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徽州張小泉,300年前用一把剪刀征服江湖!

著名戲劇家田漢, 1965年參觀杭州張小泉剪刀廠時, 曾賦詩:“快似春風潤如油, 鋼鐵分明品種稠。 裁剪江山成錦繡, 杭州何止如並州。 ”

“張小泉”剪刀的創世人叫張思家, 古徽州黟縣會昌鄉人。 明朝末年, 災害頻繁, 烽煙四起。 黟縣百姓朝不保夕, 苦不堪言。 由於家境貧寒, 張思家只得走出老家徽州來到杭州謀生。 張思家是一個老實人, 沒有什麼謀生的辦法, 只有一手祖傳的製作剪刀的技藝。 來到杭州後不久, 他就搭起了一個草棚, 立起了一塊寫著“張大隆”三個字的招牌, 憑藉自己的手藝製作起刀剪來。 由於他製作的剪刀鋒利好用, 漸漸贏得了一定聲望。 但是, 經過多年發展的“張大隆”剪刀鋪, 仍舊只是街邊上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商鋪。

張思家有一個兒子叫張小泉, 生得聰明伶俐, 很招人喜愛, 因為當年他母親生下他後, 他就掉進了水裡, 所以這個孩子就被叫做“張小泉”。 張小泉從小就與父親一起製作剪刀, 小小年紀就掌握了一手精湛的技術。

杭州原是春秋戰國時幹將、莫邪鑄造寶劍的地方, 有著傳統的鑄造技術。 父親張思家去世後, 張小泉接管了剪刀鋪。 張小泉在祖傳技術的基礎上, 不斷對剪刀進行改進和創新。 他在打制剪刀中創造了“嵌鋼”工藝, 一改用生鐵鍛打剪刀的常規經過反復琢磨, 終於創制出嵌鋼制剪的新技術。

他選用聞名的“龍泉”鋼為原料, 製成的剪刀, 鑲鋼均勻, 磨工精細, 刀口鋒利, 開閉自如, 遠遠超過了父親張思家的水準,因而名噪一時。 一些專業藝人如裁縫、錫匠、花匠等慕名前來定制剪刀。 於是, 又出現了鞋剪、袋剪、裁衣剪、整枝剪、豬鬃剪等許多新品種。 可以說, “張小泉”剪刀能夠成為百年老字型大小絕大部分功勞應該歸功於張小泉。

張小泉對制剪技術的改進和創新, 以及他對後人在生意上的要求, 一直被張家的後人傳承下來。 “張小泉”剪刀鋪在1663年之後, 一直都處在繁榮發展階段。 據說, “張小泉”剪刀還曾受到過乾隆皇帝的讚賞。

清朝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到杭州時, 曾經微服于杭州的香客之中, 上山遊覽。 正當遊興正濃之時, 偏偏天公不作美, 突然下起瓢潑大雨來。乾隆只好匆忙下上尋找人家避雨。匆忙之中,他也沒看那戶人家是做什麼的,就走了進去。待他在屋裡站定,才發現那根本不是一戶人家,而是一家掛著“祖傳張小泉剪刀”字樣招牌的作坊。作坊裡面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剪刀,十分精緻,讓乾隆大開眼界。他順手拿了一把剪刀仔細端詳,發現剪刀寒光閃爍,鋒利無比。他十分喜歡這家剪刀鋪的剪刀,就買了一把帶回宮去了。後來,乾隆皇帝親臨“張小泉”剪刀鋪買剪刀的事情在民間傳播開來。“張小泉”剪刀鋪的名聲更大了。據說,當時打出“張小泉”招牌做剪刀的商戶最多時達到了86家,出現了“青山映碧湖,小泉滿街巷”的盛況。

清朝光緒年間,“張小泉”剪刀的第5代傳人張永年因年幼,無力掌管店鋪事務,店內事務由張永年的母親孫氏掌管。孫氏是一位女強人,看到“小泉滿街巷”的情況十分擔憂,曾經在吳山腳下攔轎告狀,向知縣束允泰控告商家的假冒偽略的行為。束允泰對“張小泉”剪刀鋪的經商傳統十分推崇,對這位不惜抛頭露面來保護品牌的堅強女子十分佩服,向當地出示了“永禁冒用”告示,並刻石碑立于“張小泉”剪刀鋪店門。

