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一個漂泊他鄉的男孩的獨白:不懂孤獨,何談寂寞?

文/黑白流派

提到孤獨和寂寞, 你腦海裡會想到什麼?20歲以前, 我會覺得孤獨是一種罪過, 寂寞是一種煎熬。 曾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回答:“寂寞是別人不想搭理你, 孤獨是你不想搭理別人。 只是難有心靈間的呼應。 所以寧可一直孤獨”。

當代哲學家周國平說過:“孤獨、寂寞和無聊是三種不同的境界, 分別屬於精神、感情和事務的層面;只有內心世界豐富的人, 對精神與靈魂有著執著追求的人, 對人間充滿摯愛的人, 才可能體驗真正的孤獨, 孤獨產生於愛。 ”也就是說孤獨是高貴的, 是內心的思想的充實, 寂寞只是平庸是感情上的匱乏。

聽復旦陳果老師的情商課時, 記得他如是說:寂寞是一種無所適從的可憐, 它和孤獨不是一回事, 因為寂寞者的集合依然逃不脫寂寞, 最後演變成迫於無奈的虛無。 孤獨是自成世界的獨處, 表現出的是圓融的高貴, 是一種精神上的自由,

保持自己的一份心境, 便能由思想帶來的揮之不去的氣質。

史鐵生當年談愛情時提到關於孤獨和寂寞, 他認為孤獨並不是寂寞也不是孤單, 更不會是空虛和百無聊賴, 無論無所事事還是日理萬機。 孤獨的心必是充盈的心, 充盈得要流溢出來要衝湧出去,

便渴望有人呼應他、收留他、理解他。 孤獨不是經濟問題也不是生理問題, 孤獨是心靈問題, 是心靈間的隔膜與歧視甚或心靈間的戰爭與戕害所致。

最近讀的《流浪的夢》中李二和也說:“我所理解的孤獨是指在個體生命過程中, 所毅然持守的特立獨行並具有出色價值理想的精神狀態”。

這讓我想起了武俠小說裡的獨孤求敗, 光聽名字就覺得“寂寞空虛冷”的一位大俠。 想必, 孤獨和寂寞也許是人類的常態。 孤獨也好, 寂寞也罷, 都是人為賦予的詞義, 每個人的理解都是自我經歷凝練出來的“賦格”。 就現有的價值意義來說, 寂寞可以是一種狀態, 也可以是一份思念, 孤獨更多是一種認同和精神渴求。

不被人理解, 也許真的算得上一種孤獨。 記得是17歲那年, 那是我最後一次被父親痛打。 從小到大, 我表現的比其他人都要小心謹慎, 嚴格要求自己, 但還是逃不過父親的責罰。 因此我對他是極怕的。 不過這一次, 我反抗了, 也許是即將成年的叛逆心在作祟,

也許是自己那一點點自尊在驅使。 幾個回合後, 我承受了人生中最重的一次痛打。 說實話, 即使當時我有錯在前, 我還是產生了對父親的恨意。

之後我們原本就不善交流的感情, 更加邊緣化了。 上了大學, 我發現父親對我的態度變了, 也許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態度都變了。 父親變得擔心我假期回不回家,擔心我過得不好,偶爾也會分享一些事情讓我拿主意。

去年回家,有一個晚上和父親喝酒。幾杯下去,話夾子打開了。父親講起了從未對我言及的內心話。和七十年代大多數農村漢子一樣,父親讀完了小學,會認自個兒名字和懂算數就退學了。並不是他不夠聰明,相反他很有頭腦,也許是因為吃不飽吧,十幾歲就跟著親戚外出務工了。父親跟著親戚外出打工,睡過公園,遇到過傳銷,受到過歧視,遭遇過颱風,被困在船上吃了一個月救濟泡面。有一年還衣衫襤褸的回到家,說遇到了大洪水,險些喪命。

