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在獄中和珅留下兩句話,至死不悔改,卻頗有一番道理

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日, 太上皇乾隆帝去世。 正月十三日, 嘉慶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宣佈了和珅20款大罪, 並下旨抄家;正月十八, 賜和珅獄中自盡。

和珅去世的前三天, 也就是正月十五日, 和珅傷感地寫下了《上元夜獄中對月兩首》, 其中有這麼兩句:“對景傷前事, 懷才誤此身。 ”意思就是因為自己太有才, 所以才落得這個下場。

和珅這番話未免有點自戀, 但也不能說是言過其實, 事實上, 和珅的確很有才華。

第一, 語言天才。

和珅很有語言天賦, 乾隆帝曾經大加讚賞:“于清文、漢文、蒙古、西番(藏文)頗通大意。 ”也就是說他精通滿蒙漢藏四種語言, 並在日常的政務活動中大有作為, 尤其是辦理西藏事務, 需要會藏語的人, 和珅恰如其分地堪當此任, 這就是和珅與眾不同的地方。

第二, 記憶天才。

和珅記憶力好, 這是不爭的事實。 資料記載, 有一次乾隆別出心裁, 用《論語》中的一句話下了一道諭旨:“虎兕出於柙, 是誰之過與?”大臣們面面相覷, 誰都沒明白其中意思, 和珅挺身而出道:“典守者不得辭其咎。 ”

乾隆一聽大喜, 低頭一看, 是個清秀的小男生聽明白了。 這句話出自《論語·季氏》, 孔子這樣說:“虎兕出於柙, 龜玉毀於櫝中,

是誰之過與?”乾隆的用意是追究責任的意思。

還有一次, 乾隆在看《孟子》, 天色已暗, 乾隆看不清書上的注, 就命和珅掌燈。 當時和珅就問皇上是那一句, 乾隆告訴他之後, 和珅把書上的注全部背了出來。 可見, 和珅記憶力之強。

第三, 外交天才。

和珅善於外交,

最突出的一次外交活動, 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八月, 乾隆帝在避暑山莊萬樹園接見了英國使節馬戛爾尼。 接見之前, 和珅與馬戛爾尼反復商討接見禮儀問題。 起初, 和珅堅持馬戛爾尼見到乾隆帝后要行三跪九叩大禮, 馬戛爾尼堅決拒絕。

在這種互不相讓的情況下, 和珅靈活運用, 採用了折中的辦法, 即按照會見英王的禮節曲一膝, 行半跪下禮, 經過此番交涉, 英使馬戛爾尼認為和珅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具有外交天才。

第四, 辦案天才。

和珅曾經辦案如神, 別人拿不下來的案件, 他能夠順利結案。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 海甯揭發大學士兼雲貴總督李侍堯貪污事, 乾隆下諭旨命刑部侍郎喀甯阿、和珅和禦史錢灃赴雲南查辦李侍堯。

可是, 李侍堯非常頑固, 案件毫無進展。 和珅想了辦法, 拘審李侍堯的管家趙一恒, 從這裡打開了突破口。 趙一恒把李侍堯的所作所為一一向和珅作了交代, 和珅把趙一恒交代的事項筆錄下來, 又命人召來了李侍堯屬下的官員, 當著他們的面宣告了趙一恒的供述, 那些原來忠於李侍堯的官員見和珅已掌握了證據,便紛紛出來指控李侍堯的種種罪行,和珅取得了實據,迫使李侍堯低頭認罪。這個案件的審理,展示了和珅出色的辦案才華。

如此看來,和珅誠如他所說的那樣“懷才誤此身”。實際上我們也可以發現,在乾隆朝後期著名的兩個大臣中,如劉墉,機敏不如和珅,紀曉嵐太過書生氣,不懂圓轉,他們兩人的優點和珅全都具備,而他們的缺點和珅卻一點沒有。

但是和珅貪婪成性,最終走上不歸路,所乙太過聰明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那些原來忠於李侍堯的官員見和珅已掌握了證據,便紛紛出來指控李侍堯的種種罪行,和珅取得了實據,迫使李侍堯低頭認罪。這個案件的審理,展示了和珅出色的辦案才華。

如此看來,和珅誠如他所說的那樣“懷才誤此身”。實際上我們也可以發現,在乾隆朝後期著名的兩個大臣中,如劉墉,機敏不如和珅,紀曉嵐太過書生氣,不懂圓轉,他們兩人的優點和珅全都具備,而他們的缺點和珅卻一點沒有。

但是和珅貪婪成性,最終走上不歸路,所乙太過聰明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