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耶律楚材簡介,值得被銘記的耶律楚材治國方略

元代作為一個地域遼闊的朝代, 儘管很多方面是非常不好的影響, 但也是出現許多的值得被銘記的歷史人物, 其中元代宰相耶律楚材就是其中一個, 他的治國方略是非常值得現在去研究的!

耶律楚材任相十餘年, 創造了四個“中國第一”:他實施“儒家治國”, 是促進蒙古貴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第一人;他主編《西征庚午元曆》, 主修《大明曆》, 是中國提出經度概念的第一人;他提出大蒙古國要效仿漢族國家尊皇敬君, 是推行蒙古國實施中國封建朝代君臣跪拜禮第一人;他把遼代篇幅最長的契丹語詩篇《醉義歌》翻譯為漢文七言歌行體長詩, 並保存於《湛然居士文集》中, 是弘揚遼代文化的中國第一人。

蒙古是個遊牧民族, 處於奴隸社會。 他的各項制度和社會組織形式都是以部落酋長制為基礎的。 這種制度對於統治已經進入封建社會一千多年的漢族地區來說無疑是極為落後的。

耶律楚材清醒地看到了這一點, 於是在各個方面開始制定“儒家治國”的大政方針。

在行政制度上, 1231年, 耶律楚材被任命為相當於宰相職位的中書令, 他行政改革的一個最大目標是:削弱地方勢力, 加強中央集權。 他受命全權籌設的中書省, 在金朝是沒有的, 在唐朝只是專管頒發詔令文書的機構而無行政權。 而上溯自秦漢以來, 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一直存在著矛盾。 要鞏固一個地域廣闊的封建王朝, 必須有切實可行的行政制度以便於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耶律楚材所領導的中書省的成立, 使蒙古帝國開始有了中央的行政機構。 中書省從表面上看, 雖然只是秘書處一類的班子, 但因它關係到發放文書、處理檔等重要事務,

實際權力就相當於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

在賦稅制度上, 蒙古向外擴張, 其目的是為了掠奪。 到某一地後總是把財產搶劫一空, 把擄來的人民和工匠充作奴隸, 按功大小分給貴族、將領。 對於蒙族統治者來說, 根本不知賦稅為何物。 為了鞏固蒙古帝國的統治地位, 耶律楚材向窩闊台建議, 把全國分為十路, 這十路分別是:遼寧瀋陽、江西德興、陝西西安、山西太原、浙江平陽、河北正定、山東東平、北京、河北盧龍、山東濟南。 每路設負責賦稅的正副課稅使, 他們直接隸屬于元太宗, 與各地管民政的文官、管軍政的萬戶鼎立而三, 各不相干。 收稅的制度一直在不斷的完善中, 到1236年以後, 以地稅、丁稅、戶稅為主要內容的元朝稅制大致形成。

在法律制度上, 蒙古國落後的社會組織形式決定了它的法制必然是極其幼稚的。 隨著蒙古國統治地區的擴大, 社會治安、吏制等問題日益嚴重。 成吉思汗生前定下的類似於部落聯盟內部規矩的“紮撒”根本不能適應複雜的社會形勢。 當時州郡長官貪暴肆虐, 富豪任意兼併土地, 地痞流氓殺人越貨的現象十分嚴重。 耶律楚材針對社會現實, 本著中原的若干法律原則提出了《便宜一十八事》作為臨時法律。 對地方官吏擅自科差、商人侵吞官物、蒙古色目貴族不納稅、貪污官物、死刑判決等方面的問題做出了具體規定。 這使得當時的社會情況有一些好轉。

在官員選拔制度上,

西元1237年, 耶律楚材按照漢族封建王朝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 提出恢復科舉取士。 第二年, 元朝首次開科取士, 一次錄取了4000多人。 科舉考試的恢復, 提高了漢民地區儒生的地位, 為國家發現招攬了大量的人才, 為忽必烈時期蒙古帝國的發展繁榮積蓄了力量, 奠定了基礎。 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窩闊台汗兩朝從政近30年, 多有砥柱之功。 後來在窩闊台的皇后脫列哥那當政期間, 因屢次彈劾皇后寵臣, 漸被排擠。 1244年5月14日, 耶律楚材悲憤而死。 1261年, 元世祖忽必烈遵耶律楚材的遺願, 將他的遺骸移葬於他的故鄉北京頤和園的萬壽山。 並追封副國家級的廣甯王, 諡號文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