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零零後》

最近被一部叫做“零零後”的紀錄片刷屏。 這是一部有關孩子成長的記錄片, 追隨了幾個“00後”出生的孩子, 從孩子們上幼稚園開始一直跟拍了整整十年, 由此來引出家庭教育方式帶來的不同的孩子。

記得以前德國有部記錄片於此類似, 跟拍了幾個孩子的生活, 從不同的家庭背景、父母職業、養育習慣入手, 一直拍到孩子們長大成人找到工作並結婚生子, 可以說基本追隨了一個人的前半生。

兩部片子都在共同探討一個話題: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 孩子會隨著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潛移默化地改變。

哪怕他們曾經都是相同的一張白紙。

看完“零零後”, 真的很感慨。 我的大女兒也是零零後的尾巴, 在這些孩子的身上仿佛看到了曾經的她。

十年轉瞬即逝, 人的一生, 並沒有太多個十年。 每一個十年都是成長相當孤寂重要的經歷。

這群孩子在10年中的成長軌跡, 以及孩子們父母所面臨的掙扎與選擇, 相信都能引起為人父母者的共鳴。 同時, 也留給了我們許多的啟發和思考。

零零後

1. 《愛的方程式》

孤僻的孩子, 焦慮的媽媽, 為何愛得這麼累?

孤僻的錫坤

錫坤是一個沉默孤僻的孩子, 兩歲還沒斷奶就開始上幼稚園了,

於是媽媽跟到幼稚園去餵奶。 。

小時候的錫坤可以說是“熊孩子”, 他會把小朋友的鞋、足球扔進垃圾桶, 把放整齊的東西弄亂, 把高處的東西扔到低處, 他會一個人探索幼稚園的每一個角落。

“這是對世界空間的探索。 ”幼稚園老師沒有阻止錫坤的行為, 而是每天在孩子們放學後, 整理垃圾箱, 把鞋子撿回。

進入小學的錫坤, 依舊沉默寡言, 長期焦慮孩子成長的媽媽鼓勵他多與同學交流, 同時伴隨他青春期的到來, 媽媽開始思考, 該如何放手。

現在的錫坤, 不再像兒時那般活潑, 性格更加內斂。 媽媽為了培養他活潑外向的性格, 給他報了個夏令營。 臨行前, 千叮嚀萬囑咐, 操心無比。

錫坤媽媽說:

我們有一句話叫60分媽媽,

就是你不能做到70分、80分。

你有時候不要做得太完美, 可是我一開始就是要做完美媽媽的。

然後這就出了事兒了, 就是我操心太多了。

但是我即便是這樣, 知道這些, 我還是懷著一種愛心來做媽媽。

媽媽:(需要的是)你離開我;錫坤(輕鬆而堅決地):是 你離開我。 好一幕中國式母子對話。

紀錄片真實地記錄著:在錫坤成長的這十年中, 只能看到母親在為孩子, 殫精竭慮的考慮, 卻看不到孩子父親的任何參與。 唯一提到孩子父親的時候, 是錫坤媽媽說為了照顧錫坤辭職, 還為了給錫坤更好的就學條件, 與錫坤爸爸兩地分居。

中國式喪偶的養育使得媽媽壓力特別大, 我們可以看到錫坤媽媽這十年的變化, 不僅很憔悴而且心很累。

這十年, 她為錫坤的付出, 誰能說她不是好媽媽呢?只是孩子一旦被“一切為了你好"的溫情裹挾著難以動彈的時候, 會怎麼想?如何做? 我想我們都能在錫坤身上一窺究竟。

《若時光倒流》

二胎時代, 別忽視了老大的感受!

愛哭的小女孩萌萌

第二集中的萌萌, 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曾經在幼稚園哭著要爸爸的小女孩轉眼長大,與父母的關係卻越來越疏遠。

13歲的萌萌,最多的時候是和耳機與手機在一起。父親對她說話不回答,父母邀她出門不願意。成了父母眼中的“問題少女”。

父親說她是青春期叛逆,不理父母不跟父母溝通。母親提起萌萌小時候粘人的樣子,會忍不住哭泣起來。

但採訪到萌萌的時候,萌萌很冷靜也很理智的說:我也不知道她為什麼會為我難過,可能是因為我長得太快了吧?我也想回到當時自己特別小的時候。

萌萌是《零零後》中唯一一個需要面對二胎妹妹出生的孩子。她說,她根本就不想要這個妹妹,所以她對妹妹幾乎是無視的,很少跟她玩。

青春期,你不懂我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突然也很理解我們家的老大。那時候妹妹還沒有出生,我們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她一個孩子身上。可是當老二出生後,包括她現在,也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爭寵,要權利。。。

