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東風26 中國突破第三島鏈的制勝武器

圖1:東風-26是目前中國最具威懾的中程彈道導彈

(一)東風系列導彈名字的由來

眾所周知, 中國的戰略導彈都是用東風加序號作為正式名稱,

這是為什麼呢?

當年, 毛澤東主席在一次演說中這樣說:“我感覺到國際形勢到了一個新的轉捩點。 世界上現在有兩股風:東風、西風。 中國有句成語:不是東風壓倒西風, 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我認為目前形勢的特點是東風壓倒西風, 也就是說, 社會主義的力量對於帝國主義的力量占了壓倒的優勢。 ”

當時正值中國在蘇聯援助下成功仿製出P-2短程彈道導彈, 因此就命名為東風-1戰略導彈, 取東風壓倒西風的意思, 從此, 中國的戰略導彈就以“東風”來命名, 而東風-26更是具備了東風壓倒西風的戰略威懾力。

(二)東風-26導彈究竟厲害在哪兒?

東風-26是一種核常兼備的彈道導彈, 是繼東風-21D後, 第二種能夠遂行反航母作戰任務的彈道導彈,

具有銜接東風-21與東風-31的打擊範圍之間火力空白的戰略意義。 它究竟有啥殺手鐧呢?

1、核常兼備, 通用性強

根據美國情報機關的分析, 東風-26彈道導彈彈長14米, 直徑1.4米, 發射重量20噸, 採用兩級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 可以攜帶重量為1.2噸至1.8噸的核彈頭或常規彈頭,

並具備投送3個分導式多彈頭的能力。 另外, 它可以不換彈體換彈頭來實現核常快速轉換。

2、無依託, 真正機動發射

從尺寸上來看, 東風-26導彈明顯大於東風-21導彈, 而另一個顯著的外形特點是東風-26並沒有採用類似東風-21的發射筒設計, 而是裸彈直接安裝在發射車上。 在發射車機動時, 會加裝一個半封閉的蓋子用來遮蔽導彈, 以免導彈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3、射程涵蓋第二島鏈, 對美國形成威懾

長期以來, 東風-21A等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都在3000公里以內, 戰略威懾力有限。 而東風-26彈道導彈由於使用了高能推進劑, 最新的改進型東風-26C的最大射程甚至達到了5000公里以上, 從而使中國擁有了能夠打擊第二島鏈固定目標以及大型艦艇等目標的可靠能力。

島鏈是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的概念, 主要利用地理特點、結合政治和軍事力量, 圍堵亞洲東部海岸, 最早是針對蘇聯, 蘇聯解體後主要針對中國, 通過島嶼包圍並封鎖, 以達到制約中國發展和安全的目的。

隨著近年來中國海軍遠洋力量的迅猛發展, 以阿拉斯加、日本、韓國、菲律賓、新加坡等地的駐軍和基地組成的第一島鏈, 已經再難以發揮封鎖作用。 如今, 以關島為核心的第二島鏈在圍堵和封鎖中國的戰略中作用就越來越凸顯。 而目前中國海空軍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對第二島鏈構成威脅, 只有火箭軍的導彈能夠對關島起到威懾和反製作用。

圖2:關島是第二島鏈的核心

關島距離中國大陸約3000公里, 考慮到發射基地等因素, 要對關島構成威脅的彈道導彈的射程至少要達到3500公里。 除了關島, 印度洋中部的迪戈加西亞島也是美軍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重要的戰略支撐點, 如果導彈的射程能夠達到4000公里, 那麼迪戈加西亞島也就被囊括在打擊範圍之內了。

以東風-26的最大射程來看,關島和迪戈加西亞島顯然都在射程之內,無疑是反制美軍的最佳“殺手鐧”。也因為東風-26能對關島形成確實的威懾,所以被軍迷戲稱為“關島快遞”,言下之意就是快捷而準確到達。

4、精確制導,可執行反航母任務

東風-26作為一種核常兼備的中程彈道導彈,必須具備比只能攜帶核彈頭的導彈更高的制導精度,因為核彈頭是不用過多考慮命中精度,但常規彈頭就不得不考慮命中精度。要保證對機場、港口等大型面狀目標的毀傷威力,導彈的圓概率誤差就要小於30米,如果要準確打擊通信指揮控制中心、雷達站等小型點狀目標,那麼導彈圓概率誤差就必須要達到小於10米的精度。目前東風-26主要還是採用慣性導航,也可通過“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提高制導精度,另外也可以在末制導階段再入機動彈頭等方式進一步提高精度。

而根據官方的報導,東風-26還是繼東風-21D後第二種能夠遂行反航母作戰任務的彈道導彈。能夠對付航母這樣的大型活動目標,說明除了必要的目標情報資訊外,東風-26本身的命中精度和突破反導防禦的能力都很強,不然怎麼能夠擔當起反航母的重任?

