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產業鏈條存瓶頸 特斯拉遭遇量產尷尬

【電纜網訊】對風光無限的特斯拉而言, 產能一直都是困擾其進一步發展的阻礙。

產業鏈條存瓶頸 特斯拉遭遇量產尷尬

自從首款豪華電動跑車ModelS發佈後,

無論是在性能、續航里程還是產品理念上, 特斯拉以及ModelS都非常超前。 但是在具體的落地上, 僅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大膽的創新是遠遠不夠的, 對於汽車來說, 研發只是產業鏈條上的一個小環節, 要如期將產品順利推向市場, 需要考慮的是產業資源的整合和調度能力。 在這一點上, 非傳統汽車製造商出身的馬斯克, 與傳統車企相比, 可能還存在一定的短板。

在平價車型Model3上市之後, 產能問題更是日益突出, 深陷“生產地獄”的深淵。 儘管訂單量達到50萬輛, 為確保儘快交付, 馬斯克規劃Model3的產量目標為8月份100輛, 9月份1500輛, 到今年12月份達到每月2萬輛, 2018年共計畫生產所有類型車輛50萬輛。 但事實上, 今年三季度,

Model3的交付數量僅為220輛, 占預計生產量的17%左右, 對此, 特斯拉解釋稱, 這一數字低於預期, 是因為生產瓶頸。

目前, 特斯拉的產能瓶頸源於兩個方面, 一個是關鍵的零部件, 比如動力電池的生產瓶頸, 第二個就是工廠產能本身受限。 特斯拉現在僅有位於弗里蒙特的工廠, 年產能勉強達到10萬輛。

傳統的汽車製造商, 在新車推出之前, 一般要為產能做長久的打算, 因為涉及工廠建設、設備安裝調試、產能爬坡等一系列問題, 一家工廠一般至少需要3年的時間來準備。 與此同時, 為防止因為零部件問題引起嚴重的產能不足, 還需進一步與供應商保持密切溝通, 提前備貨等事宜。 按照這種邏輯, 馬斯克在構想Model3的時候, 就應該為未來的產能做準備,

而不是應該在已經量產的階段, 頻頻遭遇產能“地獄”。

此前, 多家媒體披露了特斯拉工廠的自動化程度非常高, 廠區內僅有150台自動機器人。 但近期有消息稱, 在特斯拉的部分生產線上, Model3甚至出現了“手工生產”的現象。 換言之, 特斯拉的高端生產線還未準備就緒, Model3的大部分元件要靠手工製作、組裝和拼接。 很快, 特斯拉方面就予以否認, 認為其“並不準確”。 特斯拉表示:“我們仍處在生產爬坡階段, 但每一輛Model3都是在生產線上生產的。 生產線放慢到正常速度的1/10, 此舉是為了確保生產一致性。 ”

對於汽車製造來說, 生產爬坡確實是一個普遍現象, 據瞭解, 絕大多數車企投產一款新車, 都需要6個月左右的爬坡時間。 在正式投產之前,

基本上會有一個小批量試生產的過程, 更多的問題都會在這一階段被發現。 不過, 其生產效率不會低到僅有規劃速度或者正常速度的1/10, 這是不正常的。

在市場售價方面, 目前的電動車價格遠遠高於傳統車, 利潤率低的原因在於成本高企, 當前的銷量規模不足以形成有效分攤。 而對於特斯拉來說, 成本的壓力也要遠高於傳統車企, 後者有更加成熟的生產製造流程, 在初期也無需進行大量投入新增產能, 部分非關鍵性零部件還可以與傳統車型共用, 傳統汽車的利潤又可以持續投入電動車的研發, 促使其利用技術進步拉升銷量拉低成本, 長此下去, 特斯拉將失去優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