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對比曹叡曹芳剛登基的輔佐大臣,差別如此明顯難免皇權旁落

小編在之前的兩個月中, 自己精讀並分享完了全本兒的《武帝紀》, 《文帝紀》和《明帝紀》。 總共呈現了三十多篇文章, 全方位的描寫了魏王和兩位皇帝。 而隨著曹叡英年早逝, 小弟也開始學習齊王曹芳的相關歷史。

眾所周知, 曹芳是魏國第三位皇帝, 他在位的幾年完全處於權臣更換之爭, 主要矛盾體現在曹爽和司馬懿之上。 而魏國的皇權就此衰落, 雖如此, 魏國依舊強大, 也許是吃了曹丕曹叡兩位英主的老本兒, 也許是大臣們在拼命維護著某種平衡。

閒話少敘, 書歸正傳, 翻開新的一頁, 瞭解曹芳的一生。

今天本文要分享的時間點為景初三年正月至十二月的大事記。 本篇主要內容有曹芳履歷;繼位後權力分配;更改曆法和對比曹叡時期的輔佐大臣四個大部分。

一:曹芳身世及登基詔書

齊王曹芳, 字蘭卿。 因為明帝曹叡三個兒子都很早薨逝, 於是就將齊王曹芳和秦王曹詢立為長子。 因為禮制問題, 由於曹芳和曹詢已經過繼給了皇帝, 因此外人都不知道曹芳的生父是誰。 根據《魏氏春秋》記載, 有一種說法是任城王曹楷的兒子(曹彰的孫子)。 小編加一句, 假如真是曹彰的孫子, 當他得知曹彰在洛陽城大問印綬(魏王印綬)何在的事情, 會是什麼感覺?

曹芳

青龍三年, 曹芳被立為齊王。 景初三年正月, 曹叡病篤, 就將曹芳立為皇太子, 當日曹叡駕崩同時曹芳繼位。 熟悉小編的朋友們知道, 曹叡在第二個兒子薨逝的時候已經用詔書確立了“王后無嗣, 擇建支子以繼大宗”的法理, 這是曹叡的先見之明, 也保證了曹芳繼位時各藩王沒有任何異動(此時曹叡已經放寬了諸侯王政策)。

曹芳繼位後立刻大赦天下, 尊郭皇后為郭皇太后, 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

曹芳繼位後下詔認為, 自己憑藉微末之身繼位大統, 感到憂愁愧疚。 曹爽和司馬懿受先帝遺詔, 在朕的左右輔助, 又有司徒, 司空, 塚宰等各位重臣率領百官, 安定社稷。 各位重臣和百官能夠與卿大夫們共同勉勵輔佐朕, 朕心甚慰。

曹芳強調, 曹叡有遺詔, 停止大肆建造宮殿的所有工程, 讓百姓回到土地上保證農業生產;命令宮中奴婢六十歲以上的人, 免除工作並放回家鄉養老。

二月, 西域重譯國獻上火浣布(這種布遇火不燃, 被記在《山海經》上), 曹芳非常高興, 還命令曹爽和司馬懿進宮親自穿上展示給百官觀賞(東漢時穿火浣布衣服是權力象徵之一),

對於火浣布小編會單獨加一篇文章進行分享。

二:頂層權力再分配

曹芳已經繼位, 對權力調整也是重中之重, 相信他應該有所耳聞曹叡僅僅用七個月就完成了中央權力分配, 穩固大局。

二月曹芳下詔認為, 司馬懿為人正直, 已經效忠曹家三代, 它曾南征孟達, 西破蜀賊, 東滅公孫淵, 功名遍佈全國。 曹芳還先引經據典周成王, 漢明帝的例子表示司馬懿對國家的重要性, 於是就封了司馬懿為太傅, 持節統兵督軍情況和往常一樣。

司馬懿

三月, 曹叡封征東將軍滿寵為太尉。 六月, 要求遼東東遝縣的部分官民渡海來到了齊郡, 進行了小範圍的人員遷徙, 將齊郡的縱城來接受東遝縣的移民。 七月, 曹芳年僅八九歲就決定親政了, 聽公卿奏事。

八月份, 因為皇帝親政於是按照禮制大赦天下。 十月, 曹芳封振南將軍黃權為車騎將軍。

三:更改曹叡的曆法

十二月, 曹芳再次下詔認為, 曹叡在更改曆法的正月駕崩, 這應該是臣子永遠祭奠哀悼之日。 因此要恢復夏正(曹叡曾改為殷曆, 天知道曹芳此舉為什麼)。

曹芳表示,本次更改曆法雖然違背了明帝的意願,但都是依據於禮制的變化,正好到了十二月,曹芳更改回來曆法也非常方便。對曹芳的新年號也方便計算月份,對於祭祀祭典也能夠重新規範。

四:對比曹叡和曹芳即位時大臣

因為魏國中心權力的分配都在《三國志》中的不同人傳記裡,所以找起來比較麻煩。不過既然小弟對這一點的對比比較感興趣,小編結合自己整理與部分學者觀點分別呈現曹叡剛登基的權力核心與曹芳登基後的權力核心。

(以下材料中任命官職,人物,實際掌權狀況內容請自行查閱,本文不再贅述)

曹叡

材料一:曹叡時期:太傅為鐘繇;太尉為華歆;大將軍為司馬懿;司徒為王朗;衛尉為董昭;尚書令為陳矯;大中大夫為韓暨。

曹芳時期:太傅為司馬懿;太尉為滿寵;車騎將軍為蔣濟;車騎將軍為王淩;驃騎將軍為趙儼;太常為高柔;司隸校尉為孫禮;鄭沖為光祿勳。

材料二:曹丕托孤對象為曹真,陳群,曹休,司馬懿。曹叡托孤對象為曹爽,司馬懿。

因很多重臣官職記載年限時間不當,所以以上材料有可能出現兩到三年的偏差,不過無傷大雅。小弟曾在中華書局找到過漢末的三公九卿年鑒但是尚未找到權威的魏國三公九卿年鑒,以後有機會還會不遺餘力的尋找。

