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培養新時代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十九大報告提出,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 宣導全社會尊師重教。 新時代的教育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該如何適應新要求培養新時代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中國教育報記者分別採訪了一位元十九大代表和一位專家。

十九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廳長左敏:

高水準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關鍵

“師德是教師的靈魂。 一名好老師既要是經師, 更要是人師。 ”對十九大報告中關於教師隊伍建設的表述, 十九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廳長左敏印象深刻。 她深知, 建設一支高水準的教師隊伍,

是教育改革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山東是教育大省, 如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做“四有”好老師的要求, 把“師德學養”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 貫穿于教師准入、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 顯得尤為重要。 左敏說, 為了在全社會營造一個“重師德尊師教”的氛圍, 以此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職業榮譽感, 山東從省級層面建立教師宣誓制度, 覆蓋了各級各類教育, 在教師考核評價環節中加大職業操守權重, 對學術不端、師德不端行為實行一票否決。

左敏坦言, 教師隊伍建設涉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除了抓好“師德學養”, 還需要突破編制這個瓶頸, 推動師資配置均衡, 補齊鄉村教師這塊短板, 靠激勵和約束激發隊伍活力。

因為總體超編、結構性缺員並存的矛盾如果長期存在, 必將制約教育發展;教師管理的校際壁壘, 更是教育不均衡的重要因素。 如何讓教師“活”起來, 是教育改革的一塊“硬骨頭”。 只有建立完善的教師資源均衡配置的制度條件, 城鄉學校、校際之間管理水準和師資條件差距的逐步縮小才能成為可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域、立足實際, 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左敏說, 山東省按照國家要求, 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援計畫, 打出系列“組合拳”, 補齊鄉村教師短板, 逐步實現城鄉師資配置基本均衡, “兩貼、兩房、一體檢、一榮譽、一特崗”等惠師政策便是在實踐中探索出的符合山東實際的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辦法。

“教育改革永遠在路上, 教師隊伍建設也永遠在路上。 我們的工作雖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我們深知, 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意義重大、任重道遠。 ”左敏表示, “下一步, 我們將繼續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 把教師隊伍建設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補齊鄉村教師這個短板, 強化幼兒教師隊伍建設, 深化管理體制機制改革, 為山東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 ”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周洪宇:

加緊構建師德建設制度體系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 宣導全社會尊師重教。 這也是未來一個較長時期內中國教育優先發展的重要保障。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周洪宇說, 從這段話與報告各部分表述的關係來看, 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實現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的保障。

周洪宇認為, 不論基礎教育、職業教育, 還是高等教育的發展, 都需要有一支高品質的教師隊伍, 需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需要注重教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也需要全社會尊師重教。 因為, 培養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 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

“今天我們培養的教師, 將決定十多年後我國教育的發展水準。 ”周洪宇認為, 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 要按照“十三五”教育發展規劃, 儘快啟動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畫, 加大對師範院校的支持力度。

在師德師風建設方面, 要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的要求, 著重在師資隊伍的結構、師德師風建設等方面, 按照“四有”好老師的要求進行培養, 進一步明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在提高教師的幸福感、獲得感方面, 需要進一步弘揚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 形成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周洪宇認為, 新時代教師有新的神聖使命, 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師要進一步肩負黨和人民的重托, 主動擔負起塑造靈魂、塑造人、塑造生命的重大使命, 履行好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神聖職責, 既要做好經師, 也要做好人師;既要熱愛學生、樂於奉獻, 又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 同時也要加強自身修養, 以身作則、率先垂範。“這就要求廣大教師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種在學生心裡。教師既要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也要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引導學生自立自強。同時,也需要國家加緊構建師德建設制度體系,讓師德建設逐步走上常態化、規範化、法治化軌道。”周洪宇說。

《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24日第2版

以身作則、率先垂範。“這就要求廣大教師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種在學生心裡。教師既要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也要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引導學生自立自強。同時,也需要國家加緊構建師德建設制度體系,讓師德建設逐步走上常態化、規範化、法治化軌道。”周洪宇說。

《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24日第2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