氣,萬物自生。”

南朝範縝:“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明朝王夫之:“氣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無其器則無其道”。

2、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相對立的世界觀

唯心主義:世界的本質是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

①主觀唯心主義:世界由人的意識派生、決定。

代表人物有:

宋朝哲學家陸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明朝哲學家王陽明:“心外無物”。“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

英國哲學家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覺的組合”、“觀念的集合”。

②客觀唯心主義:世界由某種神靈或不可捉摸的絕對觀念及力量創造、決定。

代表人物有:

宋朝哲學家朱熹:“理在氣先。”

柏拉圖: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爾:世界的本質是獨立存在的“絕對精神”。

③宗教:上帝、神創造、神秘力量和支配世界唯心主義兩種形式,雖有某些差別,但本質上是一致的。

結論:其認為,思維、意識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質是第二性的,顛倒了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真實關係,背離了自然科學和人們的實踐座標,實踐是科學的基礎。以本體論劃分,唯物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唯物主義與無神論:

傳統上人們一般認為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是一致的,唯心主義和有神論是一致的,但這種觀點如今已經受到了挑戰,最新觀點認為唯物主義和無神論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唯物主義者也可以是有神論者,這種觀點被稱為“唯物主義有神論”。

唯物主義有神論的基本觀點是:認為神、靈魂等是有物質和能量基礎的一種客觀存在,並非是絕對超於物質世界的純粹精神存在。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苗興壯在他的《揭秘靈界生命:神秘現象探索》一書中最早對唯物主義有神論進行了系統的論證唯物主義有神論認為,如果我們不再像傳統宗教那樣把神看作是絕對超越于自然之上的精神存在,而只是把神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生命形態,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中我們尚未充分認識的那部分,把神看作是有著某種物質和能量基礎的強大的生命體,那麼唯物主義和有神論就可以不再對立了,科學與宗教也就有可能達成統一了(這裡所講的統一,主要是指自然科學有可能對靈魂、神、神跡等宗教要素的存在作出合理的解釋,而不涉及到具體宗教教義中主張的道德規範、行為準則、儀式設置等,因為這些是與科學並行的,不存在衝突或統一的問題)。

唯物主義有神論還處於假說階段,人們還無法證實可以構成靈魂和神的物質和能量存在,但隨著物理學界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發現和對其認識的進一步加深,這種假說的合理性和現實性也得到了加強。這是因為,如果構成靈魂和神的物質存在,那麼這種物質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它的密度應該是非常小的,因為人或動物的肉體死亡後並沒有發現其重量有明顯的減少,至今還沒有見到這方面的可靠實驗證據;第二、它應當是透明的,沒有任何顏色,所以肉眼無法觀察到其存在;第三、它是沒有任何氣味和味道的,不能引起人們的嗅覺和味覺的反應;第四、它在結構上是非常細微的,因而可以穿越任何其它普通的物質,並且與實體物質很少發生相互作用,因而現有的儀器設備還無法探測到它的存在;第五、它聚合在一起後仍然具有很高的彈性和柔韌性,形狀容易改變,其形狀可以是不固定的。可喜的是這些特性與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特性高度吻合。 根據科學家的描述,暗物質可以穿透任何普通物質,也不與普通物質發生任何相互作用,這類物質本身不會發出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等任何電磁輻射,也不吸收和反射任何光,而且是完全透明的,因而難以探測,所以被稱為暗物質。暗物質的這些特性都與上述特性高度一致。

雖然唯物主義有神論還處於假說階段,但從邏輯上講是具有合理性的,只是最終是否能夠得到證實還需要科學的進一步突破,需要更多的時間。3、唯物論:

(1)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物質;自然界、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是客觀的;人們改造自然、變革社會的活動要以承認自然、社會的客觀性為前提。

(2)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不同的意 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著不同的反作用;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3)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客觀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對中國而言,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瞭解國情,立足國情。

(4)物質和意識的關係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對中國而言,從實際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費爾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學與唯心主義哲學中,明確地闡述了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唯物主義基本原理。費爾巴哈的人本學唯物主義推翻了唯心主義在德國的長期統治,恢復了唯物主義的權威,大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也深受其影響。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哲學包含某些辯證法因素,但機械性、形而上學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而且在社會歷史領域裡仍然是持唯心主義觀點。它企圖用機械運動的觀點來解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現象和過程,把各種運動形式都歸結為機械運動,否認事物因內部矛盾而引起的發展。離開人的社會性、人的歷史發展來研究社會現象,只考察引起人們活動的思想動機,不探究思想動機背後的物質原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屬於社會意識的現象當成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在資產階級哲學範圍內,19世紀中葉在歐洲還曾出現過庸俗唯物主義。它僅僅用生理學的觀點去解釋人的精神現象,把意識與物質等同起來,抹殺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使唯物主義庸俗化、膚淺化。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

