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乙肝可能被治癒嗎?且看抗乙肝病毒的前世今生(一)

談博醫案第四期

是由七樂康聯合談博醫生打造的一個臨床案例分享欄目, 旨在讓更多患者瞭解科學的醫療知識, 與醫生同行分享獨到的臨床診療方案。

上一期裡, 我談到乙肝是病毒感染, 必須定期複查瞭解肝臟的炎症和肝纖維化程度。 這次, 我要談談抗乙肝病毒療法的那些事兒。

乙肝是一類病毒感染的傳染病。 目前被攻克的傳染病, 主要是兩種途徑, 一種是預防感染的疫苗,

一種是直接殺滅病原體的藥物。

這讓我想起10多年前研究青蒿素的經歷:當年, 我博士剛畢業, 就接到了去柬埔寨研究多藥耐藥性惡性瘧的課題, 研究的藥物正是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青蒿素。 經過多次研究, 我們研製的青蒿素複方治療惡性瘧達到了97%的治癒率。 正是這種高效抗瘧臨床效果, 才使得“青蒿素”獲得國際專家的認可。 其中, 廣州中醫藥大學李國橋教授的研究成果對於青蒿素國際化功不可沒。

對於乙肝病毒, 也是一樣, 最理想的治療手段是直接殺滅和清除病毒。

時間回到上個世紀末, 乙肝抗病毒治療主要依賴短效干擾素, 後來升級為長效干擾素。 干擾素療法, 即使選擇到“合適”的病例, 療程結束時其E抗原(HBeAg)轉陰率有30-40%。 所謂“合適”的標準主要經驗性的, 一般指ALT達到正常值上限的3倍以上, 年輕人, 女性。

根據北京大學第一醫院2008年的一項研究, 年齡和基因型是主要影響因素;其中, 年齡在25歲以下的HBeAg陽性慢性乙肝患者(簡稱“大三陽”)應用干擾素治療效果較好,

如果基因型恰好又是B型, 就更為理想, HBeAg轉陰率可以達到40%。

不過, 可別單純地因為這個數字而高興——百分率是由分子和分母相除得來的。 百分率的升高, 既可能是因為分子增加, 也可能是因為分母減少。 實際上, 在這項研究中, 長效干擾素雖然表現較好, 可是總體有效率只有23%。

問題在於, HBeAg陽性患者占慢性乙肝(包括感染者和肝炎者)的多少比例呢?其中符合治療標準的又有多少呢?一項香港2011年的研究給出答案, 分別是22%和64%(AASLD亞太肝病學會標準)。 做一個小學數學題:

22%*64%*23%=3.2%。

也就是說, 大約3.2%的慢性乙肝患者會從干擾素療法中獲益, 即從“大三陽”轉為“小三陽”。 這還只是指HBeAg的血清學轉換水準。 若是HBsAg的轉陰, 其比例更低, 22%*64%*3%=0.4%, 也就是1000個人裡, 只有4位是幸運兒。

需要指出的是, 以上資料只是粗略估計, 也可能是低估。 儘管只是粗略估計, 但是卻說明一個事實:干擾素通過免疫調節達到間接抗病毒的效果, 我們不能期望太高。 而且, 干擾素對於HBVDNA的抑制率只有40%左右。

那麼, 其餘的人怎麼辦呢?定期複查, 積極治療。

積極治療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HBVDNA 複製,減輕肝細胞炎性壞死及肝纖維化。達到目的最好的選擇就是:核苷(酸)類似物( nucleos(t)ide analogs,NAs),一類直接抑制病毒複製的藥物。當病毒得到有效抑制,肝臟炎症就能減輕或消失,纖維化程度會逆轉。

正如,文章開頭提到的,直接殺滅病原體才是正途。儘管現在的藥物還不理想,只是抑制病毒,相信在可預見的10年內,也許會有像“青蒿素殺滅瘧原蟲”一樣的新藥問世。

我國的臨床指南和歐美的指南都指出要“最大限度地”、“長期地”抑制HBV病毒複製。正是基於以上認識,對於符合標準的患者,我的第一建議是用核苷(酸)類似物進行抗病毒治療。因為,它是對患者利益的最大保護,也是目前最好的策略。

常見的核苷(酸)類似物有:

一線核苷(酸)類似物有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

傳統核苷(酸)類似物有替比夫定、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

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對HBVDNA的長期抑制率可以達到98-100%。

很多乙肝患者在長期未能治癒的情況下,逐漸喪失了信心,在此,我想再給大家分享一則通過核苷(酸)類似物抗乙肝病毒療法成功的臨床案例:

案例分享

替比夫定,治療2年半

效果:HBeAg轉陰和HBsAg轉陰

2010年,有一位22歲的年輕女性來到我的門診。

細問病史,得知:

