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對號入座,三國官職超詳細解說,讀三國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了!

每每讀《三國》或者看相關的影視劇, 總是被其中大大小小, 認不清, 分不明的官職搞得一頭霧水, 於是, 小編下決心, 好好整理一番, 希望能給和我一樣, 對官職困擾的讀者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 那小編的努力就沒有白費了。

好了, 閒話不多說, 下面進入正題。

提到三國的官制, 就不能不提到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示意圖

其實早在夏朝, 即設立三公, 九卿。 三公包括司徒, 司空, 司馬。 後來, 嬴政建立秦朝, 設立左右丞相, 一切大權皆集中于丞相。 到了東漢, 為了大大加強皇帝的權利, 廢除丞相, 三公(太尉, 司徒, 司空)平分丞相的權利。 太尉為三公之首, 掌管軍政。 直到董卓, 曹操把持朝政, 自封相國, 固為特例。

而九卿即奉常, 郎中令, 衛尉, 太僕,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內史和少府。

到了東漢, 又增加了大將軍, 大司馬官職, 位列三公之上。 《三國演義》第十三回寫道:李傕自封大司馬,

郭汜為大將軍。

歷史中, 大司馬也曾經作為大將軍, 驃騎將軍等的加號。 比如歷史上的衛青, 霍去病, 就曾分別被封過大司馬大將軍和大司馬驃騎將軍。

三國中, 官封丞相一職的包括曹操, 孔明, 陸遜。 而素有“三國第一毒士”之稱的賈詡, 官封魏國太尉。 曹丕登基後, 軍師司馬懿, 獲封禦史中丞, 監察百官。

另外, 官職往往與行政區劃是分不開的。 東漢仍然沿用西漢時期的州郡縣制。 即全國劃分為十三個州, 州下轄若干郡, 郡下又有縣。 而每一級行政機構, 有一名行政長官。 其中, 負責州的叫州牧或刺史, 負責郡的稱為太守, 而負責縣級機構的則稱為縣尉或縣丞, 此外, 縣下還有亭, 叫亭長。 這個應該比較熟悉, 漢高祖劉邦, 昔日就曾是一亭之長。

另外, 對於一國的都城, 官職略有不同, 作為都城的那個州, 不設州牧, 只有刺史, 但是為了和別的州區分開, 把都城的刺史稱作尹, 都城所轄郡的行政長官, 也不叫太守, 稱為執金吾, 後來演變成皇帝身邊的警衛隊長, 負責保護皇帝的安全。 如曹魏建立後, 臧霸即被封為執金吾。

臧霸

前面介紹了三公九卿制和州郡縣制的相關知識後, 下面詳細介紹下九卿下的下屬官職, 而這些官職經常出現在史書和螢幕上。

光祿勳(郎中令)

作為九卿之一, 一般皇帝身邊親近的官員, 負責掌管宮廷侍衛。 下屬官職包括: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奉車都尉、駙馬都尉、騎都尉、光祿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諫議大夫、議郎、謁者僕射等。

曹丕曾擔任五官中郎將一職

少府

九卿之一, 掌管宮中御用之物。 下屬官員有太醫令、太官令、守宮令、侍中、中常侍(宦官)、黃門侍郎、小黃門(宦官)、尚書令、尚書僕射、尚書、禦史中丞、蘭台令史等。

漢獻帝時期, 因為宦官的權力太大, 所以才有的後來的“十常侍作亂”, 這裡的常侍即中常侍, 隸屬少府。

曹丕登基後, 司馬懿官封禦史中丞, 同樣隸屬於少府。

《軍師聯盟》中司馬懿官封禦史中丞

衛尉

九卿之一,掌宮門禁衛。

太僕

九卿之一,掌車馬。下屬官員有:考工令、車府令、未央廄令等。

廷尉(大理)

九卿之一,掌訴訟斷案,平決詔獄。類似于後來的刑部尚書。

大鴻臚(典客)

九卿之一,掌管諸侯和各少數民族事務,相當於外交官員。

宗正

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務,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擔任。

大司農(治粟內史)

九卿之一,掌管一國之租稅錢谷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職權與後來的戶部尚書相近,後世也以“司農”為戶部尚書的別稱。下屬官員有太倉令、平准令、導官令等。

太常(奉常)

九卿之一,掌禮儀祭祀。下屬官職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樂令等。

介紹完文官後,下面簡單介紹下武將官職。武將官職分為將軍、中郎將、校尉三級。

將軍

其中將軍官職之中,由高到低,可以位比三公的包括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大將軍,為武將之首。

衛將軍之下,又設置四軍將軍,即前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後將軍。週末始有,漢朝時並不常置,漢末群雄迭起,四軍將軍才以重號將軍(即高級軍官)的名號屢屢出現。即征東將軍、征南將軍、征西將軍、征北將軍等四征將軍,平南將軍,平北,平東,平西等四平將軍,鎮東,鎮西,鎮南,鎮北等四鎮將軍,諸如此類。

到了後面,由於戰事緊張,軍功授予頻繁,沒有這麼多的官職授予,因此出現了雜號將軍,因此常在“將軍”前冠以某個名號以作為他的官職,這種名號並無一定,名號之間也無上下級關係,因此稱為雜號將軍。比如荀攸擔任的軍師將軍等等。

