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白居易和關盼盼的故事是這樣的!

白居易是家喻戶曉的大詩人, 他的《賣炭翁》《琵琶行》等詩篇廣為流傳。 白居易作為一名反映民生疾苦的現實主義詩人而備受讚揚。

貞元十六年, 白居易考中了進士, 開始了仕途之路。

西元803年的春天, 白居易被授秘書省校書郎。

西元806年, 罷校書郎, 撰《策林》75篇, 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 授縣尉。 作《觀刈麥》、《長恨歌》。

元和二年回朝任職, 十一月授翰林學士, 次年任左拾遺。

元和四年, 與元稹、李紳等宣導新樂府運動。

元和五年, 改京兆府戶曹參軍。 他此時仍充翰林學士, 草擬詔書, 參與國政。 他不畏權貴, 敢於直言上書論事。 在元和十年, 因率先上疏請急捕刺殺武元衡兇手, 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 次年寫下了《琵琶行》。

蓄妓玩樂, 始自東晉, 唐代比較普遍。 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 遭遇貶謫之後, 心情鬱悶, 對於自己曾經的志向感到懷疑, 人生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為了滌除人生煩惱, 白居易以妓樂詩酒放縱自娛, 每日裡醉生夢死, 消磨時光。 “櫻桃樊素口, 楊柳小蠻腰”, 就是白居易描寫她們的詩篇。

按照當時的制度, 以白居易的級別只能蓄養三名家妓, 可是白居易的家妓有上百人, 他還親自指導她們歌舞彈唱。

“十載春啼變鶯舌, 三嫌老醜換蛾眉”。 白居易家裡的歌姬每到三年就會換一批新的, 十年之間換了三次。 此時的白居易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

白居易的好友張愔有一個寵妾關盼盼, 關盼盼原來是徐州官妓, 張愔病逝之後, 關盼盼立志守節, 十年不下燕子樓。

白居易遠遊到徐州的時候, 與張愔飲酒宴樂, 席間關盼盼歌舞助興。 白居易對於關盼盼的色藝非常欣賞, 當即寫下“醉嬌勝不得, 風嫋牡丹花”的詩句。

元和十四年, 曾在張愔手下任職多年的司勳員外郎張仲素前往拜訪白居易, 因關盼盼曾與白居易有一宴之交,

又傾慕白居易的詩才, 所以張仲素這次帶了關盼盼近來所寫的“燕子樓新詠”詩三首, 讓白居易觀閱:

其一:樓上殘燈伴曉霜, 獨眠人起合歡床;相思一夜情多少, 地角天涯未是長!

其二:北邙松柏鎖愁煙, 燕子樓中思悄然;自理劍履歌塵絕, 紅袖香消一十年。

其三:適看鴻雁岳陽回, 又睹玄禽逼社來;瑤琴玉簫無愁緒, 任從蛛網任從灰。

詩中表達了關盼盼在燕子樓中淒清孤苦、萬念俱灰的心境, 真切感人。

白居易讀後黯然神傷,當時依韻和詩三首:

其一: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燕子樓中寒月夜,秋來隻為一人長。

其二:鈿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起即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墳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白居易設想燕子樓上的關盼盼倍受相思的煎熬。如今張愔已經離去多年,墓上白楊已可作柱,而生前寵愛的紅粉佳人還孤孤單單地獨守空幃,倘若真的情真義摯,為何不甘願化作灰塵,追隨夫君到九泉之下呢?

白居易認為,既然關盼盼能為張愔獨守空房,為什麼不再往前一步,從而留下貞節烈婦的好名聲,成為千古美談?因此,他又補上一首七言絕句:

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張仲素回到徐州,把白居易為關盼盼所寫的四首詩帶給了她。關盼盼接到詩箋,細細品讀,領會出詩人的心意所在,不禁感到強烈的委屈。我為張愔守節十年,他不對我施以關懷和同情,反而以詩勸我去死,為何這般殘酷?因此,她淚流滿面地對張仲素道:“自從張公離世,妾並非沒想到一死隨之,又恐若干年之後,人們議論我夫重色,竟讓愛妾殉身,豈不玷污了我夫的清名,因而為妾含恨偷生至今!”

