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文天祥的這首《沁園春》,千古無出其右,可與日月爭光

有歷史學家認為, 南宋之滅亡是中華民族的一大轉捩點, 甚至有“崖山之後無中華”的說法, 意謂古典意義上的中華文化至此斷絕。

一個大時代的落幕, 歷史總會給它安排一個守望者, 而南宋的守望者就是文天祥。 他用一己之力詮釋了儒家大義, 挺起了一個民族最後的精神脊樑。

1278年, 文天祥以少保右丞相兼樞密使的身份駐兵潮陽(今屬廣東)。 戎馬倥傯之際, 文天祥特意拜謁了張許二公廟, 有感于他們的忠義, 題了一首詞:

《沁園春·題潮陽張許二公廟》

為子死孝, 為臣死忠, 死又何妨。 自光嶽氣分, 士無全節, 君臣義缺, 誰負剛腸。 罵賊睢陽, 愛君許遠, 留得聲名萬古香。 後來者, 無二公之操, 百煉之鋼。

人生翕炊雲亡。 好烈烈轟轟做一場。 使當時賣國, 甘心降虜, 受人唾駡, 安得留芳。 古廟幽沈, 儀容儼雅, 枯木寒鴉幾夕陽。 郵亭下, 有奸雄過此, 仔細思量。

張許二公廟祭祀的是唐朝的張巡和許遠,

安史之亂爆發後, 他們二人固守睢陽, 起到了屏障江淮的作用, 使得江淮的財賦源源不斷的支持中央, 最終決定了戰爭的走勢。

開篇三句“為子死孝, 為臣死忠, 死又何妨”是一段震古鑠今的絕大議論, 如崇山峻嶺, 軒昂突起, 包舉出儒家思想的根本, 點出做人的大義所在。

光者, 日月星;嶽者, 五嶽也。 文天祥《正氣歌》有雲:“天地有正氣, 雜然賦流形。 在地為河嶽, 在天為日星。 ”

“自光嶽氣分”四句的意思是:自安史之亂起, 天崩地解, 不見忠貞報國之士, 而多有無恥降敵之禽獸, 士風掃地, 剛腸何在?熱血何在?

接下來兩句是讚揚張許二公的氣節, 他們的名字將萬古流芳。 結尾處, 文天祥不無沉痛的表示:後來者, 再也找不到如此忠肝義膽之人。

下片首兩句是文天祥的自明心志。 翕炊, 短促的意思, 雲是助詞。 人生轉瞬即逝, 更應當轟轟烈烈的幹一場事業。 以我有限之生命, 為此無限之事業, 雖死猶榮。

“使當時賣國”四句是假想和議論, 如果當初張許二公選擇投敵, 將接受千萬人的唾駡, 何以能夠千古留名?“古廟幽沈”三句表明人心自有公道, 先烈遺志依然激勵人心。

結尾, 文天祥質問那些忘卻大義的賣國賊:走過張許二公廟, 你們內心有愧乎?

臨刑之時, 文天祥留下《絕筆自贊》:“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 唯其義盡, 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

所學何事?而今而後, 庶幾無愧。 ”可作為此詞的精神注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