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教仁、陳其美與于右任的上海三人行

【民國往事系列22】

隨著形勢的發展, 宋教仁愈來愈感到, 困在日本很難有所作為, 更適合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 已經不在東京, 而在國內。

同時, 由於經濟方面的原因, 宋教仁也不得不考慮回國另想辦法。

因負責同盟會東京本部的事務, 宋教仁早就負債累累, 光是欠一個姓塚本的高利貸者的債款就達4000元之多。 1910年底, 宋教仁左支右絀, 仍然無法應付。 此時, 孫文早就不再管東京同盟會本部的事情, 黃興則正籌備另一次起義, 同樣面臨著經費緊張的困境, 無力他顧。

於是, 1910年的最後一天(12月31日), 宋教仁稍做準備, 即登輪離開東京, 啟程回國, 於1911年1月上旬, 抵達了闊別6年的上海。

行前, 宋教仁曾從一個名叫串戶真佐樹的日本友人那裡借來300元作路費, 可見當時宋教仁經濟上之窘迫。

而這位日本友人在歷史學上的“貢獻”, 則是記錄下了宋教仁對孫文頗有微詞的另一句話:“孫逸仙已是落後於時代的人物,

不足以指導革命運動。 ”

到達上海後, 宋教仁將他在留日期間翻譯的一些書稿的版權賣給了書店, 獲得了一些款項。

然而, 他此後其他的籌款活動, 進展都很不順利, 所獲甚微。

就在宋教仁感到有些一籌莫展、打算離開上海的時候, 早已在上海紮下了根基的革命党人于右任、陳其美找上了門來, 請他留在上海擔任《民立報》的主筆。

《民立報》是當時革命黨人在國內辦的影響最大的報紙之一, 創辦人于右任, 比宋教仁大三歲, 陝西人, 也是老資格的同盟會員。

在《民立報》之前, 于右任還曾創辦《民呼日報》、《民籲日報》, 三報一脈相承, 被合稱為“豎三民”。

老年的于右任, 網路圖片

《民呼日報》於1909年5月15日創刊, 因言論激烈, 不足百日即被封禁;于右任毫不氣餒, 又于當年9月改出《民籲日報》, 旋即因批評日本侵華政策, 為期僅50餘日, 又在日本駐上海領事的“抗議”聲中遭封禁。

于右任再接再厲, 複於1910年10月15日推出《民立報》。

由上也可見清末新政推行了幾年, 某些方面例如“開放報禁”確實初見成效,

無意中也為革命黨人的革命活動“提供了”生存空間。

在此之前, 官府看不順眼的報紙根本不可能公開出版, 就是出版了責任人也難逃系獄的下場, 例如當年震驚中外的“蘇報案”。

然而, 開放報禁作為新政的其中一項內容推行了之後, 官府再也無法無故封禁報刊雜誌。 而且, 就算某些報刊言論逾越了界限遭到封殺之後, 照樣可以改頭換面出版, 而官府也無可奈何。

自然, 朝廷的官員們其實也是這一政策的極大受益者。

雖然, “開放報禁”最初給許多官員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但清朝垮臺之際, 他們就不能不感激其實很大程度上正是這一政策挽救了他們的生命。

晚清做官做到一定份上的, 有幾個屁股能夠乾淨?而官員們的那些爛事又是最能吸引媒體眼球的。

於是, 當官府不能把“專找麻煩”的報紙隨意封殺,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幾年之後, 清末原本已經十分腐敗的吏治, 在清朝滅亡之前, 其實已變得相當廉潔(尤其是親民官), 在這一層面的官民矛盾實際上也幾乎降到了有清一代歷史最低(不信者可查看清朝歷年民變資料), 這也就是為什麼, 清朝滅亡時, 基本上沒有出現歷史上改朝換代之際經常會出現的大規模“殺官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

閒話少敘。

面對上門而來的于、陳二人, 宋教仁起初不無猶疑, 畢竟他是革命黨的核心人物之一, 久留上海, 難免為朝廷所側目, 安全方面恐難保障。

但是于右任的一席話, 打消了他的疑慮:“行止艱難, 我與君等耳。”(潛臺詞:我也是很有名的革命黨,也為朝廷所不容,你的難處也是我的難處,我能堅持下來,為什麼你不能?)

宋教仁至此留了下來,此後將近一年,宋教仁用“漁父”的筆名,在《民立報》上發表了大量文章,影響極大,“漁父”之名也就變得舉國皆知。

而于右任之所以堅請宋教仁出任《民立報》主筆,除了宋是革命黨的核心人物之一外,還因為宋在革命党人中素以文筆見長,如此前主持《二十世紀之支那》和《民報》,都讓于右任深為佩服。

此後,隨著宋教仁在《民立報》的出色發揮,《民立報》同仁基本上都成為了宋教仁政治上的堅定的支持者,就連大才槃槃的于右任本人也成為了比他小三歲的宋教仁的鐵杆粉絲。

與此同時,得到了以陳其美為首的上海革命黨人的支持之後,宋教仁先前組建中部同盟會的設想,也逐漸能夠付諸實行。

陳其美

我與君等耳。”(潛臺詞:我也是很有名的革命黨,也為朝廷所不容,你的難處也是我的難處,我能堅持下來,為什麼你不能?)

宋教仁至此留了下來,此後將近一年,宋教仁用“漁父”的筆名,在《民立報》上發表了大量文章,影響極大,“漁父”之名也就變得舉國皆知。

而于右任之所以堅請宋教仁出任《民立報》主筆,除了宋是革命黨的核心人物之一外,還因為宋在革命党人中素以文筆見長,如此前主持《二十世紀之支那》和《民報》,都讓于右任深為佩服。

此後,隨著宋教仁在《民立報》的出色發揮,《民立報》同仁基本上都成為了宋教仁政治上的堅定的支持者,就連大才槃槃的于右任本人也成為了比他小三歲的宋教仁的鐵杆粉絲。

與此同時,得到了以陳其美為首的上海革命黨人的支持之後,宋教仁先前組建中部同盟會的設想,也逐漸能夠付諸實行。

陳其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