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眾裡尋他千百度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下面請聽經廣台全媒體記者張雷、雪嬌采寫的《揭開一段塵封70年的歷史》系列報導第五篇

吉林市經廣893 都市110清明節獨家新聞策劃《揭開一段塵封70年的歷史》

經廣台全媒體記者張雷、雪嬌報導

系列報導第五篇《眾裡尋他千百度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北山上的劉德馨同

其實, 在記者採訪調查劉德馨墓之初, 就發現“東北軍政大學吉林分校”是否曾在吉林市存續, 已成為求證劉德馨的關鍵所在。 北山烈士陵園管理處和市政公用局的領導就都對劉德馨墓的真實性提出過質疑。

在他們所掌握的資訊中, 只是知道 “吉林分校”在1948年存在于延邊地區的龍井, 而劉德馨的墓碑出現於1948年6月, 他們認為劉德馨的墓和遠在數百里之外的“吉林分校”能夠發生聯繫的最大可能就是吉林市是劉德馨的家鄉, 他的家人把他葬在了吉林, 但是69年來卻從不見有劉德馨的家人前來祭奠。 這就排除了劉德馨的家人為他建墓的可能。

那麼, 另一種可能就是這座墓是假的,

劉德馨的革命者身份也是不存在的。 於是, 在繼續求證劉德馨身份的同時, 記者也把調查“吉林分校”是否曾在吉林市存續作為了重點。

當記者從烈士陵園、市黨史委、市地方誌、市檔案局及市軍分區等部門, 均未獲得有關“吉林分校”在吉林市存續的任何記載後, 只好寄希望於網路查詢。 在上百條有關“吉林分校”的詞條中, 記者終於發現了兩個重要線索:一是, “吉林分校”曾在1948年存續于吉林市;二是, 發現了三冊記載東北軍政大學吉林分校歷史的書籍。 雖然記者趕到長春只是買到了其中的兩冊, 但是從中發現了多處記載“吉林分校”在吉林市存續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另外, 記者在延吉調查採訪期間, 還得到了記載“吉林分校”歷史的另一冊書籍,

這本書裡也有多處有關“吉林分校”在吉林存續的記載。 這冊書的作者姚作起和延邊州檔案局的黃光春處長, 都向記者講述了“吉林分校”在吉林存續的那段歷史。

但是所有這些文字、圖片和講述, 多把“吉林分校”在吉林市的存續地點指向了巴虎門外, 而唯有在當時的軍校成員李東燮的回憶錄中, 提到“吉林分校”在吉林市的位置是日偽時期的日本女子高等學校。

就在節目播出的第三天, 市博物館的一位原副館長告訴向記者, 牛子厚的一位兒媳就曾就讀于巴虎門外的日本女子高等學校, 而這所學校的位置就在六七十年代的解放軍209醫院, 也就是現在的位於南京街北段的解放軍某部。

節目播出的第四天, 記者突然找到了一位元曾在“吉林分校”工作過的老人, 他叫季桂林, 今年87歲, 1948年3月到8月期間曾在“吉林分校”當過通訊兵。

季桂林說:“我老家延邊的, 47年1月份在琿春縣參加的。 當時我年級小, 就燒個炕啦, 走路比較快, 就跑著給送信。 軍政大學在吉林,

46年秋天撤退到琿春, 48年3月份, 吉林解放, 後來就進吉林了。 ”

季桂林老人還告訴了記者, “吉林分校”1948年在吉林市的詳細地址。 當記者陪他來到位於南京街北端的解放軍某部所在地時, 他立即顯得特別激動, 回憶起了當年在軍校時的情形。

季桂林說:“南京路那時候沒這麼寬的路道, 軍大分校就在這, 食堂那那邊, 我記者的在食堂是高粱米飯。 那時我們都在東邊住、吃飯, 西邊上課。 北山有碉堡, 上北山訓練, 打炮。 那以後學校就南下了, 我也跟著他們南下了。 ”

當年軍校人員的文字記載和回憶以及知情人士的講述, 都把1948年東北軍政大學吉林分校在吉林市的存續地址, 指向了今天的南京街北段解放軍某部所在地。 至此, 東北軍政大學吉林分校在吉林市存續的謎底徹底揭開。

軍校在吉林市存續已經得到了證實,劉德馨的墓和墓碑是真實的,從軍校為劉德馨立碑這個事實可以得出結論:劉德馨的生平被充分肯定。劉德馨為新中國的誕生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是一個為共和國成立建立過功勳的人。那麼,至於劉德馨的詳細生平已經顯得並不重要了,江城人民將永遠記住他,他將不再孤獨。正可謂“眾裡尋他千百度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求證劉德馨的和東北軍政大學吉林分校在吉林市這段塵封了70年的歷史,途徑三個地、市、州,行程超過一千公里,記者的採訪告一段落。這是對江城人民的一個交代,也是對劉德馨英靈的一個告慰。

在求證劉德馨的過程中,當得知一位位劉德馨的戰友相繼逝去,開初記者感歎人生苦短,真是活著比啥都好。可但轉念想到他們都曾為共和國的誕生奉獻過力量,便又悟出,當一個人曾經把自己的生命與正義的、壯美的事業聯繫在一起,即便死了,不管生命長短,都會被後人永記,總會被後人憶起,說起。生命便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東北軍政大學吉林分校在吉林市存續的謎底徹底揭開。

軍校在吉林市存續已經得到了證實,劉德馨的墓和墓碑是真實的,從軍校為劉德馨立碑這個事實可以得出結論:劉德馨的生平被充分肯定。劉德馨為新中國的誕生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是一個為共和國成立建立過功勳的人。那麼,至於劉德馨的詳細生平已經顯得並不重要了,江城人民將永遠記住他,他將不再孤獨。正可謂“眾裡尋他千百度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求證劉德馨的和東北軍政大學吉林分校在吉林市這段塵封了70年的歷史,途徑三個地、市、州,行程超過一千公里,記者的採訪告一段落。這是對江城人民的一個交代,也是對劉德馨英靈的一個告慰。

在求證劉德馨的過程中,當得知一位位劉德馨的戰友相繼逝去,開初記者感歎人生苦短,真是活著比啥都好。可但轉念想到他們都曾為共和國的誕生奉獻過力量,便又悟出,當一個人曾經把自己的生命與正義的、壯美的事業聯繫在一起,即便死了,不管生命長短,都會被後人永記,總會被後人憶起,說起。生命便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