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民國教育為什麼出了這麼多文學大家?

民國時期是指1912—1949年間, 這期間的中國並不太平, 可是, 卻出現了許多文學大家, 例如郁達夫, 徐志摩, 魯迅, 沈從文。 這是為什麼?

教育法規

民國時期, 孫中山強調要實行免費義務教育, 當時教育部規定“初小, 師範, 高等師範免收學費”這條規定讓許多家庭貧困的學生有了接受教育的機會。 毛澤東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

教育支出

“教育、科學、文化之經費, 在中央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15%。 ”大學教員的月薪,

教授為600-400元, 副教授為400-260元, 講師為260-160元, 助教為160-100元。 教授最高月薪600元, 與國民政府部長基本持平。

教材來源

民國時期的教材民間性與現代思想並存。 民間性即教材的編訂有自主權, 只要教育部審核通過即可, 思想內容開放。 課本由具有現代思想的第一流教育家編纂,

如胡適, 朱經農等人。

教育理念

民國時期的“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是當時著名的教育家南開校長張伯苓制定的校訓。 不僅要求具備現代化的理論才能, 而且要具有實際工作的能力;不但每個人要能接受新事物, 而且要成為新事物的創始者;不但要能趕上新時代,

而且要能走在時代的前列。 ”

到目前為止, 在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中, 其中有5位(李政道、楊振寧、李遠哲、崔琦等)生於我國民國時期的二三十年代, 接受的是民國時期的教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