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貴州水城:極貧鄉走出精准脫貧路

營盤鄉的交通新貌

水城縣人民醫院醫療服務隊在營盤鄉哈青村為農民提供醫療服務

在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營盤鄉有這樣一句話:把“扶貧會”開到田間地頭, 把“辦公桌”搬到貧困戶家。 如今, 這句話已經成為這個極貧鄉鎮的工作常態。

2016年9月, 貴州省極貧鄉鎮定點包乾脫貧攻堅工作啟動, 經過“貧困發生率、人均純收入、以及高寒地區人口覆蓋數”三個指標綜合評定, 營盤鄉被列為全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

自此, 營盤鄉開啟了精准脫貧的“戰時狀態”。

營盤鄉6個村均為深度貧困村, 截至2017年8月底, 全鄉貧困戶2170戶6796人, 貧困發生率32.37%。 走進鄉脫貧攻堅指揮部, 緊迫感迎面而來。 牆上掛著定點包乾脫貧攻堅“作戰圖”, 全鄉6個村被標示成6個“作戰區”, 每個“戰區”都標注了脫貧任務和負責人。 牆的另一邊刻著脫貧進度表, 一位元貴州省級領導定點幫扶, 貴州省旅發委作為省級定點幫扶單位, 市、縣各級部門派駐的脫貧攻堅幫扶幹部嚴陣以待。

營盤鄉正借助當前的交通區位優勢和自然生態等資源, 採用“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改革模式, 探索著走一條“產業脫貧”的新路子。 農業產業結構有著明顯的變化,

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營盤鄉的“致富果”

營盤脆桃種植歷史悠久, 遠近聞名, 是營盤鄉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重點打造的農產品品牌之一。

今年六月, 又到瓜果飄香季節, 營盤鄉7300畝豔紅的脆桃豐收了, 其中核心區高峰村預計產脆桃1500餘噸, 比往年增加300餘噸。

從水盤高速營盤收費站出口進入水城縣營盤鄉境內, 公路兩側的桃樹成林成片, 初夏時節, 紅生生的脆桃墜滿枝頭, 賣桃的村民、收桃的商販三三兩兩, 奔走於鄉間。

“每天都有大約四五十噸桃子上市。 ”脆桃的暢銷得益於精准扶貧的專案, 為了不讓村民因為賣不出去、賣不好價錢挫傷積極性, 水城縣農林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組織的收購車輛開進了高峰村。

脆桃成熟前, 公司聯繫了陝西一家擁有全國網路銷售平臺的公司, 租用了大型冷庫儲存脆桃, 並將通過分級包裝將脆桃銷往省外。

種植戶不用零散的和商家議價, 通過縣裡的平臺公司運作, 打通了極貧鄉農產品連接廣闊市場的通道, 山裡的農產品有了更多溢價的可能。

“即將全面打通每個村民小組的公路, 路越來越多, 村民們的積極性就會越來越高了。 ”過去馬路少, 思路也少, 現在馬路通了, 思路寬了, 脫貧致富的希望就不遠了。

如今, 老百姓的土地裡, 種植的傳統玉米等農作物逐漸被種植桃樹和地瓜、生薑等經濟作物所替代。 村民希望以村委會和合作社為依託, 把脆桃專案打造成集“學習、觀光、休閒”為一體的有帶動性、引領性、示範性的產業。

一些果商開始也慕名來到營盤鄉, 談未來長期收購的事, “他們說是有多少要多少。 ”謝興學感覺, 下一步應該做的是規範產地標準, 吸收更多農戶種植的同時, 加強管理, 修枝剪型、梳花梳果, 讓村民們持久享受到以產業促脫貧帶來的成果。

廣植桃樹還讓整個高峰村被森林覆蓋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山清水秀景美的樣子給了村民們“百姓富、生態美”的脫貧圖景。

致富果醞釀出“桃花雞”新產業

“桃樹倒映在明淨的水面, 桃林環抱著秀麗的村莊……”歌中所唱, 其實就是營盤鄉風景的真實寫照。 獨特的桃林資源優勢, 造就了營盤林下養殖的發展, 並醞釀出的一個新產業——生態桃花雞。

