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世界大事記之中國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西元前770年-西元前221年), 東周在戰國後期(前256年)被秦國所滅, 所以春秋戰國時代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

西周時期, 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 平王東遷以後, 東周開始, 周室開始衰微, 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 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 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 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 因此, 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 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 其分水嶺是在西元前453年, 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 瓜分晉國為標誌。

春秋時期, 簡稱春秋, 指前770年-前476年, 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 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 諸侯群雄紛爭, 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 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 指西元前475年~前221年, 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 各國混戰不休, 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 "戰國"一名取自于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春秋戰國時期, 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 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

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 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 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 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作為對西元前221年之前的先秦史有意義的認識理解,

我們必須從廣義上對周代(傳統時期為西元前1122—前256年)出現的政治和社會形勢進行瞭解。 在那個時代最後兩三個世紀的動盪對中華民族許多形形色色的變化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西周時期, 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 平王東遷以後, 東周開始, 周室開始衰微, 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 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 同時, 一些被稱為蠻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響或民族融合的基礎上很快趕了上來。

當周王室推翻商朝時(可能約在西元前1025年, 而不是傳統的西元前1122年), 新統治者將征服的土地分封給王室成員、緊密盟友和原商朝統治者的後裔, 以及一些獲准保持原來土地的地方豪強。 這樣, 中華世界就被分成大批政治實體;據認為,

在周代的春秋時期(西元前722—前481年)已有約170個政治實體。 當然, 其中絕大部分是非常小的, 它們在內部分成采邑, 又被分給每個統治家族的親戚或官員。 在這個過程中, 由於戰爭連綿不斷, 許多諸侯國被消滅, 或者其面積大為縮小, 所以當周代的下一個分期戰國(西元前403—前221年)來臨時, 只剩下了七個大國。 七國中包括遠處華夏大家庭極西端的秦, 但不包括周王室本身。 當西元前770年一次夷狄的進攻迫使周王室放棄今西安(在陝西)附近的西都, 而在今洛陽(河南)附近建立新都, 也就是東部的都城重立王室(其疆域及重要性均遠不如前)時, 它已經喪失了一度行使的大部分政治權力。 這些諸侯國到了戰國初期已經變成了完全獨立的國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