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評論:信念·信號·信心——從十九大報告看兩岸關係前景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 題:信念·信號·信心——從十九大報告看兩岸關係前景

新華社記者 陳鍵興 孟昭麗

連日來, 十九大報告對台內容在海峽兩岸引發廣泛熱議。 在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新座標點上, 如何為處於複雜嚴峻形勢下的兩岸關係標定方位、鎖定航向, 事關國家民族核心利益和兩岸同胞根本利益, 報告所作政策宣示毋庸置疑具有重大現實針對性和深遠歷史意義, 其中秉持的信念堅定, 釋放的信號明確, 體現的信心充分, 必將感召、引領廣大兩岸同胞克難前行, 開創兩岸關係嶄新前景。

登高而能遠望。 十九大報告站在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高度, 提出十四條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位列其中。 這充分體現對台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中的突出位置。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願望, 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報告宣示了對台工作的根本目標, 明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國家、民族和人民的歷史責任擔當——就是始終牢記使命, 始終堅守信念。

舵穩方可遠航。 十九大報告針對當前兩岸關係形勢, 闡明“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 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

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 並聲明“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 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 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 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 既把原則立場講得再清楚不過, 更言明與臺灣各黨派交往態度是開放的、標準是一致的, 為破解兩岸關係政治僵局指明了方向, 展現了最大善意——這是對臺灣當局、臺灣社會釋放的重大政策信號。

利民是為大義。 十九大報告強調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 提出“尊重臺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臺灣同胞生活方式, 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 宣示“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等政策方向。

這充分體現了同胞愛手足情, 反映了為臺灣同胞謀福祉辦實事的真心實意。 長期以來, 大陸方面積極出臺措施, 為臺胞在大陸工作求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讓兩岸民眾尤其臺灣同胞從交流中更有“獲得感”, 報告相關政策宣示無疑是一顆“定心丸”——當可激發兩岸同胞深化交流的熱忱, 增強心靈契合、共創未來的信心。

當前兩岸關係面臨關鍵抉擇, 一則以危、以憂, 反之則安、則喜。 十九大報告在關鍵時刻發出關鍵之聲:“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 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如此擲地有聲, 如此振聾發聵, 中國共產黨人以對國家民族的高度責任感、使命感, 道出了包括臺灣同胞在內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

習近平同志作十九大報告談到對台內容時, 會場內多次爆發長時間熱烈掌聲, 報告傳遞出的信念、信號、信心很快在兩岸社會產生熱烈反響。 掌聲和反響意味著什麼, 臺灣當局和島內一些勢力、人士應有正確認知。 世界大勢浩浩湯湯, 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要求, 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 實現兩岸統一、民族復興更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