農民陸成蘭一家就是受益者。之前她在村裡做點小生意,後因丈夫外出打工,考慮家裡孩子、老人需要照看,就索性停了生意。如今,她在忙完家務活之余,在桃花雞養殖基地裡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村裡啟動桃花雞養殖項目以來,我1天的工資是100元,一個月就有3000元收入。這樣離家也近,既能照看孩子,也能照顧家庭,挺好。”陸成蘭說,和她一樣在高峰村片區的桃花雞養殖基地裡幹活的村民有10多個,都是附近的村民。

“現在產業搞起來了,村民們能在當地找到活幹的機會也逐漸多了,再過幾年,出去打工的村民也應該陸續回來了,畢竟那不是長久之計。”陸成蘭說。

“我們今天晚上要運送300多隻雞到六盤水去。”在桃花雞養殖場,村民們正忙著捉雞,僅高峰村桃花雞養殖就上萬羽,該項目已然成了營盤鄉高峰村脫貧攻堅的新產業之一。

營盤鄉還組建了高峰、羅多、雞系坪三個村的“桃花雞聯合黨工委”,形成強強聯合,互幫互助,以黨建引領助推營盤產業發展,“我們會帶動、引領更多村民做大做強這個產業,讓他們在當地賺起錢來。”謝興學說。

目前,整個營盤鄉桃花雞產業扶貧養殖項目均採取“國有公司+合作社+貧困戶+農業部門”的“三變”改革模式,以分散養殖和集中養殖為主。專案占地1800畝,現已流轉土地1000餘畝,提供就業崗位40餘個,帶動23名貧困人口就業。

項目建成後,將惠及貧困戶182戶546人,帶動150名貧困人口就業,讓貧困戶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如今,游走在營盤鄉鄉間的桃花林,聞一聞桃花香、品一品桃花羹、嘗一嘗桃花酒、看一看桃花雞,已經成為許多遊人喜愛的旅遊項目。

不僅如此,更多的好事正在營盤鄉不斷發生。

高峰中心村農村電網改造專案全部完工。

全鄉完成20個通訊基站建設,山區通訊品質將大幅改善。

全鄉產業結構調整共完成25025.09畝,百姓種起了刺梨、蜂蜜李、桃等精品水果。

2017年以來,全鄉促進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03人,完成就業創業培訓368人,貧困戶培訓123戶127人……

一樁樁好事,讓不少營盤人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他們覺得,“桃成林、雞成群、人脫貧”致富夢越來越有盼頭了。

到極貧鄉創業也大有可為

活起來的產業正吸引著更多外部資源的進入。

2016年,王正富成為進入營盤鄉高峰村投資扶貧產業的第一個“外來戶”。在他眼裡,極貧地區孕育著很多未被利用的資源,加上國家對扶貧事業的決心,在這裡用“三變”模式做特色農業創業也可以大有可為。

王正富看上的正是營盤鄉高峰村的一塊“薄地”,白砂為主,吸水快,種菜難,但非常適合種青棗。

通過流轉高峰村農戶土地,70余戶農戶參與了青棗基地的入股投資,300畝青棗基地已初步成形,總投資預計1100萬元,已完成投資近200萬元。

“我們給村民支付土地流轉費用的同時,待青棗上市後,每年還會按照銷售額的1.5%給村委會分紅,並由村委會統籌分配給農戶,尤其是貧困戶。”王正富說,優先解決入股農戶在青棗基地內的就業問題,讓他們有土地流轉收益、每日做工收益和年底分紅收益。

用特色的產業精准帶動村民們站在貧困線上是第一步,這並不意味著村民能邁入小康生活,讓村民穩定持續增收,這份農業事業才能長久紅火。

王正富看得長遠,他對於高峰村青棗基地有著詳細的規劃:當下基地以採摘為主,逐步完善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把農、旅與採摘結合起來,讓前來青棗基地觀光旅遊的人體驗“吃、住、玩”一體化的優質服務。

同時加大投入,把基地種植青棗的過程全監控,讓消費者進入公司的網路平臺就能瞭解青棗的種植情況。建立消費者對綠色棗類的信心,讓他們吃的放心、住得舒心、玩得開心。

“民間力量參與脫貧,同樣可以找到很好的結合點,我們有信心做更多特色農業產業,帶領越來越多的村民脫貧致富。”王正富說。

責編:賈志強

農民陸成蘭一家就是受益者。之前她在村裡做點小生意,後因丈夫外出打工,考慮家裡孩子、老人需要照看,就索性停了生意。如今,她在忙完家務活之余,在桃花雞養殖基地裡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村裡啟動桃花雞養殖項目以來,我1天的工資是100元,一個月就有3000元收入。這樣離家也近,既能照看孩子,也能照顧家庭,挺好。”陸成蘭說,和她一樣在高峰村片區的桃花雞養殖基地裡幹活的村民有10多個,都是附近的村民。

