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魯迅筆下,阿Q打進尼姑庵沒搶到的宣德爐,為啥那麼值錢?丨畫事

畫事君說

魯迅的《阿Q正傳》中有一章, 說阿Q聽聞革命黨要進城, 搞得村裡的有錢人都怕怕的, 這令他感到十分舒爽。 於是, 他也想要“革這夥媽媽的命”。

可當他走進尼姑庵要“鬧革命”時, 卻聽到老尼姑說:“革命革命, 革過一革的, ……你們要革得我們怎麼樣呢?”

阿Q一臉懵圈, 沒想到革命出師未捷, 已經被人搶了先。

原來早在他之前, 秀才和洋鬼子就已經大鬧過尼姑庵, 砸碎了“皇帝萬歲萬萬歲”的龍牌, 甚至將老尼姑暴打一頓, 臨走時, 還不忘搶走了觀音娘娘座前的一個宣德爐。

宣德爐

秀才和洋鬼子, 打著“革命”的幌子, 其實根本就是強盜, 他們知道宣德爐值錢, 所以打砸尼姑庵時也不忘搶走。

而宣德爐為什麼值錢?這還要從中國古代的“香文化”說起。

古代中國, 沒有化學香精, 香木香草自己能散發香氣, 祛臭避害, 在人們看來, 好神秘, 好迷人, 好喜歡, 於是就從山野間采回家, 做成香料, 好東西當然先留一撮祭祀祖先, 再留一撮自己家裡熏燒, 然後在放一撮進香囊, 出去見男票女票時揣著, 全程感覺自己仙氣滿滿。

隨著文人士大夫的介入, 使“香”也成了風雅之事, 甚至精神追求。 Wuli屈原大夫以“香草美人”來象徵忠良之士,

在《離騷》中寫了“扈江離與辟芷兮, 紉秋蘭以為佩”等各種香木香草來刷屏。

燃香, 不是簡單粗暴地燒草, 因此香爐造型要美, 要優雅。 不少文人追求“小資情調”, 吟詩作詞, 撫琴唱曲, 把酒閒談, 傷春悲秋之時, 自然都少不了一支線香, 一具香爐。

香爐最初有陶制、青銅制、瓷制、玉制,

到了明朝, 又有了銅制香爐。 銅爐既實用, 又被文人賦予了文化意趣, 因此在文玩收藏界佔據了重要地位, 正所謂“文房百器, 爐為首器”。

而“宣德爐”為明代皇帝禦制, 製作精良到甚至成為藝術品, 被廣大文人雅士和收藏家所追捧, 因此躋身銅爐界的翹楚, 才特別值錢, 名氣大到連強盜都知道。

今年秋拍, 廈門博樂德拍賣推出了“金玉青煙——讀書樓藏明清銅爐專場”, 呈現了臺灣宣德爐收藏界權威人士楊炳禎先生的眾多造型優美的精品銅爐, 翻閱圖錄的過程中, 我仿佛跟隨著一尊尊銅爐, 回到了那個熏爐燃香, 嫋娜幽靜的時代, 體味中國古代文人雅士愛香、藏爐的精緻生活。

熏爐:香料好伴侶, 文人把玩器

西漢初期,

海外的沉香、蘇合香、雞舌香等名貴香料沿著絲綢之路進入中國, 這些香料當然首先被獻給宮廷貴族們使用。

他們肯定捨不得簡單粗暴地燒了如此名貴的香料, style要優雅, 要減少辣眼睛的煙火氣, 因此香料的好伴侶——熏爐就應運而生了。 香料被製成香餅或香球, 放在熏爐中, 點燃下方炭火, 香氣就慢慢散發出來了。

(左)錯金銀博山爐 河北省博物館藏品

(右)廬江縣裴崗鄉羅崗村的漢羽人博山爐

從強盛西漢,到風雅魏晉,“博山爐”一直是熏爐界的扛把子。它的爐體上方有一個蓋子,被設計成重巒疊嶂的樣子,還雕刻有羽人、飛禽走獸、雲氣紋,充滿神秘的生機。這座山,就是秦漢之際傳說中的海上三大仙山之一的博山(還有蓬萊和瀛洲)。

香料燃燒時,通過鏤空的爐蓋散發出來,繚繞爐身,看上去仿佛博山雲氣流動,羽人和飛禽走獸也都動了起來,感覺真的要升仙了。實際上,博山爐還真就是寄託了兩漢貴族對神靈鬼怪的迷信,和對長生不老的嚮往。

唐代的香爐除了金銀器,還有玉器,更加華麗,符合大國氣象。而宋代因為有五大名窯,所以民間的熏爐多為瓷質。

明代文玩之首——宣德爐的製造與收藏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間,政局穩定,萬國來朝。宣德三年,朱瞻基得到一份暹羅國使者進貢的大禮——數萬斤風磨銅。風磨銅就是黃銅。明朝還未開採雲南的銅礦,因此朱瞻基看到這麼多像金子似的黃銅,寶貝得不得了。

當時,熱愛文藝的朱瞻基是香文化的超級擁躉。他親自下令集結優秀的工匠,將這些金光燦燦的黃銅化為銅水,加入國庫內的大量金銀珠寶,經過精心冶煉,鑄造了一萬八千多件傳統禮器,賜給寺院廟宇使用,其中有3000件(也說是5000件)工藝卓絕的香爐,就是大名鼎鼎的“宣德爐”。

