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故事|這300多道小白也能輕鬆做的家常菜譜,竟出自這位管理140人團隊的主廚!

我在下廚房從廚友們那裡學到了很多小竅門, 因此也想把自己的小竅門分享給廚友們。

——@ E路拾緣

在下廚房, 有一位以家常菜見長的“大廚”。 他分享的 300 多個家常菜菜譜, 類型多樣, 方便實用, 有老北京風格 “蔥爆牛肉”, 也有簡易西餐“蒜香馬鈴薯”;有宴客硬菜“蒜蓉蒸蝦”, 也有素食小炒“幹鍋包菜”, 還有適合家庭製作的各種甜品。

蒜蓉蒸蝦

這位大廚就是@ E路拾緣(以下簡稱 E 廚)。 各種美味料理, 經過他的簡化處理, 都變得十分適合家庭製作, 成功率頗高。

蔥爆牛肉

E 廚和下廚房的結緣純屬巧合。 現實生活中的 E 廚也是大廚。 兩年前, 身為專業中式麵點師的 E 廚為了學做蛋糕給太太(以下簡稱 E 太)吃, 發現了下廚房, 沒想到卻從此和下廚房結下了緣分。

大廚的養成

E 廚在下廚房有一個名為“E路小廚”的作品集。 雖自稱“小廚”, 現年 39 歲的 E 廚實際上可是一家飯店的主廚, 手下有 140 多名廚師等著他調度, 每天還要根據飯店的銷量來計算飯店所需原料, 新菜的研發也是由他來負責。

糖醋排骨

現在回想起當初的學習烹飪的經歷, E 廚仍記憶猶新。 他 15 歲那年, 北京剛開始流行烹飪, 並出現了專科烹飪學校。 “學烹飪出來能分配到好工作。 ”於是, E 廚開始了他的烹飪生涯。

E 廚在烹飪學校的第一年主要就是學習如何用刀。 “我們那時候上學, 每天要帶把菜刀。 ” E廚笑說。 “菜刀可講究了, 有片刀、砍刀、文武刀……等等。 ”他每天都要拿著文武刀切一兩個小時的土豆、榨菜和肉……文武刀屬北方刀, 雖前韌能切菜,

後韌能砍骨, 一刀多能, 但也更重。 E 廚每天要練習一兩個小時的刀功, 手自然酸得不行。

但是練好了“刀工”讓 E 廚現在仍受益匪淺。 E 廚時不時還會在下廚房上喊大家“一起練刀功”, 今年年初, 他在下廚房發了一道“日式捲心菜沙拉”, 非常普通的捲心菜被切成了極為蓬鬆清爽的模樣, 看著就清脆爽口。 大家紛紛在作品下羡慕他厲害的刀工, 他開玩笑回復道:“練個十來年就可以了!”

日式捲心菜沙拉

年輕時學廚雖然很累, 但 E 廚卻非常喜歡, 在學校時每天他都要磨一磨自己的那把文武刀, “我愛死它了。 ”現在, 更為輕便的南方刀逐漸壟斷了市場, 已經很少有人用文武刀了。 E 廚在烹飪學校學習時用過的那把文武刀, 卻還被他當寶物留在家裡。 就像喜歡足球的經常會收集球星卡, E 廚也有收藏的“愛好”。 家裡菜刀和菜譜最多, “老媽都跟我急了。 ”

“師傅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 ” E 廚說, 這句話最能形容烹飪這一行。 烹飪這門學問重在用心, 不用心把握不到烹飪的精髓, 恐怕連皮毛都學不到。

抱蛋鳳尾蝦

剛學成畢業時, E 廚去一家涉外飯店工作,主要做港式點心。每天工作時間是早十點到晚十點,中間休息三個小時。早上準備食材,隨後開始包包子、蝦餃、燒麥、叉燒包等等。剛開始的時候每天都要挨老師傅的罵,他曾經心灰意冷,甚至不想繼續幹下去了。

“老師傅不太擅長耐心教人,他們最擅長罵人。後來我想通了,他們只是告訴我我做錯了。”於是之後, E 廚工作時都拿出十二分的勁頭,全心投入,絕不給師傅罵自己的機會。那時候,很多東西師傅都不教,他只能留心在旁邊“偷學”——涼菜,燒臘,煲湯,炒鍋,砧板慢慢都自學會了。 E 廚的“用心”沒有白費,終於有一天,師傅也開始教他更多東西了——“我知道,我終於符合師傅的要求了。”

