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水稻倒伏原因及預防措施和補救措施

在水稻抽穗後, 時常會出現倒伏現象, 倒伏後的水稻不能很好的進行光合作用, 導致籽粒不飽滿, 癟粒變多, 產量和品質都受到影響, 輕者減產10~20%, 重者減產40%甚至絕收。

水稻倒伏的原因分為兩類, 一類是品種自身因素導致的倒伏, 一類是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導致的倒伏。

一、品種原因倒伏

水稻品種是倒伏的一個主要原因,不同水稻品種抗倒伏能力差別明顯;植株節間短,莖杆粗壯,葉片直立,劍葉短以及根系發達的品種就不易倒伏;反之,則為易倒品種。 種植抗倒伏品種是防止水稻倒伏的關鍵。

二、外界環境影響導致倒伏

1、秧苗素質差

在育秧過程中生產技術不規範,造成秧苗細長而根部發育不良, 栽到大田後很難形成深根。 水稻封行後通風透光差,不利於水稻健康生長,易倒伏。 隨著水稻種植面積逐年擴大, 有的地塊整因地不平,有的地方因水源不足,造成貪水,長期深灌,導致水稻根系生長不良,造成群體 通風透光條件差,光合作用受阻,基部莖稈細弱,支持力小,容易倒伏。

2、栽植密度不合理(特別是直播密度過高時)

插穴數過多或每穴中秧苗株數過多,引起稻株擁擠,田間鬱蔽,光照不足,莖稈徒長,組織疏鬆,嚴 重影響通風透光性,造成根系生長不良,植株生長細弱,基部節間增長,招致倒伏。

3、 肥水管理不到位

當前水稻生產的施肥現狀不容樂觀,主要靠施化肥,部分複合肥NPK含量比例不協調,

肥料廠家為了節省成本降低PK含量。 肥水管理不當,片面地重施氮肥攻苗、攻穗,導致分蘖期發苗過旺,封行過早,葉 片披垂;拔節抽穗後莖部節間徒長;長期灌深水,稻根無氧呼吸,莖稈柔軟,易誘發紋枯病;水稻需要的 矽元素得不到有效補充,致使莖稈細胞壁矽質化程度差,容易倒伏。

4、病蟲防治不當

水稻莖稈一旦遭受紋枯病等病蟲的危害,也會導致稻株倒伏。 由於大部分農民不能選擇正確農藥適期防治,因而一般紋枯病重發田塊極易倒伏。

5、 災害性天氣

每年8~9月份是當地水稻灌漿、黃熟時期,正是當地災害性天氣頻發季節,經常風雨相伴,也正 是水稻抗倒伏能力最弱時期,風雨稍大,災害將不可避免。

6、秸稈還田

小麥、水稻機械收割時秸稈散落在田裡不均勻, 下道秸稈還田機將秸稈還田時自然也就不均勻。 特別是一些秸稈大量集中的地方, 更容易導致下季的小麥、水稻倒伏。

三、水稻倒伏預防措施

1、選擇抗倒伏水稻品種,調整水稻品種結構(調整水稻成熟時期)

應選擇株高適當、株型緊湊、莖稈粗壯、葉片上挺的高產優質水稻品種,增強抗倒伏能力。 為避免水稻受8~9月份災害天氣造成倒伏的損失,要大力調整水稻種植結構,選擇不同熟期的水稻, 或者提早或推遲播種時間, 避開水稻穗期受不良天氣危害。 如湖北今年遲熟品種受到風雨影響較大, 很多遲熟品種倒在田裡發芽。

2、 培育壯秧,改變栽培方式

不管什麼育秧方式,都要培肥秧床,實行稀播,創造適合秧苗生長的條件,要大力提倡水稻節水灌溉技術,合理密植,實現壯個體健群體目標,增強抗禦自然災害 的能力。

3、合理密植,構建合理的群體結構

合理稀植,不僅可以保證地下有足夠的營養面積,地上有一定的空間,還有利於通風透光,防止 群體密度過大,通風透光良好,莖葉組織老健,增強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也可增強莖稈的抗倒能力。

4 、施好肥管好水

管好水施好肥是水稻生產上重要的農事活動。 在水的管理上要做到“淺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適時節水灌溉,有水孕穗,幹幹濕濕到成熟”。 在施肥上採取“穩增氮磷、重增鉀微、有機與無機相結合”的配方原則,合理分配好基肥、分蘖肥和穗肥的比例,一般要求基肥、 分蘖肥、穗肥、粒肥的比例為4:3:2:1。

5、化學控制防倒伏

在水稻拔節期噴施多效唑、 助壯素和矮壯素等植物生長延緩劑, 可縮短水稻植株基部節間距, 增強莖稈抗倒性。 化學防倒技術具有很好的效果, 能明顯降低水稻株高, 顯著增強植株抗倒伏能力;但株高降低會導致穗型變小, 穗總粒數下降, 產量潛力明顯下降, 最終導致減產, 因此應慎重使用。

6、秸稈還田一定要打碎, 打均勻。

四、倒伏後的補救措施

1、水稻倒伏後應及時排水, 降低田間濕度, 防止病蟲害的發生。

2、科學扶稻(這個當我沒說, 人工難找, 倒了也無能為力)

對小面積莖部彎倒和淺根倒, 當稻穗接觸地面時, 可將水稻輕輕扶起,用細繩攔在一起。

可將水稻輕輕扶起,用細繩攔在一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