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鄭芝龍、鄭成功父子從這個的港口起家,從而富可敵國、抗衡明清

這是歷史老陳我2016年為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明朝第一港)撰寫的電視解說詞原稿(無刪節), 謝謝大家捧場

【主持人1】我們今天所說的海上絲綢之路,

指的是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與交往的海上通道。 海上絲綢之路是由當時東西洋間一系列港口網點組成的國際貿易網。 在唐宋元的繁盛期, 中國境內主要有泉州、廣州、寧波三個主港和其他支線港組成。 其中, 泉州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但後因明朝禁海, 泉州主港便逐漸沒落了。 這時, 泉州港的一個支港, 名為安海港, 卻依舊持續繁榮, 安海港作為獨立的港口, 自宋代到清代初期, 一直活躍於中國海外交通貿易的歷史舞臺。 而且安海港所在的地區, 擁有一個獨特的商幫品牌——安平商人。 而到了明朝末年, 安海港所在的小鎮出了一個大人物, 此人的出現,
竟使得這座小鎮成為了掌控中國東南沿海的權利中樞。

【解說詞1】在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泉州港的西南邊有一個小鎮, 名為安海鎮, 古稱安平鎮。 在安海鎮的港灣上, 橫臥著一座現今世界上最長的跨海石橋——安平橋。 這座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的石橋, 長度足足有五華里, 它是中古世紀世界上最長的橋, 建成迄今已有877年的歷史了。

1980 年, 泉州地區文管部門在安平橋中亭邊發掘出一塊石碑, 石碑上刻著安平橋中亭捐修者的姓名, 人們驚訝地發現, 其中的獎倡者, 竟是赫赫大名的海上霸王鄭芝龍。 人們不禁要問, 鄭芝龍與安平橋有何淵源?鄭芝龍與安海鎮又是什麼樣的關係?

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的一個下午, 一個高壯的青年行色匆匆走在安平橋上,

這個青年的名字叫鄭芝龍。 他的父親鄭士表是泉州城內一個小小的官吏, 時年18歲的鄭芝龍剛從泉州城探親回來, 迫於家計困難, 父親要他帶著兩個弟弟去投靠香山澳的舅舅黃程。 中亭是安平橋中央的一座廟亭, 號曰“水心亭”, 內祀觀音大士。 鄭芝龍一路心事重重, 他行進至此, 不由自主地入廟跪拜, 他心裡祝禱, 此去香山澳前程未蔔, 祈求觀音菩薩保佑, 併發下誓願, 來日如能衣錦還鄉, 定當重修水心亭。

明末的香山澳, 即今天的澳門, 已是安平商人聚集之地, 如大商人顏一深, 就是安海人。 鄭芝龍的舅舅黃程, 也是來自安海。 顏黃二人都是澳門當地著名的安平商人。 黃程從事海上貿易, 他見外甥鄭芝龍人高馬大且頭腦靈活,

當即收為自己的助手。 當年的香山澳是中外貿易的中心, 鄭芝龍在此學習了葡萄牙語, 接觸各國的海商, 學了不少做生意的本領, 為了取得外國商人的信任, 鄭芝龍接受天主教的洗禮, 教名為“尼古拉·嘉思巴特(Niclas caspard)”。 鄭芝龍在澳門的兩年, 廣結各地外貿商人, 其中就有時常往來與日本與澳門的大海商李旦。

天啟三年(1623年), 受舅舅黃程的委派, 鄭芝龍押運白糖、奇楠、麝香、鹿皮等貨物, 搭上李旦的大船開往日本長崎。 在長崎, 旅日泉州籍商人翁昱皇非常看重鄭芝龍, 便將自己的女兒田川氏嫁與鄭芝龍。 翌年, 田川氏在平戶島生下一子, 取名鄭森, 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名震天下的英雄鄭成功。

鄭芝龍在日本期間,

先後得到海商領袖, 泉州人李旦與漳州人顏思齊的賞識, 並得到他們信任與幫助。 李旦見鄭芝龍年輕有為, 遂收為義子, 派他前往柬埔寨進行貿易, 鄭芝龍不負眾望, 在柬埔寨等地貿易獲得大利, 李旦大為讚賞, 便把自己的幾艘大船與大量財富交于鄭芝龍管理。

