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老大老二爭寵不只是你想的那樣,真相是

有了老二, 才知老大的醋勁絕對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儘管在生老二之前, 已經跟不到兩周歲的老大做了很多思想工作, 她也和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熱切的歡迎小弟弟的到來。

二胎來了, 不可否認, 老二帶給了老大前所未有的歡樂, 也成了老大最好的玩具, 但時間久了, 我發現, 雖然我們全家畢其恩寵于老大一身, 吃要優先, 穿要優先, 玩要優先, 幾乎有求必應, 但總是覺得老大還缺了什麼, 她不經意間的一個眼神會讓我覺得她在被冷落, 當兩個孩子同時哭鬧只能優先抱老二時, 更是覺得老大也很可憐。 有時候想想, 她只是個兩周歲的孩子, 如果沒有弟弟她本該是爸爸媽媽最最關懷的那個, 但是卻一不小心成了大姐姐, 確實有所委屈。

吃醋和嫉妒是人的本性, 我一直以為小孩吵不外乎就是在爭寵、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甚至是完全的關注。 但看過《社會發展》期刊曾發表過的一項手足吵架的研究, 卻發現事實完全相反。

小孩最在乎自己有沒有被公平對待

最能引發學齡手足鬥爭的事, 就是“被迫分享自己的東西”, 如玩具、小汽車等。 “為了讓爸媽注意自己”這個原因反而墊底。

小孩真正最在乎的是“自己有沒有被平等對待”, 而他們的對比物件就是手足。 因此有沒有“拿到一模一樣大小的蛋糕”、“一樣多的積木”、“有沒有分到爸媽另一隻腿上的寶座”……絕不是大人眼中芝麻綠豆小事而已。

在老二出生以前, 老大根本沒想過要計較這些事, 但對於老大來說,

“家裡多了一個寶寶就好像先生對太太說, 我要娶小老婆, 從今以後, 你們要一起擁有我一樣。 ”

那麼家有倆寶, 作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平衡?

心理專家表示, 作為父母, 首先要反思一下。 自己對孩子愛的表達方式是否妥當, 能否讓他感受到呢?孩子都喜歡被寵愛,

渴望一種看得見的關愛, 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愛。

心理專家建議, 父母首先要明確告訴孩子你們的愛。 例如說出你愛他、親他的臉、牽他的手、擁他入懷。

其次, 應該多和孩子聊天、玩耍。 可以多聊聊孩子幼稚園或學校的新鮮事和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多陪孩子去書店、公園、遊樂園,也可以一起打掃房間、一起煮飯,以此增進彼此的感情和瞭解。

再次,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樂於分享。父母應當引導老大老二懂得和他人分享,讓他們知道分享不意味著失去,而是獲得更多。

當孩子能夠清楚地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又有著正確的判斷標準,還樂於和別人分享時,他們就不會再抱怨父母偏心,也不會有強烈的爭寵行為了。

育兒是一場父母的修行,每對父母都在摸索前進

多陪孩子去書店、公園、遊樂園,也可以一起打掃房間、一起煮飯,以此增進彼此的感情和瞭解。

再次,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樂於分享。父母應當引導老大老二懂得和他人分享,讓他們知道分享不意味著失去,而是獲得更多。

當孩子能夠清楚地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又有著正確的判斷標準,還樂於和別人分享時,他們就不會再抱怨父母偏心,也不會有強烈的爭寵行為了。

育兒是一場父母的修行,每對父母都在摸索前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