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瀉肝抑酸湯反流性食管炎

瀉肝抑酸湯

[藥物組成] 黃連、黃芩、吳茱萸、沙參, 蒲公英, 白芍、延胡索、麥冬, 炒萊菔子、煆瓦楞子。

加減:肝鬱重者, 加川棟子、郁金;偏寒者, 黃芩、黃連減半量, 另加乾薑、熟附子;夾食滯者, 加炒麥芽, 檳榔。

[適用病症] 反流性食管炎。

[用藥方法] 每天1劑, 水煎服。 連服4周。

臨床療效] 此方加減治療反流性食管炎, 胸骨後疼痛、燒灼感、吞咽困難、泛酸等症狀消失, 上述症狀明顯減輕, 纖維胃鏡檢查食管粘膜炎性表現明顯好轉

按:反流性食管炎屬於中醫學胸痹、胃脘痛、吐酸等範疇。 症見胸骨後或胃脘部疼痛、燒灼感、吞咽困難、泛酸等。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多是由於胃、食管交界抗反流的防禦機制下降, 引起反流物攻擊的結果。 在反流物中以胃酸的刺激最為強烈, 膽酸、胰酶能增加食管粘膜的滲透性, 加重胃酸、胃蛋白酶對食管粘膜的損害作用。 反流損害食管粘膜屏障, 引起化學性炎症, 使食管上皮充血、水腫、糜爛、潰瘍, 進而刺激基底細胞增生。 中醫辨證多屬肝胃鬱熱、火邪上犯。 治當泄熱和胃、降逆止酸。 瀉肝抑酸湯中的黃芩、黃連清熱瀉火以消鬱熱;吳茱萸辛以散郁, 鬱散則火隨之瀉, 且防黃芩、黃連苦寒太過;蒲公英清熱解毒以助黃芩、黃連之功;萊菔子降氣除逆兼能和胃消食;白芍、延胡索理氣化瘀止痛;煆瓦楞子制酸以止痛;沙參、麥冬養陰和胃。
全方共奏清熱瀉火、和胃降逆、抑酸止痛之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