李旦死後, 鄭芝龍繼承並接收了他的大部分財產與人馬, 他以家鄉安海港為基地, 向日本來回販運。 開展了大規模海上貿易, 自此開啟了一個稱霸中國東南海域的時代。

當時的明朝政府, 為了防止倭寇與西方軍隊的入侵, 嚴禁百姓出海與對外通商。 鄭芝龍只能是以走私的形式進行貿易。 為了防備官兵的追緝與抵禦海上西方殖民者的劫掠, 他大量武裝船隊。 鄭芝龍擁有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海上武裝,船上設施配備完善,每艘船各架有16、20、36門的大炮,以此從事往來日本、臺灣、菲律賓等地的海上貿易,因此,鄭芝龍被明朝政府視為海盜。

鄭芝龍在海上的勢力日益擴張,引起明朝政府的恐懼,朝廷屢次派兵圍剿,但均告失敗。朝廷眼見無力剿滅鄭芝龍,只好對他進行招安,並借他的海上勢力,鎮壓其他海盜及西方殖民者。崇禎元年(1628年),明朝政府正式招撫鄭芝龍,賜封他為“五虎遊擊將軍”。後來鄭芝龍因為剿滅海盜有功,一路擢升為福建都督,尊號“太師”。

鄭芝龍被招安後,先後為朝廷圍剿了劉香、李魁奇、鐘斌等海盜集團。崇禎六年(1633年)12月,荷蘭新任臺灣總督普特曼斯為迫使明朝政府開放通商,在海盜劉香幫助下,擊毀了朝廷在廈門的20多艘戰艦。廈門官員為了息事寧人,與荷蘭人疏通,表示願意讓廈門、金門、烈嶼、鼓浪嶼等各島百姓獻上25頭牛、25頭豬及100只雞,以求和平。

身為“五虎遊擊將軍”的鄭芝龍聞之大怒!決定展開報復。隨後,鄭芝龍親率大軍,在澎湖擊毀一艘荷蘭戰艦,生擒一名荷蘭將領,並溺死數百名荷蘭士兵。

鄭芝龍

之後,鄭芝龍再度親率150艘戰艦,在金門料羅灣追上荷蘭大船9艘,劉香船50艘。但是荷蘭的船艦高大,鄭芝龍無計可施,他的官軍上有許多人被擊傷。 鄭芝龍只好暫時退回泊莆田的楓亭港口。

鄭芝龍報仇心切,他找來熟悉水性的50名勇士,用竹筒裝上火藥,用鐵鉤鉤住敵船,用這種辦法焚燒掉荷蘭船隻5艘。

劉香臨陣倉皇敗逃,荷蘭臺灣長官普特曼斯狼狽退回臺灣。福建巡撫鄒維漣在奏捷書中描述此役稱:“這一仗下來,生擒一個荷軍一大頭目和幾個小頭目,燒沉荷軍數千人,生擒荷軍118名,斬殺荷軍首級20顆,燒掉荷軍甲板巨艦5只,奪取荷軍甲板巨艦1只,擊破荷軍小船50餘隻,自從閩粵有了紅夷的隱患,數十年來,這是第一次打了個大勝仗。”

經過這場戰爭,鄭芝龍聲勢大振,荷蘭臺灣長官普特曼斯只好放棄武力脅迫,改與鄭芝龍修好,轉而表達今後荷蘭人只想在臺灣、而不是前往福建尋求對華貿易的意願,並請鄭芝龍派船到臺灣進行貿易。鄭芝龍與對方達成了關於海上航行和對日貿易的若干協定;“鄭方將生絲及其他中國特產運到臺灣,由荷蘭以相當價格收購後轉販日本, 並毎年給予信用貸款一百萬佛蘭棱薩金幣,毎月取回2.5%的利息,達三個月。”帕拉福克斯的《韃靼侵略中國史》說:“這個海盜(指鄭芝龍)燒毀了8艘他們最好的海船,一次3艘,另一次5艘。他們最後被迫向鄭芝龍納稅,每年3萬埃庫斯(Ecus)。”