宣德爐的爐身多則經過十二道錘煉,少也經過六道錘煉,這樣打磨出來的銅爐,無論銅質、皮色、造型、精度,均已達到古代銅爐製造水準的巔峰,無怪乎“宣德爐”成為一個傳奇品牌。而其中蘊含的中國文化內涵,也足以讓宣德爐登上“明代文玩之首”的寶座,引得後世藏家垂青不已,其中不乏趙汝珍、王世襄這樣的名家。

宣德爐的好,大家都知道,但真正宣德三年的那批宣德爐卻很難找。因為在歷史上,宣德爐曾經歷過幾次浩劫。

明代崇禎皇帝和清代咸豐皇帝,都曾因為國庫空虛,命人把內府留存的宣德爐熔鑄成了錢幣;抗戰期間,又被日本敵軍劫掠盜走一批;建國後,因為抗美援朝、大躍進和文革的特殊歷史原因,宣德爐再次被熔鑄成鋼鐵,很多珍品都由此匿跡。

直到今天,倖存下來的明清銅爐數量非常有限,而精品宣德爐更為稀少,因此也尤為受到收藏家的追捧。2003年,王世襄先生收藏的31件宣德爐亮相中國嘉德,以1179.2萬元的價格拍賣,掀起了兩岸三地收藏宣德爐的熱潮。(未完待續)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於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更多精彩內容

這樣的老太太世間不會再有——張大千傳奇女弟子方召麐

畫出倫勃朗之後,人工智慧會不會超越趙孟頫和王羲之?丨畫事

抽根煙冷靜一下,猜猜這幅達芬奇能賣多少億?丨畫事

看完這些不說人話的藝術評論,感覺說都不會話了丨畫事

他活了九十多歲,一心一意當了一輩子“花癡”|畫事

評論區留言,和畫事君聊天兒

▼▼▼

(左)錯金銀博山爐 河北省博物館藏品

(右)廬江縣裴崗鄉羅崗村的漢羽人博山爐

從強盛西漢,到風雅魏晉,“博山爐”一直是熏爐界的扛把子。它的爐體上方有一個蓋子,被設計成重巒疊嶂的樣子,還雕刻有羽人、飛禽走獸、雲氣紋,充滿神秘的生機。這座山,就是秦漢之際傳說中的海上三大仙山之一的博山(還有蓬萊和瀛洲)。

香料燃燒時,通過鏤空的爐蓋散發出來,繚繞爐身,看上去仿佛博山雲氣流動,羽人和飛禽走獸也都動了起來,感覺真的要升仙了。實際上,博山爐還真就是寄託了兩漢貴族對神靈鬼怪的迷信,和對長生不老的嚮往。

唐代的香爐除了金銀器,還有玉器,更加華麗,符合大國氣象。而宋代因為有五大名窯,所以民間的熏爐多為瓷質。

明代文玩之首——宣德爐的製造與收藏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間,政局穩定,萬國來朝。宣德三年,朱瞻基得到一份暹羅國使者進貢的大禮——數萬斤風磨銅。風磨銅就是黃銅。明朝還未開採雲南的銅礦,因此朱瞻基看到這麼多像金子似的黃銅,寶貝得不得了。

當時,熱愛文藝的朱瞻基是香文化的超級擁躉。他親自下令集結優秀的工匠,將這些金光燦燦的黃銅化為銅水,加入國庫內的大量金銀珠寶,經過精心冶煉,鑄造了一萬八千多件傳統禮器,賜給寺院廟宇使用,其中有3000件(也說是5000件)工藝卓絕的香爐,就是大名鼎鼎的“宣德爐”。

宣德爐的爐身多則經過十二道錘煉,少也經過六道錘煉,這樣打磨出來的銅爐,無論銅質、皮色、造型、精度,均已達到古代銅爐製造水準的巔峰,無怪乎“宣德爐”成為一個傳奇品牌。而其中蘊含的中國文化內涵,也足以讓宣德爐登上“明代文玩之首”的寶座,引得後世藏家垂青不已,其中不乏趙汝珍、王世襄這樣的名家。

宣德爐的好,大家都知道,但真正宣德三年的那批宣德爐卻很難找。因為在歷史上,宣德爐曾經歷過幾次浩劫。

明代崇禎皇帝和清代咸豐皇帝,都曾因為國庫空虛,命人把內府留存的宣德爐熔鑄成了錢幣;抗戰期間,又被日本敵軍劫掠盜走一批;建國後,因為抗美援朝、大躍進和文革的特殊歷史原因,宣德爐再次被熔鑄成鋼鐵,很多珍品都由此匿跡。

直到今天,倖存下來的明清銅爐數量非常有限,而精品宣德爐更為稀少,因此也尤為受到收藏家的追捧。2003年,王世襄先生收藏的31件宣德爐亮相中國嘉德,以1179.2萬元的價格拍賣,掀起了兩岸三地收藏宣德爐的熱潮。(未完待續)

“民國畫事,深情講述藝術家,專業解讀藝術品,直接深入藝術市場。致力於做最好的藝術自媒體,寫最好看的藝術文章。——人生不長,你需要讀點好東西。關注我們,持續接收好文章。”

民國畫事更多精彩內容

這樣的老太太世間不會再有——張大千傳奇女弟子方召麐

畫出倫勃朗之後,人工智慧會不會超越趙孟頫和王羲之?丨畫事

抽根煙冷靜一下,猜猜這幅達芬奇能賣多少億?丨畫事

看完這些不說人話的藝術評論,感覺說都不會話了丨畫事

他活了九十多歲,一心一意當了一輩子“花癡”|畫事

評論區留言,和畫事君聊天兒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