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大者居下流,下流之道,保大之長久——萌讀《道德經》六一

見色起意, 意起而身動, 身動而禍亂生。 于國如此, 於人亦如此。

強而能克欲以持靜處下, 是謂自強者以厚德奉天下, 則天下歸往,

天下太平, 吉!

常言道:人往高處走, 水往低處流。 人往高處走, 如山聳立, 是自強。

水往低處流——老聖又講:上善若水, 意思大概是講最好的立身處世之法莫過於水。 水下流, 人也要下流嗎?這又作何理解?

其實搞清楚了人是什麼這也就不難理解, 也不相矛盾!山不是人,

水也不是人, 山水之合而為人。 人往高處走是說強身健體, 身強體健為高山;水往低處流是說心(態), 心態謙柔是為水。 腳行高山之路是是煉鋼, 是自強;心若水之下流是煉柔, 是積厚德。

有人說, 人的一生就是個修行的過程, 而這個所謂的修行, 用國粹精華總的來說也就兩點:自強(強身), 積厚德(修心)。 如此而行, 體若金鋼心若水, 剛柔並濟為太極, 自成一片天地, 是謂長生久視之道。

“下流”, 這個詞如今更多時候成了罵人的貶義詞, 而從老聖這裡其卻應該是謙和慈柔, 又是非常好詞了。 由此展開聯想不由感歎:其實好多東西在衍化的過程中, 漸漸地變了味, 並不是這個東西真的變了味, 而是後來的我們對它的認知理解不足, 多以偏概全了。

腳行向高處, 眾歡呼雀躍, 然高處不勝寒;心向下流, 眾惡之棄之, 然謙和柔容是厚德。 人之行取二而不取一, 人之觀取一而難觀二。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悲歡、離合、陰晴、圓缺, 此皆為二合為一, 二中之一相互交替是常態, 是道。 癡迷於二之其一則自生煩勞之苦。


自強以為大, 大而居下流以為長久。

老子曰:治大國若烹鮮 何為國?什麼是小鮮?——《道德經》六零

行于大道, 唯施是畏, 不畏則入盜之歪門——萌解《道德經》五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