“現在產業搞起來了,村民們能在當地找到活幹的機會也逐漸多了,再過幾年,出去打工的村民也應該陸續回來了,畢竟那不是長久之計。”陸成蘭說。

“我們今天晚上要運送300多隻雞到六盤水去。”在桃花雞養殖場,村民們正忙著捉雞,僅高峰村桃花雞養殖就上萬羽,該項目已然成了營盤鄉高峰村脫貧攻堅的新產業之一。

營盤鄉還組建了高峰、羅多、雞系坪三個村的“桃花雞聯合黨工委”,形成強強聯合,互幫互助,以黨建引領助推營盤產業發展,“我們會帶動、引領更多村民做大做強這個產業,讓他們在當地賺起錢來。”謝興學說。

目前,整個營盤鄉桃花雞產業扶貧養殖項目均採取“國有公司+合作社+貧困戶+農業部門”的“三變”改革模式,以分散養殖和集中養殖為主。專案占地1800畝,現已流轉土地1000餘畝,提供就業崗位40餘個,帶動23名貧困人口就業。

項目建成後,將惠及貧困戶182戶546人,帶動150名貧困人口就業,讓貧困戶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如今,游走在營盤鄉鄉間的桃花林,聞一聞桃花香、品一品桃花羹、嘗一嘗桃花酒、看一看桃花雞,已經成為許多遊人喜愛的旅遊項目。

不僅如此,更多的好事正在營盤鄉不斷發生。

高峰中心村農村電網改造專案全部完工。

全鄉完成20個通訊基站建設,山區通訊品質將大幅改善。

全鄉產業結構調整共完成25025.09畝,百姓種起了刺梨、蜂蜜李、桃等精品水果。

2017年以來,全鄉促進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03人,完成就業創業培訓368人,貧困戶培訓123戶127人……

一樁樁好事,讓不少營盤人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他們覺得,“桃成林、雞成群、人脫貧”致富夢越來越有盼頭了。

到極貧鄉創業也大有可為

活起來的產業正吸引著更多外部資源的進入。

2016年,王正富成為進入營盤鄉高峰村投資扶貧產業的第一個“外來戶”。在他眼裡,極貧地區孕育著很多未被利用的資源,加上國家對扶貧事業的決心,在這裡用“三變”模式做特色農業創業也可以大有可為。

王正富看上的正是營盤鄉高峰村的一塊“薄地”,白砂為主,吸水快,種菜難,但非常適合種青棗。

通過流轉高峰村農戶土地,70余戶農戶參與了青棗基地的入股投資,300畝青棗基地已初步成形,總投資預計1100萬元,已完成投資近200萬元。

“我們給村民支付土地流轉費用的同時,待青棗上市後,每年還會按照銷售額的1.5%給村委會分紅,並由村委會統籌分配給農戶,尤其是貧困戶。”王正富說,優先解決入股農戶在青棗基地內的就業問題,讓他們有土地流轉收益、每日做工收益和年底分紅收益。

用特色的產業精准帶動村民們站在貧困線上是第一步,這並不意味著村民能邁入小康生活,讓村民穩定持續增收,這份農業事業才能長久紅火。

王正富看得長遠,他對於高峰村青棗基地有著詳細的規劃:當下基地以採摘為主,逐步完善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把農、旅與採摘結合起來,讓前來青棗基地觀光旅遊的人體驗“吃、住、玩”一體化的優質服務。

同時加大投入,把基地種植青棗的過程全監控,讓消費者進入公司的網路平臺就能瞭解青棗的種植情況。建立消費者對綠色棗類的信心,讓他們吃的放心、住得舒心、玩得開心。

“民間力量參與脫貧,同樣可以找到很好的結合點,我們有信心做更多特色農業產業,帶領越來越多的村民脫貧致富。”王正富說。

責編:賈志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