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航涉足生鮮,胃口遠不止電商這麼簡單!

文 | 高敏(零售老闆內參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在一眾“買買買”巨頭中, 海航集團(以下簡稱“海航”)以頻繁和大手筆的全球擴張而著稱。 過去幾年中, 海航收購的節奏可以周計, 僅2016年以來, 海航並購總金額便已超過300億美元。 最新的一起並購消息是, 或以4億美元收購《福布斯》雜誌母公司股權。

一向大手筆的海航涉足生鮮為何是從“微商”做起?海航入局生鮮背後的邏輯是什麼?通過採訪海航內部人士, 我們發現其野心遠不止於此。

1、海航貨運的轉型切口

生鮮生意市場巨大, 成為近年來各公司爭相搶奪的熱點。 波士頓諮詢公司發佈的《2016中國生鮮消費趨勢報告》顯示, 在未來幾年內, 中國生鮮品類線上銷售增長將持續保持迅猛勢頭, 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6000億元規模。

大熱的市場早已成為一片紅海。 阿裡京東等電商巨頭正加速佈局, 互聯網公司也亦步亦趨,

但看似熱鬧卻“錢”途未蔔。 2016年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揭示了尷尬的局面:近4000家涉農交易類電商, 賺錢的只有1%。 紛紛湧入生鮮行業的企業, 存活下來的並不多。

入局生鮮, 實則是海航貨運的轉型之舉。

作為海航旗下分支, 海航貨運以航空幹線運輸為主業, 但近兩年受整體經濟下行趨勢影響, 運輸市場增長放緩, 發展平淡, 海航貨運成立了創新發展業務部, 由IT中心和市場運營中心構成, 分別承擔系統支援和產品合作推廣的職責。

海航貨運由此踏上了業務轉型之路, “飛嘗鮮”是嘗試之一。

2、為生鮮平臺和供應商構建服務體系

有阿裡、京東在的生鮮平臺早已飽和, 海航此時切入生鮮領域, 無疑要從中尋找新契機。 無論從自身優勢還是入局時間來說,

留給他們的機會, 需要從中尋找既能發揮自身優勢又有所區隔的路線。

目前, 生鮮行業遇到的最大問題便在於物流。 無論倉儲還是冷鏈運輸, 都會產生高額物流成本, 且難以做到產品品質的標準化, 而海航要做的, 正是利用自身幹線運輸優勢, 切入其中, 為生鮮平臺和供應商構建服務平臺。

飛嘗鮮目前在微店銷售產品, 完全是對生鮮行業的試水。 長期做物流出身, 海航貨運並不擅長銷售領域, 但這塊早已有各大生鮮電商平臺, 他們無需費心。 海航要切入的, 正是生鮮行業的痛點, 物流以及配套服務, 包括生鮮鏈條的整合。

海航貨運想要提供的是兩方面的配套服務:一是大批量的幹線運輸, 二是上下游兩段的配套服務。

之所以選海南為試點, 除去海航本身立足海南的緣故, 當地市場環境的特殊也正契合了飛嘗鮮的業務。 海南工業並不發達, 經濟主要以海鮮水果等農漁產品為主, 當地的特色產品質優量大, 卻缺乏統一的銷售運輸出口。

海航貨運與生鮮業務的接觸, 其實已經有兩三年之久, 從初期的市場調研到線上線下的嘗試, 他們逐步摸清了方向。

在供貨端選取上, 海航貨運會直接與當地廠商合作, 推出產地直供。 海航貨運通過聯繫當地貨源合作商, 經過對品質的反復評估, 保證達標後方才進行後期推廣。

因為生鮮類顧客對產品品質比較敏感, 所以海航在選取貨源時格外嚴格。 以荔枝為例, 產品的賣相和口感都要經過親自體驗來挑選, 首要的一條原則便是杜絕用藥。 “生鮮產品最關鍵的往往是在看不見的地方, 用藥和食品安全, 是要嚴格把關嚴格檢測的。 ”陳晨說。

據陳晨介紹, 海航貨運與最早進行轉型的溫州、合肥等機場一直保持著合作關係, 並聯合各地機場建立圈子,共同開拓新業務。其中,尤其在二三四線城市的機場,相關領域轉型頗多,北上廣深的大機場反而由於體量巨大,還少有涉足。

3、 “幹線+落地配”提升物流效率

航企做電商,除化解閒置運力,發揮航運優勢之外,在最後一公里的落地配送和管道方面與大的電商相比並無優勢,或許是癥結所在。

但這次,海航選擇了全新的思路。

在生鮮行業至關重要運輸環節,成本頗高的冷鏈運輸成為最大痛點和難點。而對於航空運輸來說,在保證足夠快的情況下,並不需要專業恒溫箱,僅需成本較低的生物冰袋介入,便可以足夠保鮮。在這一環上,航空運輸優勢得以凸顯,也因此化解了成本。

至於落地配送階段,海航貨運已經與多家快遞公司在進行接洽,在幹線全部由海航旗下航班運輸,到達目的地之後,交由當地同城配送合作方進行派送,期間貨物資訊可以全程追蹤。

據瞭解,3月23日,海航貨運“幹線+落地配”快遞服務產品開啟了試運營工作。在首次運營時,經過即時跟蹤,發往北京、廣州及長沙的貨物在12小時內送達,運往黑龍江的貨物做到了次日達,其餘的貨物也做到了隔日達的時效。

與市場主流快遞產品相比,“幹線+落地配”的模式省去了發貨前繁瑣的分揀過程,由貨主直接將貨物送至機場,在機場根據貨物目的地城市進行大致分類,選擇最優的航班直接進行幹線運輸,再加之落地配的合作方,無疑提高了整體運輸時效。

