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全國首座“秦風格雙層景觀廊橋”,離西安居然這麼近?

西安的東西兩側,

有兩座非常著名的橋。

一座是城東的灞橋,

一座是城西的咸陽橋,

兩座橋都以離別的故事而著名,

分別成為了“關中八景”之一。

城東為“灞橋風雪”,

城西為“咸陽古渡”。

▼灞橋風雪圖

▼咸陽古渡

根據文獻記載,

咸陽古渡有“秦中第一渡”之稱,

古時候就是古長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

東來西往的人必須經由這裡渡過渭河,

才能或出函谷關,

或踏向絲綢之路。

無論出兵西北還是出使西域,

送客至此, 心中不免悲傷。

最出名的便是王維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如今千百年來流淌的渭河幾經變道,

河床一側已經修成人工湖泊,

而一座新完工的廊橋,

在大家的投票中,

接下了“古渡”這個千年名號。

全國首座“秦建風格雙層景觀廊橋”,

終於正式展現出它的真容:

古渡廊橋。

北起咸陽市區渭陽路,

南至渭河南岸,

橫跨渭河、咸陽湖,

與世紀大道相通。

交通十分便利,

尤其是在一號線新增路段完工之後,

小走幾步路就可以到達。

從北登橋,

直入眼簾的就是兩排銅像,

為秦朝統一六國的文臣武將位列兩旁。

有使秦之雄起拓古開今行驚天變法之商鞅;

有連橫破縱的一代偉相張怡;

有提出遠交近攻使秦在無敵手的范睢;

也有長平坑殺二十萬趙軍的戰神白起;

鎮北修築長城抵抗匈奴入侵的蒙毅;

保秦後方誅滅義渠國的秦宣太后羋月;

還有韓非、公子扶蘇、李斯、呂不韋舉不勝舉。

雕工乍看十分粗獷,

細細去看的話,

衣冠穿戴忠於歷史,

表情細節栩栩如生,

文臣武將各個雄姿英發, 位列兩旁,

顯得氣勢磅礴!

雕像的盡頭是一座雄偉的門樓。

正是秦風“冀闕門”,

橋在此處便分為上下兩層。

下方寬敞明亮,

地上鋪著青磚莊重整齊。

抬眼望去,

兩側的立柱與石欄,

一直延伸到視覺的盡頭,

有幾分初入秦宮的深遠。

二層雖然不高,

但也能輕鬆讓咸陽湖景致一覽無餘,

城市的燈火也在身後搖曳。

沿著漆紅的圍欄前行,

依次此經過三座特色鮮明的閣樓,

從遠觀到近瞧,

屋簷、門窗、房梁等細節,

處處顯露出秦風浩蕩。

北副閣——潤心閣:

作為廊橋之上的書吧,

潤心閣取書香潤心之意。

主閣——秦風閣:

為一處畫廊,

書畫之間感受“秦風浩蕩”。

南副閣——天籟閣:

好一座充滿詩意的音樂廳,

在秦都的渭水之上演奏,

取音韻天籟之意。

雖然已經閉館,

但遠遠看去就能感受到天籟宮闕。

傍晚時分

兩個老人坐在橋邊的長凳之上,

拄著拐杖談笑風生,

過往的孩童追逐嬉戲,

青年男女踱步而行,

在歡聲笑語間,

古渡廊橋又回到城市之間。

巨大的人流量洗刷著橋面,

地面到是一塵不染,

公共衛生設施在700余米的廊橋隨處可見,

雖然人多,

但仍是一趟舒心的體驗。

倚靠欄杆眺望,

市區萬家燈火盡收眼底。

已是晚秋之夜,

湖面的風有一絲絲的寒冷,

不過也吹不散身後熱鬧的人群。

無需門票,

又離得不遠,

地鐵更是即將修到它的旁邊,

這下茶餘飯後又有了一個好去處~

在古渡廊橋上漫步一番,

一眼千年。

雕像的盡頭是一座雄偉的門樓。

正是秦風“冀闕門”,

橋在此處便分為上下兩層。

下方寬敞明亮,

地上鋪著青磚莊重整齊。

抬眼望去,

兩側的立柱與石欄,

一直延伸到視覺的盡頭,

有幾分初入秦宮的深遠。

二層雖然不高,

但也能輕鬆讓咸陽湖景致一覽無餘,

城市的燈火也在身後搖曳。

沿著漆紅的圍欄前行,

依次此經過三座特色鮮明的閣樓,

從遠觀到近瞧,

屋簷、門窗、房梁等細節,

處處顯露出秦風浩蕩。

北副閣——潤心閣:

作為廊橋之上的書吧,

潤心閣取書香潤心之意。

主閣——秦風閣:

為一處畫廊,

書畫之間感受“秦風浩蕩”。

南副閣——天籟閣:

好一座充滿詩意的音樂廳,

在秦都的渭水之上演奏,

取音韻天籟之意。

雖然已經閉館,

但遠遠看去就能感受到天籟宮闕。

傍晚時分

兩個老人坐在橋邊的長凳之上,

拄著拐杖談笑風生,

過往的孩童追逐嬉戲,

青年男女踱步而行,

在歡聲笑語間,

古渡廊橋又回到城市之間。

巨大的人流量洗刷著橋面,

地面到是一塵不染,

公共衛生設施在700余米的廊橋隨處可見,

雖然人多,

但仍是一趟舒心的體驗。

倚靠欄杆眺望,

市區萬家燈火盡收眼底。

已是晚秋之夜,

湖面的風有一絲絲的寒冷,

不過也吹不散身後熱鬧的人群。

無需門票,

又離得不遠,

地鐵更是即將修到它的旁邊,

這下茶餘飯後又有了一個好去處~

在古渡廊橋上漫步一番,

一眼千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