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高宗李治要立武則天為後,滿朝大臣皆反對,為何只有李勣支持?

武則天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的人生就是一部傳奇。 在通往九五之尊的道路上, 她遇到過無數的劫難, 其中一次就是在李治要冊封她為皇后的時候,

遭到了滿朝文武的反對, 只有少部分人支援她。 當然, 她挺過來了, 不然就沒有以後的女皇了。 其中出力最大的的, 就是朝中最重要的武將--李勣。

李勣

李勣, 原名徐世績, 隨李密歸唐, 因為自身的軍事才能出眾,

很快在大唐得到重用, 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父子倆都對他都非常看重。 在我看來, 他完全可以和李靖並稱大唐雙璧。 他的地位那麼重要, 為什麼要支持高宗李治廢王皇后呢?要知道, 那些對大唐忠心耿耿的人都是持反對意見的。

《新唐書》李勣傳中記載“帝欲立武昭儀為皇后, 畏大臣異議, 未決。 李義府、許敬宗又請廢王皇后。 帝召勣與長孫無忌、于志甯、褚遂良計之, 勣稱疾不至。 帝曰:“皇后無子。 罪莫大於絕嗣, 將廢之。 ”遂良等持不可, 志甯顧望不對。 帝后密訪勣, 曰:“將立昭儀, 而顧命之臣皆以為不可, 今止矣!”答曰:“此陛下家事, 無須問外人。 ”帝意遂定, 而王后廢。 詔勣、志寧奉冊立武氏。 ”

御前會議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知道廢王皇后只是李治的一廂情願, 除了那些溜鬚拍馬的, 朝中重要的正直大臣都是反對的。 有一個細節是, 李治第一次召集大臣會議, 李勣裝病沒參加, 直到皇帝追到家裡來問, 李勣才說:“此陛下家事, 無須問外人”。 這就有點雞賊了, 說明李勣知道不應該廢後, 但是又不想從他嘴裡說出來支持廢後,

就用這一句話讓皇帝自己決定, 其實就是支持廢後了唄。 這句話是極其沒道理的, 因為皇帝無私事, 家事即國事, 廢後這麼大的事怎麼就能憑皇帝的個人喜好來決定呢?但是李勣這麼一表態, 李治心裡有底了, 最能打的大將軍都說話支持我了, 那些反對的人都歇了吧, 不鳥你們了!

武則天封後

李勣為什麼這麼沒原則呢?估計跟武則天沒啥關係, 她當時還只是個昭儀。 他是被李世民父子玩怕了啊!主要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給他的心理隱影太大了。 那可真是恩威並施, 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 心理承受力差的人估計早被折騰瘋了。

李世民李治父子

先說“恩”,《新唐書》裡說,“勣既忠力,帝謂可托大事。嘗暴疾,醫曰:“用須灰可治。”帝乃自翦須以和藥。及愈,入謝,頓首流血。帝曰:“吾為社稷計,何謝為!”後留宴,顧曰:“朕思屬幼孤,無易公者。公昔不遺李密,豈負朕哉?”勣感涕,因齧指流血。俄大醉,帝親解衣覆之。”

唐太宗李世民

這真是做到極致了,其他的不說,古時儒家教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為什麼清軍入關一宣佈剃髮,很多已經投降的地方馬上就反了,因為在漢人的傳統思想裡,鬚髮都是受之于父母,無故毀傷就是最大的不孝。李世民毫不猶豫的剪掉鬍子給李勣做藥引治病,這是多大的恩典,多大的犧牲,怪不得李勣“及愈,入謝,頓首流血”。

唐高宗李治

再說“威”,《舊唐書》裡記載“二十三年,太宗寢疾,謂高宗曰:"汝于李勣無恩,我今將責出之。我死後,汝當授以僕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乃出為疊州都督。”《新唐書》裡記載“帝疾,謂太子曰:“爾於勣無恩,今以事出之,我死,宜即授以僕射,彼必致死力矣!”乃授疊州都督。”

這兩段記載意思差不多,最狠的是《資治通鑒》裡記載“上謂太子曰:李世績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為僕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

從上面的三段話裡面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一股寒意,玩人都玩到極致了。老子先把人打壓一番,然後再讓兒子出來當好人,要是有不聽話的跡象要及時幹掉。估計李勣活的也很緊張,他不敢得罪李治啊,一個不謹慎就被幹掉了,那皇帝想幹啥就幹啥吧,我不發表意見,省得你懷疑我“徘徊顧望”。

也許這就是常說的帝王心術吧,作為一個連班長都沒當過的人,我表示我很蒙圈,還有這操作?一輩子也學不會啊,還是沒事看看歷史書,知道也就行了,沒這個天賦就好好當觀眾多好!

——————————————

謝謝你們長的那麼好看還關注我,幫忙點一下右上的關注啊!

李世民李治父子

先說“恩”,《新唐書》裡說,“勣既忠力,帝謂可托大事。嘗暴疾,醫曰:“用須灰可治。”帝乃自翦須以和藥。及愈,入謝,頓首流血。帝曰:“吾為社稷計,何謝為!”後留宴,顧曰:“朕思屬幼孤,無易公者。公昔不遺李密,豈負朕哉?”勣感涕,因齧指流血。俄大醉,帝親解衣覆之。”

唐太宗李世民

這真是做到極致了,其他的不說,古時儒家教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為什麼清軍入關一宣佈剃髮,很多已經投降的地方馬上就反了,因為在漢人的傳統思想裡,鬚髮都是受之于父母,無故毀傷就是最大的不孝。李世民毫不猶豫的剪掉鬍子給李勣做藥引治病,這是多大的恩典,多大的犧牲,怪不得李勣“及愈,入謝,頓首流血”。

唐高宗李治

再說“威”,《舊唐書》裡記載“二十三年,太宗寢疾,謂高宗曰:"汝于李勣無恩,我今將責出之。我死後,汝當授以僕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乃出為疊州都督。”《新唐書》裡記載“帝疾,謂太子曰:“爾於勣無恩,今以事出之,我死,宜即授以僕射,彼必致死力矣!”乃授疊州都督。”

這兩段記載意思差不多,最狠的是《資治通鑒》裡記載“上謂太子曰:李世績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為僕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

從上面的三段話裡面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一股寒意,玩人都玩到極致了。老子先把人打壓一番,然後再讓兒子出來當好人,要是有不聽話的跡象要及時幹掉。估計李勣活的也很緊張,他不敢得罪李治啊,一個不謹慎就被幹掉了,那皇帝想幹啥就幹啥吧,我不發表意見,省得你懷疑我“徘徊顧望”。

也許這就是常說的帝王心術吧,作為一個連班長都沒當過的人,我表示我很蒙圈,還有這操作?一輩子也學不會啊,還是沒事看看歷史書,知道也就行了,沒這個天賦就好好當觀眾多好!

——————————————

謝謝你們長的那麼好看還關注我,幫忙點一下右上的關注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