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涵說劉邦(11):劉邦三大能臣韓信、蕭何、張良

劉邦此人胸有大志, 但是卻沒有才能, 為人仗義, 但是又沒有實力, 不過劉邦一直積攢人品。 俗話說出門靠朋友, 劉邦可謂是把此句話發揮到極致。 劉邦幹泗水亭長, 在縣城混的有模有樣, 任何人也不敢小瞧他, 雖然家裡沒啥資本, 但是又一股仗義之氣, 在沛縣的江湖官場有口皆知。 可是劉邦野心很大, 只是苦於沒有實力, 才一直默默無聞, 陳勝吳廣起義後, 劉邦就有了心思一展抱負, 想要立穩腳跟, 不惜有人才給他趁著, 因此劉邦就禮賢下士, 誰能幫助他, 他就重用誰。

首先是蕭何, 蕭何也是沛縣的官員, 也跟劉邦打過交道, 劉邦對蕭何很欣賞, 但是自己是亭長, 位子比較低, 也不敢跟蕭何攀交情, 只能私下裡和蕭何聊天喝酒, 一來二去兩人也就熟悉了。 當劉邦起義的時候, 還特別跟蕭何商量, 而蕭何也很看重劉邦的能力, 兩人一拍即合就起義了。

蕭何喜歡管理內政, 對軍事上的事情一竅不通, 因此在劉邦前期才能發揮出來, 可是蕭何卻幫助劉邦的義軍籌集糧草, 每一次都完美解決任務。 如此的, 劉邦就認為蕭何又丞相之才, 能夠幫助自己處理內政, 當劉邦強大起來, 劉邦就把自己的後方都教給蕭何來處理,

而蕭何不負所望, 幫助劉邦解決很多棘手的問題, 因此劉邦很重要蕭何。

其次是張良, 張良是半路跟劉邦的, 因為兩人相談甚歡, 張良對劉邦很欣賞, 而劉邦剛起步, 特別需要一個軍師, 説明自己運籌帷幄。 張良的到來無疑讓劉邦看到了希望,

沒有統一調度軍隊和出謀劃策的人, 劉邦也懂得自己是不能長久的。 張良的每一個計策, 都能讓劉邦轉危為安, 並能夠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回報, 讓劉邦減少了許多損失, 為後來平定天下奠定了人力基礎。

最後是韓信, 韓信跟項梁項羽不受重用,

一起之下跑到劉邦那裡, 可是劉邦卻沒看上韓信, 是後來蕭何追韓信, 並給劉邦說了韓信的才能, 劉邦才給韓信封了大將軍, 統領全軍。 韓信有才, 但是恃才傲物, 他也知道在自己最落魄的時候, 劉邦給了他無上的信任和權利, 因此很盡心盡力的幫助劉邦, 並統領聯軍幫助劉邦滅了項羽。 韓信也很信任劉邦, 因此手下讓韓信自立的時候, 被韓信一口拒絕了。 劉邦沒啥統兵才能, 因此韓信的統兵能力也正是自己缺少的, 與其束縛韓信, 不如讓韓信折騰去了, 所以韓信才能夠完全的領導部隊, 對外平定天下。

可是天下定了之後,蕭何、韓信、張良都很年輕,而他劉邦沒有幾年活頭了,此三人對劉邦的威脅最大,劉邦也害怕自己死後,大漢江山會落入他人之手,因此寧可自己背上殺功臣的駡名也要除掉此三人,後來只有張良一人僥倖活了下來。不過劉邦心也很痛,但是不殺不行。

可是天下定了之後,蕭何、韓信、張良都很年輕,而他劉邦沒有幾年活頭了,此三人對劉邦的威脅最大,劉邦也害怕自己死後,大漢江山會落入他人之手,因此寧可自己背上殺功臣的駡名也要除掉此三人,後來只有張良一人僥倖活了下來。不過劉邦心也很痛,但是不殺不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