中式點心蛋黃千層糕

現在的 E 廚在下廚房也不斷地“偷學”。雖然自己已經是中式點心大師,他還時常學習他人優秀的菜譜。為了教媽媽用酵母粉蒸包子,他學用了一位廚友的“快手發麵大包子”,作品出來後,這位元廚友跑來回復道:“褶子捏得太好了,一比我都不好意思了。”

大廚會做菜,也懂得吃

在下廚房,有時候看到大家在作業裡會說“第一次做這道菜,不知道好不好吃”這樣的感受, E 廚總是很替大家著急。在 E 廚看來,試吃是學做菜的第一步。

E 廚自己在帶徒弟的時候,首先便是教徒弟怎麼試吃。“吃都不會怎麼學做?要吃出門道。”在教吃的過程中, E 廚會給徒弟講解原料鑒定知識,之後再根據味道講解烹調技法。“瞭解了味道再學習就快多了。” E 廚說。

酥炸蝴蝶蝦

吃也不能隨便吃,要用心吃。因為工作的原因,有時為了研發新菜, E 廚也會到別的國家去試吃最正宗的菜品。“遇到不熟悉的味道需要得每天吃,直到把它記住,不過有時候吃多了就膩了。” E 廚說。研發新菜的過程雖然有趣,但也辛苦。有一次, E 廚把一道新菜做了接近 50 遍才做出了自己想要的味道,終於決定推出。

法式紅酒燉牛建

即便是品嘗人間百味的大廚,不親口嘗試也不能評判菜品的最終味道如何。試吃的習慣被 E 廚從工作中帶到了家裡, E 廚每次給家人做完菜都要先試吃。在他看來,“這是對家人負責的體現。給家人做飯和做給客人一樣,都要用心。”

為家人做的一日午餐

現在,雖然在外管理著百人廚師團隊,但在 E 廚家裡,大部分時候都是由 E 太來掌勺的。“ E 太對味道很敏感,做飯很好吃”。

E 太做的稻荷壽司

某次炒土豆, E 太堅持要用花椒爆鍋,但 E 廚覺得“這不太合章法”,可是家裡的炒勺不掌握在 E 廚手裡, E 廚只得妥協。“沒想到還真好吃呢!”這也算是 E 廚的一次試吃經歷了。

研究出真知,用心出好菜

雖然是學做中式點心出身, E 廚卻一點也不排斥學習西式烘焙,反而在接觸西式烘焙後很快就成為了烘焙能手。“烘焙是潮流,我並不反對。也許是因為我擅長中式點心,有了這個基礎,很快就掌握了西式烘焙,因為道理相通,技法相似。”

為兒子做的草莓慕斯生日蛋糕

“但我當然希望更多人學做中式點心,你看一個簡單的包子,幾個人包得好?就那十八褶,褶褶都是學問。我認為應該從中式發麵、蒸包子學起。包子學會了,就都會了。關鍵在於磨煉心性,肯用心研究肯練習,藍帶、米其林什麼的都不是夢。” E 廚說。

十八褶的標準包子

“我的強項就是‘瞎研究’。” E 廚笑說。說是瞎研究,實際上 E 廚在對待烹飪這門學問上是絲毫不肯怠慢的。

E 廚寫的菜譜詼諧中透著嚴謹。一道家常的“菠菜蝦仁蒸蛋”,被他分成了 24 個步驟來寫,言語風趣幽默,卻暗含“心機”。他自己細心總結出來的小竅門也會寫到菜譜裡:“由於不知道您用的是何方神器,是深是淺,導熱性如何,所以,蒸到差不多的時候,您搖一搖鍋。隔著玻璃蓋子,會看到如果蛋液凝固了,就不會動了。如果沒凝固,依舊會水水的,一搖就動。那就需要適當延長蒸的時間了。”又或者是:“包保鮮膜主要是防止水蒸氣凝結的水珠掉落蛋液中,導致水份增多而不會凝固,影響成品效果。”

菠菜蝦仁蒸蛋

E 廚調侃道:“看我的食譜一定要看小貼士,那裡都是武林秘笈。“他說自己愛研究都快成職業病了。在他的食譜中,會悉心耐心地分享多年經驗積累下來的“美味秘訣”。

煎魚容易破皮怎麼辦?這個問題是下廚房的廚房問答欄目中很受關注的一個問題。而 E 廚就在下廚房用詳細的菜譜圖文並茂地和廚友們分享了“煎魚~入味又不破皮”的簡單方法——將醃好的魚擦乾水分並拍上玉米澱粉。看起來簡單卻效果很好,廚友們的評分高達 9.1 分。