荷蘭人得到了從臺灣進入中國的完全自由,並成為鄭芝龍的朋友。荷蘭人只向向鄭芝龍,而不向北京派遣使節,給他種種榮謄,向他進貢各種禮物。有一次甚至貢獻了王杖一枝, 金冠一頂。

史書《明季北略》記載:“海氛頗息,通販洋貨,內客外商,皆用鄭氏旗號,無儆無虞,商賈有二十倍之利”。 “海船不得鄭氏令旗,不能往來。每一船,例入三千金。歲入年千萬計。芝龍以此富敵國……”

此時的鄭芝龍海上武裝,實際上已經是中國東南沿海的海軍緝私部隊,他已經牢牢地掌握著制海權。

【主持人2】明朝末年,安海港邊的安平橋畔,有一座豪華宅邸,大船可直接開到宅邸前,令人訝異的是,守衛這座宅邸的,竟然是幾十名身著土布,皮膚黝黑的黑人士兵?在安海港的一艘艘船艦上,也有著數百名黑人士兵,那麼,這些黑人士兵到底是從哪來的呢?

【解說詞2】鄭芝龍於崇禎三年(1630年)回到安海鎮大興土木,並接回在日本出生的長子鄭森(即鄭成功)。鄭芝龍在安平橋畔修建的豪華府邸,歷時三年才竣工。于此同時,他大舉修築安海城,並將安海港作為其海上武裝部隊的基地。《明季北略》載:“自築城于安平海梢,直通臥內,可泊船,徑達海。其守城兵,自給餉,不取於官,旗幟鮮明,戈甲堅利。凡賊遁入海者,檄付芝龍,取之如寄。”

那麼,鄭芝龍為何選擇這個閩南小鎮作為自己的基地呢?

原來安海港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宋元時期,安海港曾作為泉州港(後渚港)的主要輔助港而聞名。明代,泉州港已經衰敗,而安海港卻繼續興盛。安海港位於泉州府治東南五十裡的圍頭灣內,沿圍頭灣西行,經丙州、潘徑,即達安海港。在入港處有石井、白沙兩澳東西對峙,是為海門。海舶一入海門,水面豁然開闊,港深岸曲,隨處皆是避風良塢,不僅是往來便利的商港,也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軍港。

因為安海有城池可守,有港灣通海,進退自如。而且安海有深厚的商業基礎,有助鄭芝龍建立海上貿易網路。據記載,鄭芝龍除了“置蘇杭細軟,兩京大內寶玩,興販琉球、朝鮮、真臘、占城、三佛齊等國”,還幾次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簽訂商約,進行大宗的生絲、食糖、胡椒的買賣。同時, 他還拓展安海港對日本貿易,他從廣東、澳門等地召來一百五十名織工,在安海鎮內設立一個絲織工廠,同時專門開闢一條自安海直達長崎的貿易航線,每年從安平運抵日本長崎數萬斤生絲和數萬匹絲織品。據荷蘭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城日誌》與《平戶荷蘭館日誌》的記載:崇禎四年(1631年)鄭芝龍兩艘商船從日本長崎載貨物返航泉州安海。崇禎十二年(1639年)駛往長崎的鄭芝龍商船多達數十艘。崇禎十三年(1640年)兩艘鄭芝龍商船滿載黃白生絲及紗綾、綢緞等貨物,運往日本。

鄭成功

另據《長崎荷蘭商船日誌》記錄,從崇禎十四年(1641年)至十六年(1643年)間,鄭芝龍運載大量生絲、各類紡織品、黑白砂糖及麝香、土茯等藥物,運往日本,頗受歡迎。

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夏,鄭芝龍商船22艘由晉江縣安海港直抵日本長崎,占當年開往日本的中國商船總數的22.68%,主要貨物有生絲、紡織品、瓷器等。