圖3:東風-26發射的瞬間

5、高速度和大攻角末端滑翔彈道技術實現末端反導防禦

從一些零星披露的報導中可以知道,東風-26再入大氣層之後的最高速度能夠達到18馬赫,再結合從東風-21導彈開始研製的帶空氣舵的機動飛行器所具有的大攻角末端滑翔彈道技術,都將使美軍目前的反導技術和措施形同虛設,從而對航母能夠形成真正的威脅。

再加上東風-26接近5000公里的射程,等於意味著在廣闊的西太平洋上,航母都將直接面臨東風-26的打擊,這才是中國反介入戰略最有效的大殺器。

圖4:東風-26導彈的尾部特寫

(三)令人生畏的戰略威懾

今年4月底,火箭軍在4天時間裡密集進行了4次導彈試射,這種試射密度是前所未有的,外界普遍認為其中至少有2次是東風-26的試射。

之所以進行這樣密度和規模的彈道導彈試射,用國防部發言人的話來說就是:“有效應對國家安全面臨的威脅”,結合韓國不久前宣佈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和4月份美國航母在西太平洋上的頻繁活動,國家安全面臨威脅指的是什麼就不言而喻了。這也是東風-26彈道導彈的價值所在,為國家安全提供必要的戰略威懾。

圖5:東風-26發射試驗之前

在這次導彈試射中,內蒙古四子王旗江岸牧場紅格爾嘎查附近落下了一段導彈殘骸,這一地區正處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庫爾勒試驗基地和渤海某綜合試驗靶場之間,正好是中程彈道導彈的一級火箭分離地區。從庫爾勒試驗基地到渤海綜合靶場直線距離約3000公里,正是東風-26導彈的射程,因此這段導彈殘骸很可能就是東風-26的。

聯想到2016年8月,同樣在內蒙中部地區落下了一段彈道導彈的一級殘骸,在殘骸上赫然印有“E/ADF-26B”字樣,後面的“DF-26B”毫無疑問就是導彈型號——東風-26B。

圖6:海外媒體刊登的東風-26一級火箭的殘害,可以清晰地看到彈體上印有“E/ADF-26B”字樣

以東風-26的最大射程來看,關島和迪戈加西亞島顯然都在射程之內,無疑是反制美軍的最佳“殺手鐧”。也因為東風-26能對關島形成確實的威懾,所以被軍迷戲稱為“關島快遞”,言下之意就是快捷而準確到達。

4、精確制導,可執行反航母任務

東風-26作為一種核常兼備的中程彈道導彈,必須具備比只能攜帶核彈頭的導彈更高的制導精度,因為核彈頭是不用過多考慮命中精度,但常規彈頭就不得不考慮命中精度。要保證對機場、港口等大型面狀目標的毀傷威力,導彈的圓概率誤差就要小於30米,如果要準確打擊通信指揮控制中心、雷達站等小型點狀目標,那麼導彈圓概率誤差就必須要達到小於10米的精度。目前東風-26主要還是採用慣性導航,也可通過“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提高制導精度,另外也可以在末制導階段再入機動彈頭等方式進一步提高精度。

而根據官方的報導,東風-26還是繼東風-21D後第二種能夠遂行反航母作戰任務的彈道導彈。能夠對付航母這樣的大型活動目標,說明除了必要的目標情報資訊外,東風-26本身的命中精度和突破反導防禦的能力都很強,不然怎麼能夠擔當起反航母的重任?

圖3:東風-26發射的瞬間

5、高速度和大攻角末端滑翔彈道技術實現末端反導防禦

從一些零星披露的報導中可以知道,東風-26再入大氣層之後的最高速度能夠達到18馬赫,再結合從東風-21導彈開始研製的帶空氣舵的機動飛行器所具有的大攻角末端滑翔彈道技術,都將使美軍目前的反導技術和措施形同虛設,從而對航母能夠形成真正的威脅。

再加上東風-26接近5000公里的射程,等於意味著在廣闊的西太平洋上,航母都將直接面臨東風-26的打擊,這才是中國反介入戰略最有效的大殺器。

圖4:東風-26導彈的尾部特寫

(三)令人生畏的戰略威懾

今年4月底,火箭軍在4天時間裡密集進行了4次導彈試射,這種試射密度是前所未有的,外界普遍認為其中至少有2次是東風-26的試射。

之所以進行這樣密度和規模的彈道導彈試射,用國防部發言人的話來說就是:“有效應對國家安全面臨的威脅”,結合韓國不久前宣佈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和4月份美國航母在西太平洋上的頻繁活動,國家安全面臨威脅指的是什麼就不言而喻了。這也是東風-26彈道導彈的價值所在,為國家安全提供必要的戰略威懾。

圖5:東風-26發射試驗之前

在這次導彈試射中,內蒙古四子王旗江岸牧場紅格爾嘎查附近落下了一段導彈殘骸,這一地區正處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庫爾勒試驗基地和渤海某綜合試驗靶場之間,正好是中程彈道導彈的一級火箭分離地區。從庫爾勒試驗基地到渤海綜合靶場直線距離約3000公里,正是東風-26導彈的射程,因此這段導彈殘骸很可能就是東風-26的。

聯想到2016年8月,同樣在內蒙中部地區落下了一段彈道導彈的一級殘骸,在殘骸上赫然印有“E/ADF-26B”字樣,後面的“DF-26B”毫無疑問就是導彈型號——東風-26B。

圖6:海外媒體刊登的東風-26一級火箭的殘害,可以清晰地看到彈體上印有“E/ADF-26B”字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