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從鑽木取火到OLED 檯燈,人類照明史有何巨變?

【家電網 HEA.CN 2017年10月24日頭條】自人類學會鑽木取火以來, 照明經歷了從火、油到電的發展歷程。 照明工具也經歷過無數的變革, 出現過火把、動物油燈、植物油燈、蠟燭、煤油燈到白熾燈、日光燈, 再發展到現在琳琅滿目的裝飾燈, 節能燈等, 可以說照明的歷史正是人類發展歷史的見證。

“映月讀書”、“囊螢夜讀”等等古代的經典傳說在傳頌, 利用夜間的月亮以及可發光的螢火蟲作為光源可謂是中國人的發明。 古人的光明之源離不開“火”的世界, 古人懂得用火之後就發明了火把, 通過把脂肪或者蠟一類的東西塗在樹皮或木片上,

捆綁在一起便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 這相當於古代人們的“手電筒”。

而人類使用油燈照明的歷史也相當長, 油燈用油從動物油改為植物油, 最後又被煤油取代。 燈芯也經歷了草、棉線、多股棉線的變化過程。 為了防止風把火吹滅, 人們給油燈加上了罩。 早期的罩是用紙糊的, 往往較不安全。 後來改用玻璃罩。 這樣油燈不怕風吹, 在戶外依舊可照常使用, 燃燒充分不冒黑煙。

人類對照明方式的追求始終孜孜不倦, 蠟燭的出現也可謂人類難得的一大發明。 據史料記載, 大約西元前3世紀出現的蜜蠟可能是今日所見的蠟燭的雛形, 到18世紀則出現了用石蠟製作的蠟燭並且開始用機器大量投入生產。 在歷史中,

蠟燭的普及經歷了很長的時間, 但直到明清以後, 蠟燭才進入尋常百姓家。 而當今, 雖照明的工具得到大大的改善, 蠟燭仍舊作為日常中較為常用的物品而存在。

19世紀末愛迪生發明的電燈也改寫了人類照明的歷史, 自此人類走向了用電照明的時代。 電燈泡(白熾燈)作為最早的電燈, 如今仍然在廣泛使用。 其主要通過電線裡的電流進入到極細的金屬絲裡, 金屬絲會產生高熱, 熱到一定程度就發光的原理來實現照明。

日光燈由於不含紅外線, 所以光較為溫和, 不傷眼睛;另外因為不含有熱線, 用起來比較省電;其由螢光粉裡所含的化學藥品的性質決定了日光燈可發出許多美麗有色的光, 如塗上鎢酸鎂的, 便會發藍白色光;塗上硼酸鎘則會發淡紅色光。

由密封在玻璃管裡的各種蒸汽通以電流而發光的蒸汽燈, 其構造類似於日光燈, 也能達到省電的效果。 蒸汽燈主要有水銀蒸汽燈、鈉蒸汽燈兩種。

就目前而言, 用高亮度發光二極體做的照明燈——LED等成為一代新型的照明光源。 其具有高效、節能、長壽命、環保等一系列的優點。

作為世界上最先進的OLED顯示技術代言者, 繼壁紙電視之後, LGD公司再次對外展示了使用OLED 技術作為照明光源的檯燈產品。 事實上, 早在2014年, OLED 這種有機發光二極體材料就曾經被用在照明等各領域。

LGD公司推出的這款OLED 壁紙檯燈由一層軟質塑膠覆蓋, OLED 超薄的物理特性使得此款檯燈的發光源也變得非常纖薄。 此外, LGD此款OLED 檯燈允許用戶調節色溫, 以適應當前的環境、時間以及用途, 柔韌性為這款產品提供了極大的可塑性。

同時也由於OLED 光源的技術進步, 這款檯燈的功率相較上代概念產品有了一定的提升, 與上一代產品相比, 檯燈的亮度有了不小的提升, 最為重要的是, 其壽命也得到了極大的延長。

從鑽木取火到OLED 檯燈, 人類的照明史正不斷演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