鄭芝龍將安海港作為向外國進行海上貿易的基地,並帶動了一大批擁有經商傳統的安平商人前往世界各地進行貿易,曾被明朝禁絕的海上貿易終於又興盛了起來。鄭芝龍也把外國人引了進來,除了引進西方的商人到安海來做生意,而且還引進在澳門的黑人作為自家的雇傭兵。

《在華方濟各會會志》第2卷載:“這些士兵是鄭芝龍從澳門和其他地方弄來的。這些人是基督徒,有妻子兒女。他們來探望我們。他們的連長叫馬托斯(Luis de Matos)是一個聰明、理智的黑人……在那裡(安海),有一些澳門的黑人。他們是基督徒,是那位官員(鄭芝龍)的士兵……上述官員—官(一官是鄭芝龍的別名)手下一直有大量的從澳門來的棕褐色的基督徒為其效勞。他們有自己的連隊,是優秀的銃手(arcabuceros)。他最信任他們,用他們護身、充兵役。我們一靠岸,一些人馬上過來看望我們。有幾個是我在澳門認識的。”

鄭芝龍雇傭這些黑人,作為護身保鏢與衝鋒陷陣的士兵,其作戰能力很強,使得鄭氏軍隊的站力大增。

鄭芝龍根基穩固後,勢力越發龐大,但在杯觥交錯之時,迎來送往之間,他仍然牢記著18歲時,在安平橋中亭觀音菩薩前許下的心願,崇禎十年(1636年),鄭芝龍主持倡修了安平橋中亭廟,隔年修竣。

鄭芝龍在安海的府邸內運籌帷幄,他的商船往來於海上貿易,他的戰艦則是巡弋于中國東南海域,過境的外國商船必須向他繳納稅費。此時鄭芝龍坐鎮下的安海,不啻是控制中國東南海域的權利中樞。

【主持人3】清順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鄭芝龍赴榕降清後,時值23歲的鄭成功已經在安海生活了16年,他在此高舉反清複明的大旗,又會為這座明朝泉州第一港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呢?

【解說詞3】鄭芝龍降清後,鄭成功在其叔鄭鴻逵的支持下,高舉反清複明的旗幟,在安海操練兵馬,整飭船艦。順治四年(1647年)八月,鄭成功以安海為根據地,大舉進攻泉州城,雖未攻破泉州,但軍心大振,各地愛國青年,紛紛前往安海加入鄭軍。晉江縣安海姓龔的,東石人姓蔡的,金門人姓洪的,營前人姓伍和姓洪等許多造船工人和漁民,都投入鄭成功的隊伍,充當水師兵船的領航和舵工。附近的禦踏埔村,一村就有二十多人加人鄭軍。海澄甘輝,漳浦藍登,晉江施琅、施顯及邱縉、林壯猷、金裕等人,都到安海投奔鄭成功,他們“朝夕操演部隊陣法,並令堆積糧餉于安平。”

安海為鄭氏舉義首發之地,雖遭清兵幾次騷擾,卻仍為鄭氏所控制;安海港也成為集運各地土特貨品及軍需糧餉以濟金廈義師之港口。所以鄭成功說:“夫沿海地方,我所固有也,東西洋餉,我所自生自殖也。”足見安海是鄭成功抗清的經濟基地和軍需倉庫。

順治十一年(1654年)九月,清廷派葉成格、阿山到安海,在報恩寺與鄭成功談判。清廷以封鄭成功為“澄海候”為誘,要鄭成功剃髮,被鄭成功嚴詞拒絕後,雙方談判破裂。順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福建總督李率泰勸降鄭成功不成,清廷令貝勒世子羅托統領滿漢大軍進入福建,直奔安海而來。鄭成功權衡雙方兵力後,自認寡不敵眾,於是含淚一把火燒了自家的豪華府邸,將親眷與士兵全數撤往金門。