1909年,清政府開設了商標註冊制度。“張小泉”剪刀的第八代傳人張祖盈以“海雲浴日”為商標,送至知縣衙門,並報農商部註冊,商標上還加上“泉近”字樣。

張小泉剪刀的聲譽持久不衰。1910年在南洋“勸業會”獲得銀牌獎;1915年在美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又獲獎。從此,“張小泉”剪刀開始享譽國外,遠銷到南洋、歐美一帶。剪刀鋪平均每月要銷售剪刀10000餘把。1917年,張祖盈將制剪技術進行了進一步改進和創新。他將剪刀表面加工改為拋光鍍鎳,使剪刀看起來更加美觀。從此,“張小泉”剪刀更受市場歡迎了。當時剪刀鋪內的師傅、徒工、店員人數已達80多人。1929年,“張小泉”牌剪刀在首屆中國杭州西湖西博覽會上再獲殊榮,被授予特等獎。解放後張小泉剪刀,在全國三次民用剪評比中均獲冠軍。1997年,“張小泉”榮獲中國馳名商標。2006年,“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張小泉”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首批“中華老字型大小”。

圖來源於網路

文章整理自行走觀察

· END ·

突然下起瓢潑大雨來。乾隆只好匆忙下上尋找人家避雨。匆忙之中,他也沒看那戶人家是做什麼的,就走了進去。待他在屋裡站定,才發現那根本不是一戶人家,而是一家掛著“祖傳張小泉剪刀”字樣招牌的作坊。作坊裡面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剪刀,十分精緻,讓乾隆大開眼界。他順手拿了一把剪刀仔細端詳,發現剪刀寒光閃爍,鋒利無比。他十分喜歡這家剪刀鋪的剪刀,就買了一把帶回宮去了。後來,乾隆皇帝親臨“張小泉”剪刀鋪買剪刀的事情在民間傳播開來。“張小泉”剪刀鋪的名聲更大了。據說,當時打出“張小泉”招牌做剪刀的商戶最多時達到了86家,出現了“青山映碧湖,小泉滿街巷”的盛況。

清朝光緒年間,“張小泉”剪刀的第5代傳人張永年因年幼,無力掌管店鋪事務,店內事務由張永年的母親孫氏掌管。孫氏是一位女強人,看到“小泉滿街巷”的情況十分擔憂,曾經在吳山腳下攔轎告狀,向知縣束允泰控告商家的假冒偽略的行為。束允泰對“張小泉”剪刀鋪的經商傳統十分推崇,對這位不惜抛頭露面來保護品牌的堅強女子十分佩服,向當地出示了“永禁冒用”告示,並刻石碑立于“張小泉”剪刀鋪店門。

1909年,清政府開設了商標註冊制度。“張小泉”剪刀的第八代傳人張祖盈以“海雲浴日”為商標,送至知縣衙門,並報農商部註冊,商標上還加上“泉近”字樣。

張小泉剪刀的聲譽持久不衰。1910年在南洋“勸業會”獲得銀牌獎;1915年在美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又獲獎。從此,“張小泉”剪刀開始享譽國外,遠銷到南洋、歐美一帶。剪刀鋪平均每月要銷售剪刀10000餘把。1917年,張祖盈將制剪技術進行了進一步改進和創新。他將剪刀表面加工改為拋光鍍鎳,使剪刀看起來更加美觀。從此,“張小泉”剪刀更受市場歡迎了。當時剪刀鋪內的師傅、徒工、店員人數已達80多人。1929年,“張小泉”牌剪刀在首屆中國杭州西湖西博覽會上再獲殊榮,被授予特等獎。解放後張小泉剪刀,在全國三次民用剪評比中均獲冠軍。1997年,“張小泉”榮獲中國馳名商標。2006年,“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張小泉”被國家商務部認定為首批“中華老字型大小”。

圖來源於網路

文章整理自行走觀察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