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原來越王勾踐並沒有真的臥薪嚐膽滅掉了吳國

臥薪嚐膽”講的是越王勾踐為了向夫差報仇, 以睡柴房、嘗苦膽的方式磨礪自己的意志, 最後終於雪恥的故事。 其中所體現的堅韌不屈和忍昏負重的精神被後世所敬佩和效仿。 然而關於越王勾踐是否真的曾經臥薪嚐膽, 卻是眾說紛紜。 難道這個流傳千古的典故, 竟是個彌天大慌?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臥薪嚐膽, 三千越甲可吞吳

在吳越爭霸的鬥爭中, 夫差親率人馬攻打越國。 越王勾踐率軍迎敵, 結果大敗, 迫不得已, 越王只得派人去和吳國議和, 議和的結果是勾踐夫婦必須到吳國為僕, 事已至此, 勾踐不得不忍受屈辱, 答應了吳王的要求來到吳國的勾踐每天守墳、喂馬、除糞、打掃, 勤勤懇懇, 任勞任怨。 夫差騎馬出門的時候, 他把馬拉過來, 恭恭敬敬地獻上編繩, 趴在地上做上馬石, 還幫夫差牽著馬穿過市井。 甚至有一次, 夫差病了, 他親嘗夫差剛拉的大便來討夫差的歡心。

勾踐用3年的時間忍辱負重, 換取了夫差的信任, 夫差最後放他們回國。

然而, 勾踐從來都沒有放棄復仇之心, 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 卻在暗中訓練精兵、勵精圖治, 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 他害怕自己貪圖眼前的安逸, 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為自己安排了艱苦的生活環境:睡覺不用褥, 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 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 時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 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蒼天不負有心人, 終於, 他等到了合適的機會, 滅掉了吳國, 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這就是催人奮進的“臥薪嚐膽”的故事。 那麼, 勾踐究竟有沒有通過“臥薪”和“嘗膽”兩種手段來激勵自己呢?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日眾說紛運, 你方唱罷我上場

為了弄清這一問題, 很多人紛紛查找文獻資料, 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證據。 而距當的歷史較近且有較高參考價值的資料是《左傳》和《國語》。 這兩部書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記載吳越爭霸和勾踐事蹟的歷史典籍。

可是《左傳》只大量記述了越王勾踐當政十年的國事, 卻沒有提過他有“臥薪嚐膽”之事。 而《國語》也只記載了吳越爭鬥經過, 沒有關於“臥薪嚐膽”的敘述。 由此, 有的人得出結論:“臥薪嚐膽”根本就是一個騙局!結論一出, 如油鍋撒鹽, 一時間眾說紛然。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然而, 又有人在《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找到新的證據:“吳既赦越, 越王勾踐返國, 乃苦身焦思, 置膽於坐, 坐臥即仰膽, 飲食亦嘗膽也。 ”也就是說, 當時勾踐在庫前懸掛苦膽, 坐臥都看得到, 每次吃飯都會嘗嘗苦膽的滋味。 那麼, 司馬遷是認定勾踐有些膽之事了, 只是關於臥薪之事卻沒有明確指出。 難道, “苦身焦思”就是“臥薪的意思?後夾, 又有學者認為:東漢時期《吳越春秋》中的《勾踐歸國外傳》中就得畫王勾踐“臥薪”之事記載。 文中說越王勾踐當時“苦身焦思, 夜以繼日, 用蔻攻之以目臥。 ”“蔻”是一種苦菜, 味道辛辣。 估計“”即“臥薪嚐膽”中的“薪”。 當年幻步日夜操勞、眼睛疲倦想睡覺的時候, 就用“蔻”來刺激自己, 由此可知, 後人把“臥辨”說成在硬柴上睡覺是不對的, 其實真實的意思該是借助“蔻”刺激眼睛來提神,但不管怎麼說,這種觀點證明勾踐“臥薪嚐膽”的行為還是有的。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後來,終於有人找到“臥薪嚐膽”這一詞的出處。原來,最先把“臥薪”、“嘗膽”這兩個詞連在一起用的是蘇軾。他在《擬孫權答曹操書》這一帶有遊戲色彩的書信中,說孫權曾“臥薪嚐膽”。但真正把“臥薪嚐膽”用在勾踐身上並使之廣為流傳的是眾多的文學作品。比如明朝末年,在傳奇劇本《澆紗記》中,梁辰魚對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事情進行了大篇幅的描寫。事實上,也正是這些文學作品讓這個故事家喻戶曉的。但是,文學作品往往有虛構的成分,其真實性還真是讓人不敢恭維。“臥薪嚐膽”故事的真偽之謎,還真是讓人困惑不已。我們只能期待謎底早日揭曉。

其實真實的意思該是借助“蔻”刺激眼睛來提神,但不管怎麼說,這種觀點證明勾踐“臥薪嚐膽”的行為還是有的。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後來,終於有人找到“臥薪嚐膽”這一詞的出處。原來,最先把“臥薪”、“嘗膽”這兩個詞連在一起用的是蘇軾。他在《擬孫權答曹操書》這一帶有遊戲色彩的書信中,說孫權曾“臥薪嚐膽”。但真正把“臥薪嚐膽”用在勾踐身上並使之廣為流傳的是眾多的文學作品。比如明朝末年,在傳奇劇本《澆紗記》中,梁辰魚對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事情進行了大篇幅的描寫。事實上,也正是這些文學作品讓這個故事家喻戶曉的。但是,文學作品往往有虛構的成分,其真實性還真是讓人不敢恭維。“臥薪嚐膽”故事的真偽之謎,還真是讓人困惑不已。我們只能期待謎底早日揭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