我想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她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在生二胎這件事上,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做好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對她的愛,不會因為多了一個孩子,而減少一絲一毫。相反會多了一個親人,而對她的愛加一倍。

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傾聽、理解和關愛!而不是一個“青春期不懂事”的大帽子。作為父母,我們一旦以父母自居,放不下姿態,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那和孩子之間的那堵牆只會越來越厚!

《一一的世界》

尊重差異,不同個體的孩子也會放出光彩!

這個叫一一的小女孩真是特立獨行的一個孩子。

幼稚園裡的孩子們,成群結隊玩遊戲,只有一一總是單獨一個人。她不喜歡跟任何人玩,一個人吃飯睡覺玩耍。

老師擔心她性格變得內向孤僻,不利於成長,於是便勸解她,讓她多交朋友。可是一一說:“我就喜歡自己玩兒,我覺得一個人玩兒挺好的。”“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我有這個權利。”

上了小學,升了初中,一一明白了團體的意義,有了自己的朋友,但她還是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光……

特立獨行的一一

13歲的一 一在採訪中說:

“要求人是外向的這種事情,

首先是有一個目的的,

是為了讓人們更緊密的抱團,

創造一個更好的社會。

但這件事對內向的人,

其實是不公平的。

他在要求每一個內向的人,

都變得外向。

內向的人也有很多自己的優點:

比如說他能更安靜的思考、沉澱。

所以我覺得

人當然是能內向能外向才是最好的,

那樣他就擁有這兩個世界裡面,

各一半最好的東西”

如今的一 一已經有了自己的朋友,並且成了一個有愛心,思維清晰,學習上進的孩子。她的個性始終被尊重,並且被保護得很好。周圍所有的人都會尊重她的權利和選擇,創造條件和機會,讓一 一自己感受友誼。

看到這裡,真心覺得一一無疑是最幸運的,她得到了尊重、鼓勵、保持、支持以及周圍所有人的幫助,以至於這個特立獨行的小女孩還能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走下去。

這部紀錄片,無需人為的戲劇性,也沒有意外的衝突和高潮,只是把十年的記錄彙集,就可以直接看出,孩子們的變與不變。

短短的五集記錄片,看後觸動很大,我想作為家長,誰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可是誰又能真正懂孩子的心呢?

要真正做到,我們必須:

1. 適當放手,教給孩子獨立的本領。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讓孩子有能力在這個社會自由行走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因此必須適當放手,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真正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自由成長。

2. 學會聆聽孩子的內心,再忙也要留時間和孩子交流。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最親密的人,當孩子有想法時,最想要傾訴的人就是父母。所以,家長們再忙也要多和孩子說說話,試著瞭解孩子真實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特別是如今放開“二孩”政策,這群獨生子女一夜之間變成了哥哥姐姐,心理落差需要重視,需要父母更多的關愛和營造公平的家庭氛圍。

3. 尊重孩子的思想與性格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對事物的看法。作為父母,在適當的給予指導和幫助下,應該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的選擇。

最後,家庭教育的實質是改變父母自己。

教育家孫雲曉曾說,家庭教育的實質是改變父母自己,而這種改變的關鍵就是自覺自願地與孩子一起成長。

而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一個旁觀的過程,而是應該參與其中。當孩子成長的時候,父母也需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長,孩子才能感受到成長的力量。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被父母用心對待,用愛陪伴,在尊重和愛的滋潤中養大的孩子,我想一定都是呈現出TA最美的模樣!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深以為然!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用心被愛!