煎魚

E 廚就是這樣一個“肯研究會用心”的人。現在的 E 廚每天都要學習一個新的菜譜,有時是為了工作,有些則是出於興趣。 E 廚覺得家常菜的菜譜最難寫。“我最喜歡做家常菜,但家常菜的菜譜最難寫。家常菜每個人都吃,憑什麼你的菜譜就比別人好?” E 廚說,一個煎蛋餅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如何把它做到滑嫩、入味、有蛋香都是非常講究的。

肉碎蔥花煎蛋餅

E 廚對烹飪的用心並不停留在使烹飪出的食物美味,他還十分關注菜品的營養均衡。 E 廚有一個兒子,因此特別重視家庭烹飪對小孩子健康的影響。為了孩子的健康, E 廚從來不在做菜的時候放不健康的調料,味精也是不加的。另外,兒子不喜歡吃某些食材,他就變著法子把菜做成孩子喜歡的樣子。比如“菠菜蝦仁蒸水蛋”這道菜就是 E 廚為了讓孩子多吃點菠菜而研發的。“他不愛吃菠菜,但愛吃蝦和雞蛋,所以我就想辦法把它們結合了一下。”現在,他的這道“菠菜蝦仁蒸水蛋”已經被一萬多人收藏了。

為兒子做的奶油蛋糕卷

E 廚說,在下廚房,可以看到來自全國各個地方的廚友展示自己做的菜品,有些他自己以前甚至都沒有看過。“下廚房的廚房寶地是個很良心的地方,我在下廚房從廚友們那裡學到了很多小竅門,因此也想把自己的小竅門分享給廚友們。” 做人講究良心,做菜也是。“這麼個良心的地方,咱也得良心啊!”

點擊閱讀原文,在下廚房關注@ E路拾緣 。

抱蛋鳳尾蝦

剛學成畢業時, E 廚去一家涉外飯店工作,主要做港式點心。每天工作時間是早十點到晚十點,中間休息三個小時。早上準備食材,隨後開始包包子、蝦餃、燒麥、叉燒包等等。剛開始的時候每天都要挨老師傅的罵,他曾經心灰意冷,甚至不想繼續幹下去了。

“老師傅不太擅長耐心教人,他們最擅長罵人。後來我想通了,他們只是告訴我我做錯了。”於是之後, E 廚工作時都拿出十二分的勁頭,全心投入,絕不給師傅罵自己的機會。那時候,很多東西師傅都不教,他只能留心在旁邊“偷學”——涼菜,燒臘,煲湯,炒鍋,砧板慢慢都自學會了。 E 廚的“用心”沒有白費,終於有一天,師傅也開始教他更多東西了——“我知道,我終於符合師傅的要求了。”

中式點心蛋黃千層糕

現在的 E 廚在下廚房也不斷地“偷學”。雖然自己已經是中式點心大師,他還時常學習他人優秀的菜譜。為了教媽媽用酵母粉蒸包子,他學用了一位廚友的“快手發麵大包子”,作品出來後,這位元廚友跑來回復道:“褶子捏得太好了,一比我都不好意思了。”

大廚會做菜,也懂得吃

在下廚房,有時候看到大家在作業裡會說“第一次做這道菜,不知道好不好吃”這樣的感受, E 廚總是很替大家著急。在 E 廚看來,試吃是學做菜的第一步。

E 廚自己在帶徒弟的時候,首先便是教徒弟怎麼試吃。“吃都不會怎麼學做?要吃出門道。”在教吃的過程中, E 廚會給徒弟講解原料鑒定知識,之後再根據味道講解烹調技法。“瞭解了味道再學習就快多了。” E 廚說。

酥炸蝴蝶蝦

吃也不能隨便吃,要用心吃。因為工作的原因,有時為了研發新菜, E 廚也會到別的國家去試吃最正宗的菜品。“遇到不熟悉的味道需要得每天吃,直到把它記住,不過有時候吃多了就膩了。” E 廚說。研發新菜的過程雖然有趣,但也辛苦。有一次, E 廚把一道新菜做了接近 50 遍才做出了自己想要的味道,終於決定推出。

法式紅酒燉牛建

即便是品嘗人間百味的大廚,不親口嘗試也不能評判菜品的最終味道如何。試吃的習慣被 E 廚從工作中帶到了家裡, E 廚每次給家人做完菜都要先試吃。在他看來,“這是對家人負責的體現。給家人做飯和做給客人一樣,都要用心。”