自順治三年(1646年)鄭成功在安海首舉抗淸義旗時,將安海港作為海上軍事與貿易的基地達十年之久,安海鎮是鄭成功的軍事上、經濟上最依賴的大本營。

清兵佔領安海後,順治十八年(1661年),為隔絕沿海居民與鄭氏軍隊的聯繫,清廷在沿海地區實行“遷界”,百姓全被遷移到三十裡外的內地,安海鎮的房屋被全數被燒毀,安海港就此沒落,直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複界”後,安海鎮與安海港才又逐漸恢復生機,並在清中期與末期,港口貿易才又達到另一個高峰……

鄭芝龍擁有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海上武裝,船上設施配備完善,每艘船各架有16、20、36門的大炮,以此從事往來日本、臺灣、菲律賓等地的海上貿易,因此,鄭芝龍被明朝政府視為海盜。

鄭芝龍在海上的勢力日益擴張,引起明朝政府的恐懼,朝廷屢次派兵圍剿,但均告失敗。朝廷眼見無力剿滅鄭芝龍,只好對他進行招安,並借他的海上勢力,鎮壓其他海盜及西方殖民者。崇禎元年(1628年),明朝政府正式招撫鄭芝龍,賜封他為“五虎遊擊將軍”。後來鄭芝龍因為剿滅海盜有功,一路擢升為福建都督,尊號“太師”。

鄭芝龍被招安後,先後為朝廷圍剿了劉香、李魁奇、鐘斌等海盜集團。崇禎六年(1633年)12月,荷蘭新任臺灣總督普特曼斯為迫使明朝政府開放通商,在海盜劉香幫助下,擊毀了朝廷在廈門的20多艘戰艦。廈門官員為了息事寧人,與荷蘭人疏通,表示願意讓廈門、金門、烈嶼、鼓浪嶼等各島百姓獻上25頭牛、25頭豬及100只雞,以求和平。

身為“五虎遊擊將軍”的鄭芝龍聞之大怒!決定展開報復。隨後,鄭芝龍親率大軍,在澎湖擊毀一艘荷蘭戰艦,生擒一名荷蘭將領,並溺死數百名荷蘭士兵。

鄭芝龍

之後,鄭芝龍再度親率150艘戰艦,在金門料羅灣追上荷蘭大船9艘,劉香船50艘。但是荷蘭的船艦高大,鄭芝龍無計可施,他的官軍上有許多人被擊傷。 鄭芝龍只好暫時退回泊莆田的楓亭港口。

鄭芝龍報仇心切,他找來熟悉水性的50名勇士,用竹筒裝上火藥,用鐵鉤鉤住敵船,用這種辦法焚燒掉荷蘭船隻5艘。

劉香臨陣倉皇敗逃,荷蘭臺灣長官普特曼斯狼狽退回臺灣。福建巡撫鄒維漣在奏捷書中描述此役稱:“這一仗下來,生擒一個荷軍一大頭目和幾個小頭目,燒沉荷軍數千人,生擒荷軍118名,斬殺荷軍首級20顆,燒掉荷軍甲板巨艦5只,奪取荷軍甲板巨艦1只,擊破荷軍小船50餘隻,自從閩粵有了紅夷的隱患,數十年來,這是第一次打了個大勝仗。”

經過這場戰爭,鄭芝龍聲勢大振,荷蘭臺灣長官普特曼斯只好放棄武力脅迫,改與鄭芝龍修好,轉而表達今後荷蘭人只想在臺灣、而不是前往福建尋求對華貿易的意願,並請鄭芝龍派船到臺灣進行貿易。鄭芝龍與對方達成了關於海上航行和對日貿易的若干協定;“鄭方將生絲及其他中國特產運到臺灣,由荷蘭以相當價格收購後轉販日本, 並毎年給予信用貸款一百萬佛蘭棱薩金幣,毎月取回2.5%的利息,達三個月。”帕拉福克斯的《韃靼侵略中國史》說:“這個海盜(指鄭芝龍)燒毀了8艘他們最好的海船,一次3艘,另一次5艘。他們最後被迫向鄭芝龍納稅,每年3萬埃庫斯(Ecus)。”

荷蘭人得到了從臺灣進入中國的完全自由,並成為鄭芝龍的朋友。荷蘭人只向向鄭芝龍,而不向北京派遣使節,給他種種榮謄,向他進貢各種禮物。有一次甚至貢獻了王杖一枝, 金冠一頂。