父親的經歷遠不止這些,我甚至能感受到他臉上講起這些經歷的那種小小的自豪,是的,因為父親的拼搏,我們一家人生活得到了保障。

談起現在,父親很是惆悵。父親說現在的農村已經不是以前的農村了。莊稼人沒有了地,又沒有固定的工作,走出村子的變成了務工人員,在外受人冷眼,回家只想結婚蓋房子,安安穩穩;留下的成為了“偽農”,靠著打零工填補家用。而父親就是那個中年“迷茫”的男人。父親的話語,讓我極其慚愧,十多年的“文化人”生涯卻從未讓我想過要懂得及時體會父親這個名字背後的辛苦和責任。

那晚的月亮很圓,整整一個晚上都照耀在星空。我明白我的那些無病呻吟根本算不上什麼,父親沒人理解的孤獨才是孤獨!父親老了。

前不久,父親神秘兮兮的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他想清楚了,準備“創業”,我會心一笑,說:“挺好的。”

後來我去了雲南的玉溪走村義訪,在青龍鎮我結識了當地少年阿鵬。從他那裡我得知,每個村裡的孩子無論男孩女孩,基本上讀完初三就輟學了。我很驚訝,問他為什麼。阿鵬說可能是當地教育風氣影響,孩子的父母很少重視他們的教育,甚至不管,孩子本身也就不想繼續讀書了,尤其是留守兒童。我問:“”難道就沒有想讀書的嗎”?阿鵬覺得我的問題有些白癡,從土埂上跳下裡有點不耐煩的說:“想呀,我也想,父母不讓怎麼讀?!”然後拍拍屁股上的泥巴走進村子。望著他瘦弱的骨架,我想,這樣的孩子內心該多麼孤獨呀!

現在是暑假,自然也是新生進入大學的準備階段,提前結識學長學姐成了他們的首選。由於我還算喜歡助人為樂,很多學弟學妹都願意把自己遇到的“棘手”的新生推給我。前兩天就有一個新生加了我,幾句噓寒問暖,恭維以後,她開始了自我陶醉式的對生活的控訴,對現實表達著種種的不滿。她說,她父母從來不理解她,只能把情感寄託於網路,她是孤獨的。我說你父母是不是對你不好?她很快在螢幕那一端回過來很長一段文字,可以整理出不下十條對父母的“控訴”,大致就是嫌父母給的零花錢少,反對她通宵上網,睡懶覺被“無情”叫醒之類的,最後她還表示自己已經打算和父母“斷絕關係”了。我又問你懂父母的孤獨嗎?她沒有回答。

第二天她發過來幾個字說,她不懂也不想懂。

我說:“當我們每天拿起手機,對手各種app,各種聊天軟體,點來點去劃來劃去的時候,其實是最不該提孤獨的。寂寞都源自於內心的聒噪和一種情感的軟弱,如果一個人願意用最好的心態看待這個世界,接受這個世界,能夠多一些心靈交流,而不沉溺於網路,把自己當做生活中的一部分,去感受、體悟世界,那麼自然而然不會孤獨。在你孤獨之前,也許你該好好瞭解一下你的父母。”告訴她這些話後,隨即把她拉黑了,因為我只是一個傾聽者,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我沒有義務去到她的生活中指導和管教,我也沒有那個能力。並且,我不想被她滿身的負能量影響,畢竟誰不希望自己身邊充滿正能量呢?

我們都將漸漸明白,其實孤獨也不高貴,不神秘,寂寞也不可恥和可悲,最可怕的是糾結於孤獨,歸咎於寂寞。多少人,青春韶華,付之東流,卻總是自歎孤獨,獨飲寂寞。多少人,並不年少,務實力行,孤獨相伴,寂寞侵襲,仍然攀登高山。

當你孤獨時,請享受它,並且快樂。當你寂寞時,請懂得感恩,並且上進。畢竟,不懂他人的孤獨,何談自己的寂寞?