2005年,她高考體檢時發現乙肝病毒感染,當時病毒標誌物是“乙肝大三陽”(HBsAg,HBeAg,HBcAb陽性,也稱1、3、5陽性),肝功能正常。

2009年,出現肝功能異常,HBVDNA複製水準很高,服用中藥和護肝治療一年,肝功能上下波動,但始終不能複常。

瞭解情況後,我讓她停服護肝藥物,觀察一段時間,使ALT等指標回到自然狀態(比以前升高);然後,建議她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療,配合肝蘇顆粒抗炎治療。

三個月後複查,HBVDNA低於檢測限(當時是<1000),肝功能恢復正常。再過半年,HBeAg實現血清學轉換,也就是“大三陽”轉為“小三陽”,而且HBsAg的定量顯示出下降趨勢。我告訴她,這可能是HBsAg轉陰的趨勢。但也告誡她,也有一種病毒變異時,出現類似的情況。囑咐她堅持服藥,定期複查。

2012年上半年,她發現自己懷孕了,囑咐她繼續服藥,減少母嬰傳播的機會。(後來的研究證實了這種方法的可靠性。)

兩年時間很快過去了,我啟程到哈佛大學醫學院作訪問科學家。

據她本人回憶,2013年1月“小孩出生了,因為哺育的考慮停藥了。”她是一位聰明的媽媽,此後每年都會複查乙肝相關指標。

從2013年8月至2015年10的多次複查中,HBsAg都是陰性的,HBVDNA仍然低於檢測限,肝功能正常。我恭喜她成功地達到“乙肝臨床治癒”的目標,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乙型肝炎康復”。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按照醫囑堅持治療,幸福也許會不期而至。希望各位看官的感受都是相似的,實現屬於自己的“中國夢”!

*圖片來源網路,本文為談博醫生原創,版權歸其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積極治療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HBVDNA 複製,減輕肝細胞炎性壞死及肝纖維化。達到目的最好的選擇就是:核苷(酸)類似物( nucleos(t)ide analogs,NAs),一類直接抑制病毒複製的藥物。當病毒得到有效抑制,肝臟炎症就能減輕或消失,纖維化程度會逆轉。

正如,文章開頭提到的,直接殺滅病原體才是正途。儘管現在的藥物還不理想,只是抑制病毒,相信在可預見的10年內,也許會有像“青蒿素殺滅瘧原蟲”一樣的新藥問世。

我國的臨床指南和歐美的指南都指出要“最大限度地”、“長期地”抑制HBV病毒複製。正是基於以上認識,對於符合標準的患者,我的第一建議是用核苷(酸)類似物進行抗病毒治療。因為,它是對患者利益的最大保護,也是目前最好的策略。

常見的核苷(酸)類似物有:

一線核苷(酸)類似物有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

傳統核苷(酸)類似物有替比夫定、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

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對HBVDNA的長期抑制率可以達到98-100%。

很多乙肝患者在長期未能治癒的情況下,逐漸喪失了信心,在此,我想再給大家分享一則通過核苷(酸)類似物抗乙肝病毒療法成功的臨床案例:

案例分享

替比夫定,治療2年半

效果:HBeAg轉陰和HBsAg轉陰

2010年,有一位22歲的年輕女性來到我的門診。

細問病史,得知:

2005年,她高考體檢時發現乙肝病毒感染,當時病毒標誌物是“乙肝大三陽”(HBsAg,HBeAg,HBcAb陽性,也稱1、3、5陽性),肝功能正常。

2009年,出現肝功能異常,HBVDNA複製水準很高,服用中藥和護肝治療一年,肝功能上下波動,但始終不能複常。

瞭解情況後,我讓她停服護肝藥物,觀察一段時間,使ALT等指標回到自然狀態(比以前升高);然後,建議她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療,配合肝蘇顆粒抗炎治療。

三個月後複查,HBVDNA低於檢測限(當時是<1000),肝功能恢復正常。再過半年,HBeAg實現血清學轉換,也就是“大三陽”轉為“小三陽”,而且HBsAg的定量顯示出下降趨勢。我告訴她,這可能是HBsAg轉陰的趨勢。但也告誡她,也有一種病毒變異時,出現類似的情況。囑咐她堅持服藥,定期複查。

2012年上半年,她發現自己懷孕了,囑咐她繼續服藥,減少母嬰傳播的機會。(後來的研究證實了這種方法的可靠性。)

兩年時間很快過去了,我啟程到哈佛大學醫學院作訪問科學家。

據她本人回憶,2013年1月“小孩出生了,因為哺育的考慮停藥了。”她是一位聰明的媽媽,此後每年都會複查乙肝相關指標。

從2013年8月至2015年10的多次複查中,HBsAg都是陰性的,HBVDNA仍然低於檢測限,肝功能正常。我恭喜她成功地達到“乙肝臨床治癒”的目標,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乙型肝炎康復”。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按照醫囑堅持治療,幸福也許會不期而至。希望各位看官的感受都是相似的,實現屬於自己的“中國夢”!

*圖片來源網路,本文為談博醫生原創,版權歸其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