史書《明季北略》記載:“海氛頗息,通販洋貨,內客外商,皆用鄭氏旗號,無儆無虞,商賈有二十倍之利”。 “海船不得鄭氏令旗,不能往來。每一船,例入三千金。歲入年千萬計。芝龍以此富敵國……”

此時的鄭芝龍海上武裝,實際上已經是中國東南沿海的海軍緝私部隊,他已經牢牢地掌握著制海權。

【主持人2】明朝末年,安海港邊的安平橋畔,有一座豪華宅邸,大船可直接開到宅邸前,令人訝異的是,守衛這座宅邸的,竟然是幾十名身著土布,皮膚黝黑的黑人士兵?在安海港的一艘艘船艦上,也有著數百名黑人士兵,那麼,這些黑人士兵到底是從哪來的呢?

【解說詞2】鄭芝龍於崇禎三年(1630年)回到安海鎮大興土木,並接回在日本出生的長子鄭森(即鄭成功)。鄭芝龍在安平橋畔修建的豪華府邸,歷時三年才竣工。于此同時,他大舉修築安海城,並將安海港作為其海上武裝部隊的基地。《明季北略》載:“自築城于安平海梢,直通臥內,可泊船,徑達海。其守城兵,自給餉,不取於官,旗幟鮮明,戈甲堅利。凡賊遁入海者,檄付芝龍,取之如寄。”

那麼,鄭芝龍為何選擇這個閩南小鎮作為自己的基地呢?

原來安海港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宋元時期,安海港曾作為泉州港(後渚港)的主要輔助港而聞名。明代,泉州港已經衰敗,而安海港卻繼續興盛。安海港位於泉州府治東南五十裡的圍頭灣內,沿圍頭灣西行,經丙州、潘徑,即達安海港。在入港處有石井、白沙兩澳東西對峙,是為海門。海舶一入海門,水面豁然開闊,港深岸曲,隨處皆是避風良塢,不僅是往來便利的商港,也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軍港。

因為安海有城池可守,有港灣通海,進退自如。而且安海有深厚的商業基礎,有助鄭芝龍建立海上貿易網路。據記載,鄭芝龍除了“置蘇杭細軟,兩京大內寶玩,興販琉球、朝鮮、真臘、占城、三佛齊等國”,還幾次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簽訂商約,進行大宗的生絲、食糖、胡椒的買賣。同時, 他還拓展安海港對日本貿易,他從廣東、澳門等地召來一百五十名織工,在安海鎮內設立一個絲織工廠,同時專門開闢一條自安海直達長崎的貿易航線,每年從安平運抵日本長崎數萬斤生絲和數萬匹絲織品。據荷蘭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城日誌》與《平戶荷蘭館日誌》的記載:崇禎四年(1631年)鄭芝龍兩艘商船從日本長崎載貨物返航泉州安海。崇禎十二年(1639年)駛往長崎的鄭芝龍商船多達數十艘。崇禎十三年(1640年)兩艘鄭芝龍商船滿載黃白生絲及紗綾、綢緞等貨物,運往日本。

鄭成功

另據《長崎荷蘭商船日誌》記錄,從崇禎十四年(1641年)至十六年(1643年)間,鄭芝龍運載大量生絲、各類紡織品、黑白砂糖及麝香、土茯等藥物,運往日本,頗受歡迎。

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夏,鄭芝龍商船22艘由晉江縣安海港直抵日本長崎,占當年開往日本的中國商船總數的22.68%,主要貨物有生絲、紡織品、瓷器等。

鄭芝龍將安海港作為向外國進行海上貿易的基地,並帶動了一大批擁有經商傳統的安平商人前往世界各地進行貿易,曾被明朝禁絕的海上貿易終於又興盛了起來。鄭芝龍也把外國人引了進來,除了引進西方的商人到安海來做生意,而且還引進在澳門的黑人作為自家的雇傭兵。