【我是玥甜媽媽,你身邊的育兒夥伴,歡迎關注我,一起交流學習哦 ^-^】

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曾經在幼稚園哭著要爸爸的小女孩轉眼長大,與父母的關係卻越來越疏遠。

13歲的萌萌,最多的時候是和耳機與手機在一起。父親對她說話不回答,父母邀她出門不願意。成了父母眼中的“問題少女”。

父親說她是青春期叛逆,不理父母不跟父母溝通。母親提起萌萌小時候粘人的樣子,會忍不住哭泣起來。

但採訪到萌萌的時候,萌萌很冷靜也很理智的說:我也不知道她為什麼會為我難過,可能是因為我長得太快了吧?我也想回到當時自己特別小的時候。

萌萌是《零零後》中唯一一個需要面對二胎妹妹出生的孩子。她說,她根本就不想要這個妹妹,所以她對妹妹幾乎是無視的,很少跟她玩。

青春期,你不懂我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突然也很理解我們家的老大。那時候妹妹還沒有出生,我們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她一個孩子身上。可是當老二出生後,包括她現在,也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爭寵,要權利。。。

我想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她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在生二胎這件事上,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做好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對她的愛,不會因為多了一個孩子,而減少一絲一毫。相反會多了一個親人,而對她的愛加一倍。

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傾聽、理解和關愛!而不是一個“青春期不懂事”的大帽子。作為父母,我們一旦以父母自居,放不下姿態,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那和孩子之間的那堵牆只會越來越厚!

《一一的世界》

尊重差異,不同個體的孩子也會放出光彩!

這個叫一一的小女孩真是特立獨行的一個孩子。

幼稚園裡的孩子們,成群結隊玩遊戲,只有一一總是單獨一個人。她不喜歡跟任何人玩,一個人吃飯睡覺玩耍。

老師擔心她性格變得內向孤僻,不利於成長,於是便勸解她,讓她多交朋友。可是一一說:“我就喜歡自己玩兒,我覺得一個人玩兒挺好的。”“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我有這個權利。”

上了小學,升了初中,一一明白了團體的意義,有了自己的朋友,但她還是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光……

特立獨行的一一

13歲的一 一在採訪中說:

“要求人是外向的這種事情,

首先是有一個目的的,

是為了讓人們更緊密的抱團,

創造一個更好的社會。

但這件事對內向的人,

其實是不公平的。

他在要求每一個內向的人,

都變得外向。

內向的人也有很多自己的優點:

比如說他能更安靜的思考、沉澱。

所以我覺得

人當然是能內向能外向才是最好的,

那樣他就擁有這兩個世界裡面,

各一半最好的東西”

如今的一 一已經有了自己的朋友,並且成了一個有愛心,思維清晰,學習上進的孩子。她的個性始終被尊重,並且被保護得很好。周圍所有的人都會尊重她的權利和選擇,創造條件和機會,讓一 一自己感受友誼。

看到這裡,真心覺得一一無疑是最幸運的,她得到了尊重、鼓勵、保持、支持以及周圍所有人的幫助,以至於這個特立獨行的小女孩還能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走下去。

這部紀錄片,無需人為的戲劇性,也沒有意外的衝突和高潮,只是把十年的記錄彙集,就可以直接看出,孩子們的變與不變。

短短的五集記錄片,看後觸動很大,我想作為家長,誰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可是誰又能真正懂孩子的心呢?

要真正做到,我們必須:

1. 適當放手,教給孩子獨立的本領。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讓孩子有能力在這個社會自由行走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因此必須適當放手,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真正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自由成長。

2. 學會聆聽孩子的內心,再忙也要留時間和孩子交流。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最親密的人,當孩子有想法時,最想要傾訴的人就是父母。所以,家長們再忙也要多和孩子說說話,試著瞭解孩子真實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特別是如今放開“二孩”政策,這群獨生子女一夜之間變成了哥哥姐姐,心理落差需要重視,需要父母更多的關愛和營造公平的家庭氛圍。

3. 尊重孩子的思想與性格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對事物的看法。作為父母,在適當的給予指導和幫助下,應該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的選擇。

最後,家庭教育的實質是改變父母自己。

教育家孫雲曉曾說,家庭教育的實質是改變父母自己,而這種改變的關鍵就是自覺自願地與孩子一起成長。

而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一個旁觀的過程,而是應該參與其中。當孩子成長的時候,父母也需要陪著孩子一起成長,孩子才能感受到成長的力量。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被父母用心對待,用愛陪伴,在尊重和愛的滋潤中養大的孩子,我想一定都是呈現出TA最美的模樣!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深以為然!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用心被愛!

【我是玥甜媽媽,你身邊的育兒夥伴,歡迎關注我,一起交流學習哦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