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瞻仰東北抗日烈士紀念亭

瞻仰東北抗日烈士紀念亭

縣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 王占立

在我縣劉秀公園東北處, 建有一座宏偉精巧的東北抗日烈士紀念亭。 紀念亭為正園形金屬結構, 設計精緻大方、肅穆壯觀, 很受遊人的青睞。

在紀念亭前約80米處, 立有一座《修建東北抗日烈士紀念亭碑記》石碑, 石碑總高3.2米, 寬5.3米。 石碑正面刻有《修建東北抗日烈士紀念亭碑記》(下稱《碑記》), 背面刻有《原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三軍簡介》。 兩篇文章均出自一人之手。 細讀《碑記》, 文中從修建紀念亭的募捐和修建過程, 以及作者著文的初衷, 全是紀念原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三軍在高邑修建忠魂公墓的內容和格調。

後來瞭解到, 原來作者在起草《碑記》時, 題目即為《修建原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三軍忠魂公墓紀念亭碑記》, 碑記草成後, 經縣有關領導審閱時, 考慮到此碑記的題目以《修建東北抗日烈士紀念亭碑記》為妥, 隨即將碑記改為現在的題目。

碑記的題目原來的也好, 現在的也好, 就內容而言兩個題目都不影響後人對抗日名將馮占海及該部在東北抗日戰場英勇犧牲烈士的崇敬之情。

碑記體例的撰寫, 一是行文要言簡意賅忌諱冗長;二是文章涵蓋力要強;三是要突出中心思想。 這篇碑記從馮占海將軍率部駐軍高邑, 到修建忠魂公墓紀念亭的募捐、施工, 以及修建紀念亭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和社會效果,

全篇碑記只用了不到600字, 不但將以上幾個重要的環節交待得清清楚楚, 並以熱情洋溢的語言高度讚美了烈士為抗擊外敵入侵而英勇犧牲的高尚情操。 已達到了撰寫碑記的基本要求。

既是修建原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三軍忠魂公墓紀念亭, 碑記中自然會提及原忠魂公墓的墓誌銘。

原忠魂公墓的墓誌銘中寫道:“長白峨峨兮諸君之骨, 松花湯湯兮諸君之血, 血凝碧兮骨化鐵, 萬歲千秋兮魂不滅。 暫居此兮終當復活, 震霹靂而揚威靈兮鑄金甌於無缺。 ”

作者在引用了忠魂公墓墓誌銘之後, 緊接著以滿腔熱忱的語言寫道:“對此現在告慰烈士忠魂的是, 銘文中那掃除外敵入侵, 還我河山, 建立一個獨立富強的新中國的強烈願望已經成為現實。

一個改革開放繁榮富強, 經濟飛速發展和諧文明的新中國已像巨人一般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原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三軍在抗日戰場為國捐軀的五百三十位軍官、一千三百五十八名士兵以及所有為抗擊外敵入侵而英勇犧牲的烈士, 其在天之靈, 足以為之揚眉吐氣矣!”這是作者在整篇碑記中用重筆著力表達的核心段落。 至此, 作者撰寫碑記的感情已升到了頂點, 其行文之匠心從中可見。

碑文作者李培英先生已是年逾八旬的老者, 仍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雄健的筆力, 寫出這篇頗具水準的碑記, 很是難能可貴, 所寫的碑記引起人們在思想上與之產生共鳴。

碑記的結尾中寫道“紀念亭落成,

以彰顯我中華兒女抵禦外侵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浩然正氣。 ”一語道出修建此紀念亭的政治目的與社會效果, 正是碑記的“點睛之處”。

最後碑記以“為抗擊外敵入侵而英勇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作為收尾, 高喊出人們懷念與崇敬革命烈士的心聲。 頓時, 那熱愛祖國, 熱愛和平, 反對一切侵略戰爭的情感在我們心中油然而生。

總之碑記是一篇好的作品, 定將在社會上產生一定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