哭過之後,關盼盼依白居易詩韻奉和七言絕句一首:

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台不相隨。

張仲素離開燕子樓以後,關盼盼就開始絕食,不顧世人的勸解,立下了必死的決心。十天之後,一代麗人香消玉殞于燕子樓上。

彌留之際,她提筆寫下: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淒苦獨居了十年的關盼盼,對於生死其實已經看得很淡,以死全節對她來說,其實並不是一件傷心之事;但她恨只恨自己的一片癡心,卻不被白居易理解,以為自己不願為張愔付出生命。

關盼盼的死訊傳到白居易耳中,他非常震驚,想到了關盼盼的死與自己寫的詩有著直接的關係,心情由敬佩轉成了深深的內疚。於是,他想辦法將關盼盼的遺體安葬到張愔的墓側,算是他對關盼盼的一點補償,也藉以解脫一些自己的愧疚之情。

後人多指責白居易,認為他的詩是導致關盼盼自盡的直接原因。但是從白居易的角度來說,一是受傳統價值觀的影響,殉夫守節方是一個女人的最高榮譽;而且從男尊女卑的角度來看,關盼盼受夫君之恩,為夫君死節是理所應當的。這說明在白居易的內心深處傳統的貞烈思想非常嚴重。

關鍵是白居易不理解關盼盼,認為她十年不下燕子樓是作秀,不是真的想念夫君,如果真的那麼想念夫君,為什麼不追隨夫君而去呢?

在關盼盼死後,白居易懊悔的也並不是關盼盼的死亡,而是覺得自己誤解了關盼盼對於張愔的一顆真心。

白居易讀後黯然神傷,當時依韻和詩三首:

其一:滿窗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臥床;燕子樓中寒月夜,秋來隻為一人長。

其二:鈿帶羅衫色似煙,幾回欲起即潸然;自從不舞霓裳曲,疊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今春有客洛陽回,曾到尚書墳上來;見說白楊堪作柱,爭教紅粉不成灰。

白居易設想燕子樓上的關盼盼倍受相思的煎熬。如今張愔已經離去多年,墓上白楊已可作柱,而生前寵愛的紅粉佳人還孤孤單單地獨守空幃,倘若真的情真義摯,為何不甘願化作灰塵,追隨夫君到九泉之下呢?

白居易認為,既然關盼盼能為張愔獨守空房,為什麼不再往前一步,從而留下貞節烈婦的好名聲,成為千古美談?因此,他又補上一首七言絕句:

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

張仲素回到徐州,把白居易為關盼盼所寫的四首詩帶給了她。關盼盼接到詩箋,細細品讀,領會出詩人的心意所在,不禁感到強烈的委屈。我為張愔守節十年,他不對我施以關懷和同情,反而以詩勸我去死,為何這般殘酷?因此,她淚流滿面地對張仲素道:“自從張公離世,妾並非沒想到一死隨之,又恐若干年之後,人們議論我夫重色,竟讓愛妾殉身,豈不玷污了我夫的清名,因而為妾含恨偷生至今!”

哭過之後,關盼盼依白居易詩韻奉和七言絕句一首:

自守空樓斂恨眉,形同春後牡丹枝;舍人不會人深意,訝道泉台不相隨。

張仲素離開燕子樓以後,關盼盼就開始絕食,不顧世人的勸解,立下了必死的決心。十天之後,一代麗人香消玉殞于燕子樓上。

彌留之際,她提筆寫下:兒童不識沖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淒苦獨居了十年的關盼盼,對於生死其實已經看得很淡,以死全節對她來說,其實並不是一件傷心之事;但她恨只恨自己的一片癡心,卻不被白居易理解,以為自己不願為張愔付出生命。

關盼盼的死訊傳到白居易耳中,他非常震驚,想到了關盼盼的死與自己寫的詩有著直接的關係,心情由敬佩轉成了深深的內疚。於是,他想辦法將關盼盼的遺體安葬到張愔的墓側,算是他對關盼盼的一點補償,也藉以解脫一些自己的愧疚之情。

後人多指責白居易,認為他的詩是導致關盼盼自盡的直接原因。但是從白居易的角度來說,一是受傳統價值觀的影響,殉夫守節方是一個女人的最高榮譽;而且從男尊女卑的角度來看,關盼盼受夫君之恩,為夫君死節是理所應當的。這說明在白居易的內心深處傳統的貞烈思想非常嚴重。

關鍵是白居易不理解關盼盼,認為她十年不下燕子樓是作秀,不是真的想念夫君,如果真的那麼想念夫君,為什麼不追隨夫君而去呢?

在關盼盼死後,白居易懊悔的也並不是關盼盼的死亡,而是覺得自己誤解了關盼盼對於張愔的一顆真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