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歷史揭秘:清朝的武將和文官誰的權力大?

清朝的官場體制中往往文官的權力要遠遠大於武官的權力, 這是有什麼導致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清朝入關之後, 實行的是軍事編制基本分為兩大塊---八旗和綠營。 八旗是清朝統治的基本武力, 諸位對此想必都很熟悉, 因篇幅有限, 本文著重介紹下綠營體系。

網路配圖

早在入關之初, 清朝統治者即收編了明朝殘餘部隊, 進行整頓改編, 有的編入漢八旗, 有的則成為綠營, 並陸續投入戰場使用, 成為王朝軍事力量的重要補充, 因旗幟用的是綠色, 所以稱之為綠營。

綠營的士兵基本上由漢人組成。 清初,

軍事以旗兵為主力, 中期以後, 因綠營兵人數增多, 並大大超過旗兵, 便逐漸取代旗兵而成為清軍之主力。

綠營的最高組織為“標”, 下面為“協”、“營”、“汛”。 標分為督標、撫標、提標、鎮標、軍標、河標、漕標等。 實際各省綠營的獨立組織為提標、鎮標。 統帥提標的是提督, 為地方最高的武職官員, 為從一品官, 比文職巡撫高一級, 與加尚書銜的總督平級。 (當然總督也有的是正一品)

提督管理一省軍政, 也可稱為“封疆大吏”, 但都要聽命于總督和巡撫, 各省提督下屬有各鎮總兵, 總兵官職為武職正二品, 管轄本標及所屬各協、營, 鎮守本鎮所屬地區, 受本省總督、巡撫、提督節制。

總兵也分陸路和水路兩種, 各鎮總兵所屬有副將、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外委等官。

副將為武職從二品, 為將軍、總督、提督統理軍務的, 分別叫做軍標中軍、督標中軍、提標中軍;為河道總督稽核工汛的, 叫河標中軍;為漕運總督護衛漕船的, 叫漕標中軍;為總督、巡撫、提督分守險要的稱為協標。 駐各地的副將都有自己的衙門。

以康熙時期的綠營將領數量來看, 當時全國綠營參將(正三品)共177人、遊擊(從三品)共370人、都司(正四品)共494人、守備(正五品)人數共887人。 其綠營總體官員人數還是非常龐大的。

網路配圖

綠營不但用來出征, 而且還承擔正常社會秩序的守護, 如緝捕逃犯、巡邏城池、彈壓地面、平息地方械鬥、查禁賭博以及民間結盟拜會等。

地方政府需要以武力為後盾的各項差役, 如餉銀轉運, 都由綠營官兵護送,

若數目龐大, 由沿路各省督撫增派遊擊、都司等將領率兵丁分起護送, 逐程交接, 戒備森嚴。

州縣起解的錢糧, 也有綠營派兵護送。 催護漕糧北運, 京銅北解, 由督撫派專人押送。 如解運京銅在20萬斤以上, 需要派兵12名護送。

押解罪犯也是綠營的差事, 不管是等待審理的罪犯, 還是已經審理完即將發配的罪犯, 其遞解過程中, 都由綠營負責。 此外綠營還擔負重要目標的守護任務, 如看守倉庫監獄, 傳遞官府文書, 守衛官府衙門, 掌管城門關閉開啟等都由綠營包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