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居里夫人——被諾貝爾歧視的偉大女性

這個故事, 說的是一位我們都很熟悉的著名女科學家, 我們已經習慣稱呼她為“居里夫人”。 她的事蹟, 往往是我們以前寫勵志作文的素材,

但今天我們要講的, 卻不是這些故事。

1898年12月26日, 瑪麗·居裡提交給法國科學院一份報告。 在這份報告中, 她稱自己和丈夫皮埃爾·居裡發現了一個比鈾的放射性要強100萬倍的新放射性元素88號。 這個元素, 他們命名為“鐳”(Radium)。 而就在5個月前, 他們剛剛宣佈發現了新放射性元素84號——瑪麗·居裡建議用自己的祖國波蘭(Poland)命名為“釙”(Polonium)。

以上, 都是大家耳熟能詳, 可能讀小學時就知道的故事。

1867年11月7日, 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出生于波蘭華沙市一個中學教師的家庭。 1891年, 她24歲的時候, 到巴黎求學, 進入巴黎大學理學院物理系。

1894年, 因為想得到更好的實驗環境, 瑪麗認識了當時的巴黎理化學校實驗室主任皮埃爾·居裡。 一年之後, 兩人在巴黎結婚,

瑪麗從此隨了丈夫的姓氏, 成為“瑪麗·居裡”。

1896年8月, 瑪麗通過了巴黎理化學校的職稱考試, 在校物理實驗室謀得了一份職位, 從此開始與自己的丈夫皮埃爾·居裡一起工作。

1898年, 居裡夫婦宣佈發現了“鐳”。 這個宣佈發佈後, 在科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你說你發現了這個東西, 但這個東西在哪裡?你指給我們看啊!

為了提煉純鐳, 居裡夫婦變賣了所有值錢的東西, 搭上自己的所有存款, 買了十幾噸瀝青鈾礦渣, 開始艱苦的提純實驗, 經歷45個月幾萬次的提煉, 終於獲得了10克氯化鐳。

於是——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樣——1903年, 居裡夫婦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用來表彰他們對放射性研究方面做出的貢獻。 而瑪麗·居裡的坎坷命運,

也就此開始。

先來說說1903年的這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吧。

首先, 這個獎並不是由居裡夫婦單獨獲得, 而是和別人分享的。 分享走一半獎金的, 是一個叫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的科學家。

貝克勒爾是法國的知名物理學家, 出身科學家世家, 父親和祖父都是著名科學家, 祖父還是皇家學會會員。 貝克勒爾在1896年第一個發現了天然放射性(儘管他一開始錯誤地認為是螢光)。

事實上, 貝克勒爾對天然放射性的發現固然功不可沒, 但他之後並沒有做出有重大意義的研究和理論成果。 主要的工作, 還是居裡夫婦做的。

當然, 貝克勒爾獲得諾貝爾獎並非不合情理, 但讓人費解的是, 在當時由四名著名科學家提名的獲獎者中, 一開始並沒有瑪麗·居裡的名字,

排在第一位的是貝克勒爾。

而真正做出重大貢獻的居裡夫婦呢?皮埃爾·居裡被外界形容為“貝克勒爾的助手”, 而瑪麗·居裡, 被稱為“皮埃爾·居裡的助手”。

但事實是, 對於放射性的概念和理論, 瑪麗·居裡才是真正的開創者, 丈夫皮埃爾是她的助手。 1895年4月, 法國皇家科學院就宣讀了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的論文《鈾和釷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當時她還沒和皮埃爾·居裡結婚(皮埃爾·居裡後來是在妻子研究鐳兩年之後才加入的, 説明改進了試驗儀器)。

因為丈夫的堅持, 瑪麗·居裡最終出現在了獲獎名單中。 但據說貝克勒爾曾這樣說過:“居里夫人的貢獻是充當了皮埃爾·居裡先生的好助手, 這有理由讓我們相信,

上帝造出女人來, 是配合男人的最好助手。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