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共工怒撞的不周山在哪裡?這其實與遠古的第一場大規模戰爭有關

要說到這個故事, 那還要先從女媧娘娘開始說起, 事情其實是這個樣子的。

女媧, 鳳姓, 名女媧, 又稱靈媧、倉媧、女媧氏、女希氏、女皇氏, 中華遠古氏族聯盟時代伏羲女氏媧政權的二任帝。 女媧氏是大伏羲氏族鳳姓部落一位大酋長的女兒, 于壬寅年(西元前7759)出生在鳳州。

在氏族聯盟時代早期, 各部落(國)只有族號沒有人名, 其部落、首領、族民都是一個稱呼, 伏羲氏全族及其後代都稱伏羲氏, 女媧氏全族及其後代都稱女媧氏, 他們的族號在歷史上存在幾百年甚至幾千年, 並非那時人長壽, 而是因為幾十代幾百代都是一個稱謂。 探討遠古歷史, 必須瞭解這些基本知識, 否則你便無所適從。 我們這裡所說的女媧是女媧氏的第一世, 她十六歲時, 伏羲以一雙精緻的狐皮為聘禮向她求婚, 二人結成了夫妻。 此後他們便住在了鳳州, 先後生下了四個兒子, 長曰羲仲,

次曰羲叔, 三曰和仲, 四曰和叔。

羅奉元年(前7724), 伏羲在榆中稱帝, 女媧仍留守鳳州。 羅奉六年(前7719)夏天, 鳳州發生了大洪水。 當時伏羲、女媧都住在鳳州, 他們組織族人乘葫蘆舟逃亡到秦嶺的太白山下。 後來, 他們在太白族人的幫助下又重建家園。 羅奉十二年(前7713),

她與伏羲帶部分族人遷居于中原的王屋山(今河南濟源市城區西北約90公里), 在那裡開闢新的領地。 羅奉十五年(前7710), 伏羲封女媧氏于汝陽(今河南洛陽市汝陽縣), 統領中州。

羅奉十八年(前7707)伏羲去世, 女媧被氏族聯盟推舉為帝, 建都于汝陽, 帝號女皇,

以乙未年(前7706)為女皇元年。 這一年女媧五十三歲。

女媧即位後對執政的一些官員進行了部分調整, 具體調整如下:

封上相中央氏于沁水流域, 居沁陽(今河南焦作市西南);封下相柏皇氏于王屋, 居柏香(今河南濟源市東南);命共工氏為地官, 居太行山, 主管治水;命朱襄氏為史官, 居柘城(今河南商丘市柘城縣), 主造書契;命昊英氏為曆官, 居伊水鳴皋(今河南洛陽市嵩縣東北), 主修甲曆;命栗陸氏居於西華及栗廣之野(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 負責水利建設;命驪連氏於驪山(今陝西西安市臨潼區)、葛天氏于長葛(今河南許昌長葛市)、陰康氏于太康(今河南周口市太康縣), 共同主管農業生產;命金提氏于桐柏太白頂(今河南南陽市桐柏縣),

主管化俗;命烏明氏於東明(今山東菏澤市東明縣), 主管建福;命視默氏於犬丘(今陝西興平市東南), 主管災惡;命紀通氏、仲起氏、陽侯氏、宿沙氏四族為中官土正。 紀通氏居王屋(今河南濟源市西), 主管中表;仲起氏居嵎番(今山東日照市), 主管海陸;陽侯氏居陽谷(今山東聊城市南), 主管江湖;宿沙氏居東平(今山東泰安市西), 主管海鹽。

命春官羲仲為木正,居青丘(今河北滄州市青縣)。夏官羲叔為火正,居陳留(今河南開封市開封縣東南);秋官和仲為金正,居秦嶺太白山(今陝西寶雞市太白縣東南);冬官和叔為水正,居龜蒙山(今山東臨沂市平邑縣東)。另外封尊盧氏于鴻盧水(今河南三門峽市盧氏縣);混沌氏於昆吾屯留(今山西長治市西北);大庭氏於具茨山(今河南新鄭市);有巢氏於朝城(今陝西渭南市大荔縣朝邑鎮);無懷氏于裴城(今河南駐馬店市遂平縣)。

女皇二年(丙申,前7705),共工氏不肯聽命於女媧,欲自立為帝,女媧怒而命火正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共工氏,這便是中國遠古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規模群體戰爭。

雙方大戰的結局是共工氏失敗,率部族西奔,怒而襲擊祭天聖地不周山(今甘肅蘭州市榆中縣),共工率部族攻上山頂,砍倒了天齊建木,割斷了八索準繩,定表向東南傾斜,表繩斷絕,八維失准,象徵王權的祭天中心遭到了嚴重破壞。女媧又命驪連氏率族人與祝融氏族聯合攻打共工氏,將共工氏一族趕往祁連山以北。

由於天齊表木遭到破壞,天象觀察和天氣變化的預測都不能正常進行,結果這年夏天大洪水來臨,人們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被突然而來的洪水吞沒,許多族人都葬身于大洪水中。