它是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40年代,總結了無產階級鬥爭的歷史經驗和自然科學的新成果,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文化的優秀成果,特別是在批判地吸取了G.W.F.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的基礎上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產生是哲學上的偉大變革。它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的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用唯物主義觀察社會歷史,揭示了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建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實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有機統一。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概括和總結,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理論基礎、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列寧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在同機會主義的鬥爭中,在總結新的歷史經驗和概括自然科學最新成就的基礎上,全面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哲學推向新的階段。列寧逝世後,史達林繼承了列寧的事業,在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方面,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為馬克思列寧主義及其哲學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毛澤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毛澤東的哲學著作和其他許多包含著豐富哲學思想的著作,從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中,深刻地論述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辯證法,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增添了新的內容。

中國古代的唯物主義思想家:

戰國荀子:“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東漢王充:“天地合氣,萬物自生。”

南朝範縝:“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明朝王夫之:“氣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無其器則無其道”。

2、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相對立的世界觀

唯心主義:世界的本質是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

①主觀唯心主義:世界由人的意識派生、決定。

代表人物有:

宋朝哲學家陸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明朝哲學家王陽明:“心外無物”。“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

英國哲學家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覺的組合”、“觀念的集合”。

②客觀唯心主義:世界由某種神靈或不可捉摸的絕對觀念及力量創造、決定。

代表人物有:

宋朝哲學家朱熹:“理在氣先。”

柏拉圖: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爾:世界的本質是獨立存在的“絕對精神”。

③宗教:上帝、神創造、神秘力量和支配世界唯心主義兩種形式,雖有某些差別,但本質上是一致的。

結論:其認為,思維、意識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質是第二性的,顛倒了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真實關係,背離了自然科學和人們的實踐座標,實踐是科學的基礎。以本體論劃分,唯物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唯物主義與無神論:

傳統上人們一般認為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是一致的,唯心主義和有神論是一致的,但這種觀點如今已經受到了挑戰,最新觀點認為唯物主義和無神論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唯物主義者也可以是有神論者,這種觀點被稱為“唯物主義有神論”。

唯物主義有神論的基本觀點是:認為神、靈魂等是有物質和能量基礎的一種客觀存在,並非是絕對超於物質世界的純粹精神存在。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苗興壯在他的《揭秘靈界生命:神秘現象探索》一書中最早對唯物主義有神論進行了系統的論證唯物主義有神論認為,如果我們不再像傳統宗教那樣把神看作是絕對超越于自然之上的精神存在,而只是把神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生命形態,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中我們尚未充分認識的那部分,把神看作是有著某種物質和能量基礎的強大的生命體,那麼唯物主義和有神論就可以不再對立了,科學與宗教也就有可能達成統一了(這裡所講的統一,主要是指自然科學有可能對靈魂、神、神跡等宗教要素的存在作出合理的解釋,而不涉及到具體宗教教義中主張的道德規範、行為準則、儀式設置等,因為這些是與科學並行的,不存在衝突或統一的問題)。

唯物主義有神論還處於假說階段,人們還無法證實可以構成靈魂和神的物質和能量存在,但隨著物理學界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發現和對其認識的進一步加深,這種假說的合理性和現實性也得到了加強。這是因為,如果構成靈魂和神的物質存在,那麼這種物質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它的密度應該是非常小的,因為人或動物的肉體死亡後並沒有發現其重量有明顯的減少,至今還沒有見到這方面的可靠實驗證據;第二、它應當是透明的,沒有任何顏色,所以肉眼無法觀察到其存在;第三、它是沒有任何氣味和味道的,不能引起人們的嗅覺和味覺的反應;第四、它在結構上是非常細微的,因而可以穿越任何其它普通的物質,並且與實體物質很少發生相互作用,因而現有的儀器設備還無法探測到它的存在;第五、它聚合在一起後仍然具有很高的彈性和柔韌性,形狀容易改變,其形狀可以是不固定的。可喜的是這些特性與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特性高度吻合。 根據科學家的描述,暗物質可以穿透任何普通物質,也不與普通物質發生任何相互作用,這類物質本身不會發出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等任何電磁輻射,也不吸收和反射任何光,而且是完全透明的,因而難以探測,所以被稱為暗物質。暗物質的這些特性都與上述特性高度一致。

雖然唯物主義有神論還處於假說階段,但從邏輯上講是具有合理性的,只是最終是否能夠得到證實還需要科學的進一步突破,需要更多的時間。3、唯物論:

(1)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物質;自然界、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是客觀的;人們改造自然、變革社會的活動要以承認自然、社會的客觀性為前提。

(2)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不同的意 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著不同的反作用;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3)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客觀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對中國而言,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瞭解國情,立足國情。

(4)物質和意識的關係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對中國而言,從實際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