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資治通鑒告訴你,做領導不要什麼事都去做,那樣累死也沒用

文侯與田子方飲, 文侯曰:“鐘聲不比乎?左高。 ”田子方笑。 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聞之, 君明樂官, 不明樂音。 今君審於音, 臣恐其聾於官也。 ”文侯曰:“善。 ”

劉邦

田子方是子貢的學生, 也就是孔子的徒孫, 學問很好, 魏文侯以他為師, 對他很尊重。 田子方的地位, 大致相當於魏文侯的國師, 跟忽必烈的金輪法王差不多。 國師嘛, 一般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形式大於內容。 金輪法王雖然身為國師, 卻一味好勇鬥狠, 政治上毫無作為, 對忽必烈治國貢獻缺缺。 田子方這國師就不一樣, 跟魏文侯喝喝酒聽聽曲, 順便給魏文侯提點合理化建議, 這才是國師應該做的。

忽必烈

田子方實際提出了很多領導的一個通病:管得太細。 他認為領導應該懂得他的下屬, 但不需要懂得他的下屬幹的具體業務。 如果領導對具體業務太明白, 恐怕就會不太明白他的下屬了。 這對一國之君太重要了, 國君最要緊的是選人, 而不是自己去擼起袖子幹。 劉邦就做得很好, 他自己不能帶兵打仗, 但是他選的韓信能。 相比之下, 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 自己親冒矢石, 所當者破, 所擊者服, 結果把他的人韓信推到劉邦那邊, 韓信也最終成為他的掘墓人。

項羽

這方面的名言警句也很多, 什麼“只見樹木, 不見森林”, “務於精純, 觀其大略”。 觀其大略是讚揚諸葛亮的, 可惜後來他當丞相時沒能做到觀其大略, 他是著名的事必躬親, 結果把自己活活累死。 魏氏春秋曰:亮使至, 問其寢食及其事之煩簡, 不問戎事。

使對曰:“諸葛公夙興夜寐, 罰二十以上, 皆親攬焉;所啖食不至數升。 ”宣王曰:“亮將死矣。 ”所謂“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

諸葛亮

據說諸葛亮是擔心別人不如他盡心, 所以他就事事親歷親為。 一般來說, 打工者是不如老闆盡心, 打工者只是要錢, 老闆創業失敗可是要命。

雖然諸葛亮也是打工的, 但是他把打工當成了事業來幹。 他擔心別人不如他盡心, 但是這話絕對不能公開說, 說了一定傷人心, 別人就乾脆樂得甩手不幹, 以後他就不得不事事親歷親為了。 而且正是因為打工者不會盡心盡力, 所以你是老闆而他是打工的。 要是人人都盡心盡力, 那都去當老闆了, 誰還來打工?

老闆

所以領導要正視下屬打工者不像他盡心盡力的現實,知人善用,而不是不用,凡事都自己來,必然是自己累死。

老闆

所以領導要正視下屬打工者不像他盡心盡力的現實,知人善用,而不是不用,凡事都自己來,必然是自己累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