因各雜號將軍之間並無隸屬關係,故設都督一職,督管幾路軍隊,為軍事統帥。後以“都督某州軍事”,掌管駐紮在該州的所有軍隊,並兼管該州民政,權力非常大。

這些將軍封號,有可能是虛職,並未實際領兵。如曹操曾經表呂布為左將軍。但將軍有個好處,可以開府,招募士兵。

將軍府最重要的下屬是:

軍師一人 掌管軍法,選拔(五品,比二千石,月奉百斛。)。

長史一人 文事總管,(六品,千石,月奉八十斛。1.2噸)。

司馬一人,級別同長史,兵事總管。

從事中郎二人(七品,六百石,月奉七十斛。),高級參謀+助手。

參軍 人數不定,至少兩人,(七品),參謀/助手。

主簿一至數人,高級秘書。

各曹掾屬二十九人(實際人數可多可少)。

楊修曾擔任主簿

中郎將

由於將軍並不常置,有戰事時才冠以統兵者將軍之稱,所以平時一般武官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為中郎將,品秩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衛隊,屬光祿勳管轄。中郎將又分為左,右,五官中郎將。

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將略低一級的武官官職。在漢代設八校尉分掌中央軍隊。到三國時期,有軍功者越來越多,大量被封為將軍,校尉反而成為了低級軍官的職位。

沒有將軍/校尉統屬的軍隊,稱為“別部司馬”,關羽,張飛,孫堅,夏侯淵,曹仁,呂蒙,黃蓋等等很多人都當過這種軍官。

與校尉容易混淆的是都尉。都尉的職權略同于太守,由於位於邊境,故往往由武官擔任,品秩略低於太守。

聽完小編的解說,你對東漢的官職體系瞭解多少呢?

《軍師聯盟》中司馬懿官封禦史中丞

衛尉

九卿之一,掌宮門禁衛。

太僕

九卿之一,掌車馬。下屬官員有:考工令、車府令、未央廄令等。

廷尉(大理)

九卿之一,掌訴訟斷案,平決詔獄。類似于後來的刑部尚書。

大鴻臚(典客)

九卿之一,掌管諸侯和各少數民族事務,相當於外交官員。

宗正

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務,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擔任。

大司農(治粟內史)

九卿之一,掌管一國之租稅錢谷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職權與後來的戶部尚書相近,後世也以“司農”為戶部尚書的別稱。下屬官員有太倉令、平准令、導官令等。

太常(奉常)

九卿之一,掌禮儀祭祀。下屬官職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樂令等。

介紹完文官後,下面簡單介紹下武將官職。武將官職分為將軍、中郎將、校尉三級。

將軍

其中將軍官職之中,由高到低,可以位比三公的包括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大將軍,為武將之首。

衛將軍之下,又設置四軍將軍,即前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後將軍。週末始有,漢朝時並不常置,漢末群雄迭起,四軍將軍才以重號將軍(即高級軍官)的名號屢屢出現。即征東將軍、征南將軍、征西將軍、征北將軍等四征將軍,平南將軍,平北,平東,平西等四平將軍,鎮東,鎮西,鎮南,鎮北等四鎮將軍,諸如此類。

到了後面,由於戰事緊張,軍功授予頻繁,沒有這麼多的官職授予,因此出現了雜號將軍,因此常在“將軍”前冠以某個名號以作為他的官職,這種名號並無一定,名號之間也無上下級關係,因此稱為雜號將軍。比如荀攸擔任的軍師將軍等等。

因各雜號將軍之間並無隸屬關係,故設都督一職,督管幾路軍隊,為軍事統帥。後以“都督某州軍事”,掌管駐紮在該州的所有軍隊,並兼管該州民政,權力非常大。

這些將軍封號,有可能是虛職,並未實際領兵。如曹操曾經表呂布為左將軍。但將軍有個好處,可以開府,招募士兵。

將軍府最重要的下屬是:

軍師一人 掌管軍法,選拔(五品,比二千石,月奉百斛。)。

長史一人 文事總管,(六品,千石,月奉八十斛。1.2噸)。

司馬一人,級別同長史,兵事總管。

從事中郎二人(七品,六百石,月奉七十斛。),高級參謀+助手。

參軍 人數不定,至少兩人,(七品),參謀/助手。

主簿一至數人,高級秘書。

各曹掾屬二十九人(實際人數可多可少)。

楊修曾擔任主簿

中郎將

由於將軍並不常置,有戰事時才冠以統兵者將軍之稱,所以平時一般武官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為中郎將,品秩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衛隊,屬光祿勳管轄。中郎將又分為左,右,五官中郎將。

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將略低一級的武官官職。在漢代設八校尉分掌中央軍隊。到三國時期,有軍功者越來越多,大量被封為將軍,校尉反而成為了低級軍官的職位。

沒有將軍/校尉統屬的軍隊,稱為“別部司馬”,關羽,張飛,孫堅,夏侯淵,曹仁,呂蒙,黃蓋等等很多人都當過這種軍官。

與校尉容易混淆的是都尉。都尉的職權略同于太守,由於位於邊境,故往往由武官擔任,品秩略低於太守。

聽完小編的解說,你對東漢的官職體系瞭解多少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