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業科技助推現代農業發展

本網訊(張靜)黑龍江省樺川縣圍繞農業科技轉化和推廣, 不斷推進種植標準化進程, 多年來繼承了一批先進農業實用技術, 促進良種良方、農機農藝有機結合, 推進了現代農業快速發展。

金秋時節, 稻浪翻滾, 樺川大地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成熟的果實述說著近年來全縣農業的發展和改變。

創業鄉創業村農民王鐵仁面對自家金燦燦、沉甸甸稻穗, 興奮和喜悅都寫在臉上。 據王鐵仁介紹, 由於合作社採用了缽體擺栽的種植技術, 可以比普通種植技術水稻畝產增加70多公斤。

據悉, 水稻缽體育秧擺栽技術是近年來全縣大力推廣的實用技術,

但是由於初期投入成本比較高, 剛推行的時候, 很少有種植戶敢於嘗試。 王鐵仁是全縣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 他已經採用這種種植技術幾年了。

據王鐵仁介紹, 採用缽體擺栽技術, 插秧後可以不用緩苗, 有效提高了水稻秧苗的成活率。 而且還能提前成熟十七天左右, 產量增產15%到18%。

種植技術的科技含量高了, 水稻自然就能增產, 而且水稻的品質也比普通的水稻成熟度要好, 顆粒飽滿。 農技人員對王鐵仁家的水稻田測產後, 預估的結果也讓他對今年的豐收更放了心。

據縣農技推廣中心農技專家佟岩介紹, 推廣中心這幾年在水稻新技術方面投入重點推廣的就是水稻缽體擺栽技術,

如今, 全縣缽體擺栽面積已達到十萬畝。

除了推廣農業種植新技術, 樺川縣還積極推廣應用有機肥料, 在農業“三減”上下功夫。 縣五良純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成立之初, 就積極引進了生物菌肥轉化技術, 提高有機水稻種植水準, 集成自製有機發酵肥, 利用益生菌緩解水田地土壤板結狀況, 打破了長時期以來土壤板結難以緩解的瓶頸, 同時還添加富硒、高鈣等元素, 使有機稻米品質又上了一個臺階。

佟岩表示, 通過三減項目的實施, 水稻當中的化肥施用量逐年在減少;藥物方面, 現在應用的是生物藥劑或者是一些低毒低殘留的藥劑;在除草劑減量方面, 無人機的應用對除草劑減量起到一定作用。

據瞭解,

近年來, 樺川縣重點推廣稻田綜合種養、水稻葉齡診斷、玉米大壟雙行、無人植保機防治、水稻覆膜等30余項新技術, 累計推廣面積達到1000萬畝, 技術覆蓋率達到了98%。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