《在華方濟各會會志》第2卷載:“這些士兵是鄭芝龍從澳門和其他地方弄來的。這些人是基督徒,有妻子兒女。他們來探望我們。他們的連長叫馬托斯(Luis de Matos)是一個聰明、理智的黑人……在那裡(安海),有一些澳門的黑人。他們是基督徒,是那位官員(鄭芝龍)的士兵……上述官員—官(一官是鄭芝龍的別名)手下一直有大量的從澳門來的棕褐色的基督徒為其效勞。他們有自己的連隊,是優秀的銃手(arcabuceros)。他最信任他們,用他們護身、充兵役。我們一靠岸,一些人馬上過來看望我們。有幾個是我在澳門認識的。”

鄭芝龍雇傭這些黑人,作為護身保鏢與衝鋒陷陣的士兵,其作戰能力很強,使得鄭氏軍隊的站力大增。

鄭芝龍根基穩固後,勢力越發龐大,但在杯觥交錯之時,迎來送往之間,他仍然牢記著18歲時,在安平橋中亭觀音菩薩前許下的心願,崇禎十年(1636年),鄭芝龍主持倡修了安平橋中亭廟,隔年修竣。

鄭芝龍在安海的府邸內運籌帷幄,他的商船往來於海上貿易,他的戰艦則是巡弋于中國東南海域,過境的外國商船必須向他繳納稅費。此時鄭芝龍坐鎮下的安海,不啻是控制中國東南海域的權利中樞。

【主持人3】清順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鄭芝龍赴榕降清後,時值23歲的鄭成功已經在安海生活了16年,他在此高舉反清複明的大旗,又會為這座明朝泉州第一港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呢?

【解說詞3】鄭芝龍降清後,鄭成功在其叔鄭鴻逵的支持下,高舉反清複明的旗幟,在安海操練兵馬,整飭船艦。順治四年(1647年)八月,鄭成功以安海為根據地,大舉進攻泉州城,雖未攻破泉州,但軍心大振,各地愛國青年,紛紛前往安海加入鄭軍。晉江縣安海姓龔的,東石人姓蔡的,金門人姓洪的,營前人姓伍和姓洪等許多造船工人和漁民,都投入鄭成功的隊伍,充當水師兵船的領航和舵工。附近的禦踏埔村,一村就有二十多人加人鄭軍。海澄甘輝,漳浦藍登,晉江施琅、施顯及邱縉、林壯猷、金裕等人,都到安海投奔鄭成功,他們“朝夕操演部隊陣法,並令堆積糧餉于安平。”

安海為鄭氏舉義首發之地,雖遭清兵幾次騷擾,卻仍為鄭氏所控制;安海港也成為集運各地土特貨品及軍需糧餉以濟金廈義師之港口。所以鄭成功說:“夫沿海地方,我所固有也,東西洋餉,我所自生自殖也。”足見安海是鄭成功抗清的經濟基地和軍需倉庫。

順治十一年(1654年)九月,清廷派葉成格、阿山到安海,在報恩寺與鄭成功談判。清廷以封鄭成功為“澄海候”為誘,要鄭成功剃髮,被鄭成功嚴詞拒絕後,雙方談判破裂。順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福建總督李率泰勸降鄭成功不成,清廷令貝勒世子羅托統領滿漢大軍進入福建,直奔安海而來。鄭成功權衡雙方兵力後,自認寡不敵眾,於是含淚一把火燒了自家的豪華府邸,將親眷與士兵全數撤往金門。

自順治三年(1646年)鄭成功在安海首舉抗淸義旗時,將安海港作為海上軍事與貿易的基地達十年之久,安海鎮是鄭成功的軍事上、經濟上最依賴的大本營。

清兵佔領安海後,順治十八年(1661年),為隔絕沿海居民與鄭氏軍隊的聯繫,清廷在沿海地區實行“遷界”,百姓全被遷移到三十裡外的內地,安海鎮的房屋被全數被燒毀,安海港就此沒落,直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複界”後,安海鎮與安海港才又逐漸恢復生機,並在清中期與末期,港口貿易才又達到另一個高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