當時女媧等人居住在高地得以倖免。她立刻組織族人砍伐樹木,綁制簡易木排,下水迎救被困的人。他們奮戰了三天三夜,救出了數百名青年男女,這些獲救的青年都向她磕頭致謝,尊稱她為聖母。

近年來經地質專家和學者考查研究發現,大約在西元前五千年以前今河北的白洋澱流域曾經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具有毀滅性的隕石雨。

推測當時的情景是,一顆小型彗星進入地球軌道,在山西北部的上空沖入地球大氣層並在高空爆炸。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形成規模宏大的隕石雨,落入從晉北到冀中這一大面積的平原地區,隕石撞擊地面後開始燃燒形成火海,地表的人類及其生態環境被毀滅,那些巨大的彗星隕石形成的冰山經高溫後化為滾滾洪流,形成了嚴重的水災。

災難過後地面上留下了大量的隕石撞擊坑,這些撞擊坑後來經過地面流水的侵蝕和先民的改造,多個較大的撞擊坑群最終形成了今日的白洋澱。其餘較小的撞擊坑形成了積水窪地,逐漸成為了該地區主要的居民點。如今部分處於窪地的撞擊坑已經被地表水沖蝕破壞,但是河床間的高地上扔保留了大量的撞擊坑遺跡,被稱作“碟形窪地群”。當時生活在山東半島及中原和關中的居民很可能親眼目睹了這場災難,便以為是西北的天塌了,出了個窟窿,於是便有了女媧補天造人的神話傳說。

女媧在位執政共記五十五年,病逝于女皇五十四年(戊子,前7653),享年一百零七歲歲。她的遺體據說是葬在風陵渡(今山西運城市芮城縣西南),尊號女皇,廟號女媧。

命春官羲仲為木正,居青丘(今河北滄州市青縣)。夏官羲叔為火正,居陳留(今河南開封市開封縣東南);秋官和仲為金正,居秦嶺太白山(今陝西寶雞市太白縣東南);冬官和叔為水正,居龜蒙山(今山東臨沂市平邑縣東)。另外封尊盧氏于鴻盧水(今河南三門峽市盧氏縣);混沌氏於昆吾屯留(今山西長治市西北);大庭氏於具茨山(今河南新鄭市);有巢氏於朝城(今陝西渭南市大荔縣朝邑鎮);無懷氏于裴城(今河南駐馬店市遂平縣)。

女皇二年(丙申,前7705),共工氏不肯聽命於女媧,欲自立為帝,女媧怒而命火正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共工氏,這便是中國遠古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規模群體戰爭。

雙方大戰的結局是共工氏失敗,率部族西奔,怒而襲擊祭天聖地不周山(今甘肅蘭州市榆中縣),共工率部族攻上山頂,砍倒了天齊建木,割斷了八索準繩,定表向東南傾斜,表繩斷絕,八維失准,象徵王權的祭天中心遭到了嚴重破壞。女媧又命驪連氏率族人與祝融氏族聯合攻打共工氏,將共工氏一族趕往祁連山以北。

由於天齊表木遭到破壞,天象觀察和天氣變化的預測都不能正常進行,結果這年夏天大洪水來臨,人們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被突然而來的洪水吞沒,許多族人都葬身于大洪水中。

當時女媧等人居住在高地得以倖免。她立刻組織族人砍伐樹木,綁制簡易木排,下水迎救被困的人。他們奮戰了三天三夜,救出了數百名青年男女,這些獲救的青年都向她磕頭致謝,尊稱她為聖母。

近年來經地質專家和學者考查研究發現,大約在西元前五千年以前今河北的白洋澱流域曾經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具有毀滅性的隕石雨。

推測當時的情景是,一顆小型彗星進入地球軌道,在山西北部的上空沖入地球大氣層並在高空爆炸。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形成規模宏大的隕石雨,落入從晉北到冀中這一大面積的平原地區,隕石撞擊地面後開始燃燒形成火海,地表的人類及其生態環境被毀滅,那些巨大的彗星隕石形成的冰山經高溫後化為滾滾洪流,形成了嚴重的水災。

災難過後地面上留下了大量的隕石撞擊坑,這些撞擊坑後來經過地面流水的侵蝕和先民的改造,多個較大的撞擊坑群最終形成了今日的白洋澱。其餘較小的撞擊坑形成了積水窪地,逐漸成為了該地區主要的居民點。如今部分處於窪地的撞擊坑已經被地表水沖蝕破壞,但是河床間的高地上扔保留了大量的撞擊坑遺跡,被稱作“碟形窪地群”。當時生活在山東半島及中原和關中的居民很可能親眼目睹了這場災難,便以為是西北的天塌了,出了個窟窿,於是便有了女媧補天造人的神話傳說。

女媧在位執政共記五十五年,病逝于女皇五十四年(戊子,前7653),享年一百零七歲歲。她的遺體據說是葬在風陵渡(今山西運城市芮城縣西南),尊號女皇,廟號女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