為家人做的一日午餐

現在,雖然在外管理著百人廚師團隊,但在 E 廚家裡,大部分時候都是由 E 太來掌勺的。“ E 太對味道很敏感,做飯很好吃”。

E 太做的稻荷壽司

某次炒土豆, E 太堅持要用花椒爆鍋,但 E 廚覺得“這不太合章法”,可是家裡的炒勺不掌握在 E 廚手裡, E 廚只得妥協。“沒想到還真好吃呢!”這也算是 E 廚的一次試吃經歷了。

研究出真知,用心出好菜

雖然是學做中式點心出身, E 廚卻一點也不排斥學習西式烘焙,反而在接觸西式烘焙後很快就成為了烘焙能手。“烘焙是潮流,我並不反對。也許是因為我擅長中式點心,有了這個基礎,很快就掌握了西式烘焙,因為道理相通,技法相似。”

為兒子做的草莓慕斯生日蛋糕

“但我當然希望更多人學做中式點心,你看一個簡單的包子,幾個人包得好?就那十八褶,褶褶都是學問。我認為應該從中式發麵、蒸包子學起。包子學會了,就都會了。關鍵在於磨煉心性,肯用心研究肯練習,藍帶、米其林什麼的都不是夢。” E 廚說。

十八褶的標準包子

“我的強項就是‘瞎研究’。” E 廚笑說。說是瞎研究,實際上 E 廚在對待烹飪這門學問上是絲毫不肯怠慢的。

E 廚寫的菜譜詼諧中透著嚴謹。一道家常的“菠菜蝦仁蒸蛋”,被他分成了 24 個步驟來寫,言語風趣幽默,卻暗含“心機”。他自己細心總結出來的小竅門也會寫到菜譜裡:“由於不知道您用的是何方神器,是深是淺,導熱性如何,所以,蒸到差不多的時候,您搖一搖鍋。隔著玻璃蓋子,會看到如果蛋液凝固了,就不會動了。如果沒凝固,依舊會水水的,一搖就動。那就需要適當延長蒸的時間了。”又或者是:“包保鮮膜主要是防止水蒸氣凝結的水珠掉落蛋液中,導致水份增多而不會凝固,影響成品效果。”

菠菜蝦仁蒸蛋

E 廚調侃道:“看我的食譜一定要看小貼士,那裡都是武林秘笈。“他說自己愛研究都快成職業病了。在他的食譜中,會悉心耐心地分享多年經驗積累下來的“美味秘訣”。

煎魚容易破皮怎麼辦?這個問題是下廚房的廚房問答欄目中很受關注的一個問題。而 E 廚就在下廚房用詳細的菜譜圖文並茂地和廚友們分享了“煎魚~入味又不破皮”的簡單方法——將醃好的魚擦乾水分並拍上玉米澱粉。看起來簡單卻效果很好,廚友們的評分高達 9.1 分。

煎魚

E 廚就是這樣一個“肯研究會用心”的人。現在的 E 廚每天都要學習一個新的菜譜,有時是為了工作,有些則是出於興趣。 E 廚覺得家常菜的菜譜最難寫。“我最喜歡做家常菜,但家常菜的菜譜最難寫。家常菜每個人都吃,憑什麼你的菜譜就比別人好?” E 廚說,一個煎蛋餅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如何把它做到滑嫩、入味、有蛋香都是非常講究的。

肉碎蔥花煎蛋餅

E 廚對烹飪的用心並不停留在使烹飪出的食物美味,他還十分關注菜品的營養均衡。 E 廚有一個兒子,因此特別重視家庭烹飪對小孩子健康的影響。為了孩子的健康, E 廚從來不在做菜的時候放不健康的調料,味精也是不加的。另外,兒子不喜歡吃某些食材,他就變著法子把菜做成孩子喜歡的樣子。比如“菠菜蝦仁蒸水蛋”這道菜就是 E 廚為了讓孩子多吃點菠菜而研發的。“他不愛吃菠菜,但愛吃蝦和雞蛋,所以我就想辦法把它們結合了一下。”現在,他的這道“菠菜蝦仁蒸水蛋”已經被一萬多人收藏了。

為兒子做的奶油蛋糕卷

E 廚說,在下廚房,可以看到來自全國各個地方的廚友展示自己做的菜品,有些他自己以前甚至都沒有看過。“下廚房的廚房寶地是個很良心的地方,我在下廚房從廚友們那裡學到了很多小竅門,因此也想把自己的小竅門分享給廚友們。” 做人講究良心,做菜也是。“這麼個良心的地方,咱也得良心啊!”

點擊閱讀原文,在下廚房關注@ E路拾緣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