父親變得擔心我假期回不回家,擔心我過得不好,偶爾也會分享一些事情讓我拿主意。

去年回家,有一個晚上和父親喝酒。幾杯下去,話夾子打開了。父親講起了從未對我言及的內心話。和七十年代大多數農村漢子一樣,父親讀完了小學,會認自個兒名字和懂算數就退學了。並不是他不夠聰明,相反他很有頭腦,也許是因為吃不飽吧,十幾歲就跟著親戚外出務工了。父親跟著親戚外出打工,睡過公園,遇到過傳銷,受到過歧視,遭遇過颱風,被困在船上吃了一個月救濟泡面。有一年還衣衫襤褸的回到家,說遇到了大洪水,險些喪命。

父親的經歷遠不止這些,我甚至能感受到他臉上講起這些經歷的那種小小的自豪,是的,因為父親的拼搏,我們一家人生活得到了保障。

談起現在,父親很是惆悵。父親說現在的農村已經不是以前的農村了。莊稼人沒有了地,又沒有固定的工作,走出村子的變成了務工人員,在外受人冷眼,回家只想結婚蓋房子,安安穩穩;留下的成為了“偽農”,靠著打零工填補家用。而父親就是那個中年“迷茫”的男人。父親的話語,讓我極其慚愧,十多年的“文化人”生涯卻從未讓我想過要懂得及時體會父親這個名字背後的辛苦和責任。

那晚的月亮很圓,整整一個晚上都照耀在星空。我明白我的那些無病呻吟根本算不上什麼,父親沒人理解的孤獨才是孤獨!父親老了。

前不久,父親神秘兮兮的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他想清楚了,準備“創業”,我會心一笑,說:“挺好的。”

後來我去了雲南的玉溪走村義訪,在青龍鎮我結識了當地少年阿鵬。從他那裡我得知,每個村裡的孩子無論男孩女孩,基本上讀完初三就輟學了。我很驚訝,問他為什麼。阿鵬說可能是當地教育風氣影響,孩子的父母很少重視他們的教育,甚至不管,孩子本身也就不想繼續讀書了,尤其是留守兒童。我問:“”難道就沒有想讀書的嗎”?阿鵬覺得我的問題有些白癡,從土埂上跳下裡有點不耐煩的說:“想呀,我也想,父母不讓怎麼讀?!”然後拍拍屁股上的泥巴走進村子。望著他瘦弱的骨架,我想,這樣的孩子內心該多麼孤獨呀!

現在是暑假,自然也是新生進入大學的準備階段,提前結識學長學姐成了他們的首選。由於我還算喜歡助人為樂,很多學弟學妹都願意把自己遇到的“棘手”的新生推給我。前兩天就有一個新生加了我,幾句噓寒問暖,恭維以後,她開始了自我陶醉式的對生活的控訴,對現實表達著種種的不滿。她說,她父母從來不理解她,只能把情感寄託於網路,她是孤獨的。我說你父母是不是對你不好?她很快在螢幕那一端回過來很長一段文字,可以整理出不下十條對父母的“控訴”,大致就是嫌父母給的零花錢少,反對她通宵上網,睡懶覺被“無情”叫醒之類的,最後她還表示自己已經打算和父母“斷絕關係”了。我又問你懂父母的孤獨嗎?她沒有回答。

第二天她發過來幾個字說,她不懂也不想懂。

我說:“當我們每天拿起手機,對手各種app,各種聊天軟體,點來點去劃來劃去的時候,其實是最不該提孤獨的。寂寞都源自於內心的聒噪和一種情感的軟弱,如果一個人願意用最好的心態看待這個世界,接受這個世界,能夠多一些心靈交流,而不沉溺於網路,把自己當做生活中的一部分,去感受、體悟世界,那麼自然而然不會孤獨。在你孤獨之前,也許你該好好瞭解一下你的父母。”告訴她這些話後,隨即把她拉黑了,因為我只是一個傾聽者,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我沒有義務去到她的生活中指導和管教,我也沒有那個能力。並且,我不想被她滿身的負能量影響,畢竟誰不希望自己身邊充滿正能量呢?

我們都將漸漸明白,其實孤獨也不高貴,不神秘,寂寞也不可恥和可悲,最可怕的是糾結於孤獨,歸咎於寂寞。多少人,青春韶華,付之東流,卻總是自歎孤獨,獨飲寂寞。多少人,並不年少,務實力行,孤獨相伴,寂寞侵襲,仍然攀登高山。

當你孤獨時,請享受它,並且快樂。當你寂寞時,請懂得感恩,並且上進。畢竟,不懂他人的孤獨,何談自己的寂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