結合以上的材料一與材料二,明帝時期曹氏政權極其鞏固,很多臣子都是從曹操時期就加入,忠心不二。同時對於不同官員的配置比例和權力分配也是尤為謹慎,這一半是曹丕的功勞一半是曹叡的功勞。在之後因大臣薨逝的對位調整中,曹叡也能夠有主見的進行調整,沒有臣子能私自安置三公九卿之大任。如此來看魏國暫時不會出現不利的情況。

曹叡病重時,本來托孤對象為曹宇,曹爽,夏侯獻,曹肇和秦朗。但是卻因寵臣作亂,托孤對象最終成為了曹爽和司馬懿。在托孤人選中,並沒有曹丕的大謀略與合理比例,眾所周知,曹叡駕崩後主少國疑,而草率的確立托孤者很大程度就會出現專政的權臣狀況。比吳國同宗的孫峻,孫綝等;托孤失敗外臣有諸葛恪等。而魏國極其穩定的政治模式,卻逐漸開始瓦解。雖然曹芳親政,但是曹爽卻成為了權臣,很多三公九卿的大臣任免調整都出自曹爽的安排。到了後期曹爽伏誅,司馬懿上臺後又成為權臣至此魏國皇權一落千丈,外臣做主內政。

很多權力分析非常複雜,寫不了一本書也能寫一篇大論文。小弟不才,將能理解的內容進行分享,也希望大家多多用史實批評。

當然,曹芳繼位時才八歲多,等到需要政權調整時也不過十歲左右。除了權臣因素,很多其他因素導致魏國皇權下滑,其乃天意呼?

回到大時間軸,曹芳雖然親政,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請持續關注。

原創聲明:本文作者由全網統一帳號:“只聊三國”原創。對漢末三國西晉正史感興趣的朋友請多多關注。未經書面同意禁止轉載或鏡像。

天知道曹芳此舉為什麼)。

曹芳表示,本次更改曆法雖然違背了明帝的意願,但都是依據於禮制的變化,正好到了十二月,曹芳更改回來曆法也非常方便。對曹芳的新年號也方便計算月份,對於祭祀祭典也能夠重新規範。

四:對比曹叡和曹芳即位時大臣

因為魏國中心權力的分配都在《三國志》中的不同人傳記裡,所以找起來比較麻煩。不過既然小弟對這一點的對比比較感興趣,小編結合自己整理與部分學者觀點分別呈現曹叡剛登基的權力核心與曹芳登基後的權力核心。

(以下材料中任命官職,人物,實際掌權狀況內容請自行查閱,本文不再贅述)

曹叡

材料一:曹叡時期:太傅為鐘繇;太尉為華歆;大將軍為司馬懿;司徒為王朗;衛尉為董昭;尚書令為陳矯;大中大夫為韓暨。

曹芳時期:太傅為司馬懿;太尉為滿寵;車騎將軍為蔣濟;車騎將軍為王淩;驃騎將軍為趙儼;太常為高柔;司隸校尉為孫禮;鄭沖為光祿勳。

材料二:曹丕托孤對象為曹真,陳群,曹休,司馬懿。曹叡托孤對象為曹爽,司馬懿。

因很多重臣官職記載年限時間不當,所以以上材料有可能出現兩到三年的偏差,不過無傷大雅。小弟曾在中華書局找到過漢末的三公九卿年鑒但是尚未找到權威的魏國三公九卿年鑒,以後有機會還會不遺餘力的尋找。

結合以上的材料一與材料二,明帝時期曹氏政權極其鞏固,很多臣子都是從曹操時期就加入,忠心不二。同時對於不同官員的配置比例和權力分配也是尤為謹慎,這一半是曹丕的功勞一半是曹叡的功勞。在之後因大臣薨逝的對位調整中,曹叡也能夠有主見的進行調整,沒有臣子能私自安置三公九卿之大任。如此來看魏國暫時不會出現不利的情況。

曹叡病重時,本來托孤對象為曹宇,曹爽,夏侯獻,曹肇和秦朗。但是卻因寵臣作亂,托孤對象最終成為了曹爽和司馬懿。在托孤人選中,並沒有曹丕的大謀略與合理比例,眾所周知,曹叡駕崩後主少國疑,而草率的確立托孤者很大程度就會出現專政的權臣狀況。比吳國同宗的孫峻,孫綝等;托孤失敗外臣有諸葛恪等。而魏國極其穩定的政治模式,卻逐漸開始瓦解。雖然曹芳親政,但是曹爽卻成為了權臣,很多三公九卿的大臣任免調整都出自曹爽的安排。到了後期曹爽伏誅,司馬懿上臺後又成為權臣至此魏國皇權一落千丈,外臣做主內政。

很多權力分析非常複雜,寫不了一本書也能寫一篇大論文。小弟不才,將能理解的內容進行分享,也希望大家多多用史實批評。

當然,曹芳繼位時才八歲多,等到需要政權調整時也不過十歲左右。除了權臣因素,很多其他因素導致魏國皇權下滑,其乃天意呼?

回到大時間軸,曹芳雖然親政,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請持續關注。

原創聲明:本文作者由全網統一帳號:“只聊三國”原創。對漢末三國西晉正史感興趣的朋友請多多關注。未經書面同意禁止轉載或鏡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