由於全國各地配送環境大不相同,標準也各有差異,做到航空端的標準化對海航來說沒有問題,但落地端的標準化依然需要花很大精力去不斷測試和佈局。時效和服務標準,是他們要把握的根本問題。

4、對準B端,打造平臺,串聯產業鏈

與飛嘗鮮商城看起來的體量完全不同,海航貨運的目標客戶群體,主要在B端,包括供應產品的農戶、大的商家以及電商和微商平臺。

海航貨運十分清楚自身定位,像快遞公司一樣做到面向每個人,顯然不是他們的長項所在。而B端用戶的需求往往是大批量的,正好符合海航擅長的幹線運輸特徵,量大、運輸更好把控,標準化更高,且成效更明顯。在落地的末端,通過落地配環節,則可以將B端和C端整合起來。

目前來看,落地配仍是最難做的一部分。陳晨透露,由於還在進行選擇性淘汰和納入,以保障最重要的服務品質,合作方還在進一步篩選中。

首先通過幹線運輸和末端配送,將生鮮的上下游兩端服務配套,形成完整的物流體系構建,並發揮成本和時效優勢,接下來,海航貨運希望繼續延伸產業鏈,將倉儲、冷鏈等鏈條串聯起來,以達到生鮮平臺化的目的。以海航現在的發展趨勢和理念來看,僅僅做一個個人消費平臺遠不是他們的野心所在,“我們也希望做更大更新的嘗試和突破,去迎合整個集團的發展。”陳晨說。

生鮮電商競爭者眾多,但死亡率頗高,海航貨運很清楚其中的風險,所以他們走得很謹慎,今後最重要的精力,會繼續投入到平臺搭建上,他們也期待社會資本的進入,一起在倉儲、冷鏈以及落地配等環節做到更好。

畢竟,面向B端的生意雖然離利益很近,但產品和運輸的標準化,以及平臺的搭建,才是生存的最佳保障。

並聯合各地機場建立圈子,共同開拓新業務。其中,尤其在二三四線城市的機場,相關領域轉型頗多,北上廣深的大機場反而由於體量巨大,還少有涉足。

3、 “幹線+落地配”提升物流效率

航企做電商,除化解閒置運力,發揮航運優勢之外,在最後一公里的落地配送和管道方面與大的電商相比並無優勢,或許是癥結所在。

但這次,海航選擇了全新的思路。

在生鮮行業至關重要運輸環節,成本頗高的冷鏈運輸成為最大痛點和難點。而對於航空運輸來說,在保證足夠快的情況下,並不需要專業恒溫箱,僅需成本較低的生物冰袋介入,便可以足夠保鮮。在這一環上,航空運輸優勢得以凸顯,也因此化解了成本。

至於落地配送階段,海航貨運已經與多家快遞公司在進行接洽,在幹線全部由海航旗下航班運輸,到達目的地之後,交由當地同城配送合作方進行派送,期間貨物資訊可以全程追蹤。

據瞭解,3月23日,海航貨運“幹線+落地配”快遞服務產品開啟了試運營工作。在首次運營時,經過即時跟蹤,發往北京、廣州及長沙的貨物在12小時內送達,運往黑龍江的貨物做到了次日達,其餘的貨物也做到了隔日達的時效。

與市場主流快遞產品相比,“幹線+落地配”的模式省去了發貨前繁瑣的分揀過程,由貨主直接將貨物送至機場,在機場根據貨物目的地城市進行大致分類,選擇最優的航班直接進行幹線運輸,再加之落地配的合作方,無疑提高了整體運輸時效。

由於全國各地配送環境大不相同,標準也各有差異,做到航空端的標準化對海航來說沒有問題,但落地端的標準化依然需要花很大精力去不斷測試和佈局。時效和服務標準,是他們要把握的根本問題。

4、對準B端,打造平臺,串聯產業鏈

與飛嘗鮮商城看起來的體量完全不同,海航貨運的目標客戶群體,主要在B端,包括供應產品的農戶、大的商家以及電商和微商平臺。

海航貨運十分清楚自身定位,像快遞公司一樣做到面向每個人,顯然不是他們的長項所在。而B端用戶的需求往往是大批量的,正好符合海航擅長的幹線運輸特徵,量大、運輸更好把控,標準化更高,且成效更明顯。在落地的末端,通過落地配環節,則可以將B端和C端整合起來。

目前來看,落地配仍是最難做的一部分。陳晨透露,由於還在進行選擇性淘汰和納入,以保障最重要的服務品質,合作方還在進一步篩選中。

首先通過幹線運輸和末端配送,將生鮮的上下游兩端服務配套,形成完整的物流體系構建,並發揮成本和時效優勢,接下來,海航貨運希望繼續延伸產業鏈,將倉儲、冷鏈等鏈條串聯起來,以達到生鮮平臺化的目的。以海航現在的發展趨勢和理念來看,僅僅做一個個人消費平臺遠不是他們的野心所在,“我們也希望做更大更新的嘗試和突破,去迎合整個集團的發展。”陳晨說。

生鮮電商競爭者眾多,但死亡率頗高,海航貨運很清楚其中的風險,所以他們走得很謹慎,今後最重要的精力,會繼續投入到平臺搭建上,他們也期待社會資本的進入,一起在倉儲、冷鏈以及落地配等環節做到更好。

畢竟,面向B端的生意雖然離利益很近,但產品和運輸的標準化,以及平臺的搭建,才是生存的最佳保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