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三個月寶寶腦損傷後智力低下!請不要對寶寶做這個動作,很危險!

小茜生了個7.5斤的大胖小子可哥, 全家人都很開心, 對可哥也是各種疼愛。 為了讓寶寶能夠有足夠的母乳吃, 在坐月子的第6天開始,

公婆每天都變著花樣給小茜進補。 可哥是一家人的開心果, 小茜更是把他當成大玩具, 經常和可哥玩“舉高高”的遊戲。

自從出完月子後, 可哥每次都要抱起來走才能睡。 轉眼間, 可哥三個多月了, 一天, 可哥不知道什麼原因一直哭鬧, 為了哄可哥安靜下來,

她和丈夫兩人就輪流抱著可哥左右搖晃, 希望用這個方法能讓可哥安靜下來。

不料, 經過一段時間搖晃後, 可哥的精神變得很差, 臉色蒼白, 還時不時地發出尖叫。 但兩人以為這是正常現象, 並沒有太放在心上。 後來可哥還出現吐奶、頭後仰、四肢抽搐的情況,

小茜當時以為小嬰兒都這樣, 所以對這些都沒有特別重視。

直到第二天晚上, 可哥突然抽搐、意識不清, 左側肢體、口角、眼瞼抽動, 小茜才覺得寶寶不對勁, 趕緊將孩子送到了省城的一家醫院就診。

醫生檢查後發現寶寶有顱內出血(硬膜下、蛛網膜下均有),

雖然用了藥物, 但仍然不停的抽搐。 考慮到寶寶病情的嚴重性, 醫生建議將孩子送到市兒童醫院就診。

沒想到出去坐車剛好遇到市區晚高峰堵車, 小茜老公趕緊給交警打了電話, 請求交警伸出援手。

高速大隊民警瞭解到病情的嚴重性後,

立刻安排民警在高速出口提前等候, 並將情況反映給指揮中心, 讓他們幫忙調度, 開闢出一條綠色通道。 很快, 民警在高速出口等來送小茜一家人的車輛, 民警立刻亮警燈、鳴警笛, 由警車開道。 由於指揮中心已提前調度好, 沿途的交警均疏導好交通, 從高速出口到醫院近15公里的距離, 在晚高峰的時候只用了不到20分鐘。

到達醫院後,醫務人員已提前等候,孩子很快被推到了急救室,醫生馬上對他進行全面檢查。很快,寶寶就被確診為顱腦損傷(腦腫脹、顱內出血)、眼底出血、重度貧血。醫生說,這在醫學上叫“嬰兒搖晃綜合征”。

小茜萬萬沒想到,孩子的傷竟是自己搖晃造成的。據醫生介紹,嬰兒腦部發育還沒穩固,頸部的肌肉力量較弱,韌帶彈性較差,頸椎也還沒完全骨化,吃不消較大幅度的搖晃和高拋的震盪。如果不停地搖晃寶寶,便容易讓寶寶頭顱內的腦組織隨搖晃或高拋的晃動,與較硬的頭顱相撞,從而導致腦損傷。目前臨床病例多發生於0~4歲的寶寶或幼小兒童,但主要容易發生在0~8個月大的寶寶身上。一旦出現,死亡率會達到30%。

確定下來寶寶的病情後,市兒童醫院隨後組織各科室會診,決定為可哥做血腫清除和引流術。因為送醫及時,經過十多天的治療,目前寶寶基本康復,但是因為顱腦損傷嚴重,孩子以後的智力發育會比其他小孩低。

小茜夫妻聽完後如五雷轟頂,沒想到自己的一個無心之舉竟然害了孩子一生!

患上“嬰兒搖晃綜合征”的寶寶,程度較輕的主要體現為煩躁不安、倦怠,程度較重的則體現為有運動障礙、癱瘓、呼吸困難、失明、反應遲鈍、神情恍惚、驚厥、昏迷現象,長大後還可能有發育遲緩、智力低下的危險。

這種疾病最大的危害在於,它給嬰兒帶來的腦損傷通常難以恢復,病症嚴重的嬰兒即使經過治療後,長大後也可能因為腦部發育遲緩而影響身體其他部位的發育,甚至很有可能造成智力低下。

所以,如果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搖晃後出現精神不振、表情淡漠、眼神呆滯、食欲不振的情況,就要引起重視。

寶寶正處於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是經不起家長無意中的搖晃的,為了安全著想,最好不要搖晃寶寶,無論是用什麼力度。

如何預防寶寶患“嬰兒搖晃綜合征”?

1.不要以劇烈搖晃的方式安撫嬰兒。

2.不要在空中拋接嬰兒。

3.不要將嬰兒拋到床上。

4.不要抱著嬰兒旋轉。

5.不要讓嬰兒坐在大人膝蓋上,往後用力翻躺。

6.不要太依賴搖籃,調節好使用的時間與搖晃的程度。

此外,不要和嬰兒玩遊戲過於激烈,不要用力拍打嬰兒的背部。因為用力拍打嬰兒(尤其是3個月以下)的背部也是一種搖晃,容易對引起內臟損傷和脊柱受傷,更嚴重的還可能損傷腦部。另外,路面不平時也不建議父母使用嬰兒手推車,否則上下的顛簸對寶寶大腦都是一種振盪。要知道輕微的搖晃寶寶,對內耳中平衡器官的發育有刺激作用,同時促進神經反射和運動器官的發育,對寶寶是有利的。但搖晃不是搖盪,搖晃過於劇烈就變成了搖盪,就會對寶寶造成傷害。寶寶坐車要培養他們習慣坐安全座椅,不要以為抱著寶寶就是安全的,在發生緊急刹車等情況時,很有可能寶寶就成了你的擋箭牌,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到達醫院後,醫務人員已提前等候,孩子很快被推到了急救室,醫生馬上對他進行全面檢查。很快,寶寶就被確診為顱腦損傷(腦腫脹、顱內出血)、眼底出血、重度貧血。醫生說,這在醫學上叫“嬰兒搖晃綜合征”。

小茜萬萬沒想到,孩子的傷竟是自己搖晃造成的。據醫生介紹,嬰兒腦部發育還沒穩固,頸部的肌肉力量較弱,韌帶彈性較差,頸椎也還沒完全骨化,吃不消較大幅度的搖晃和高拋的震盪。如果不停地搖晃寶寶,便容易讓寶寶頭顱內的腦組織隨搖晃或高拋的晃動,與較硬的頭顱相撞,從而導致腦損傷。目前臨床病例多發生於0~4歲的寶寶或幼小兒童,但主要容易發生在0~8個月大的寶寶身上。一旦出現,死亡率會達到30%。

確定下來寶寶的病情後,市兒童醫院隨後組織各科室會診,決定為可哥做血腫清除和引流術。因為送醫及時,經過十多天的治療,目前寶寶基本康復,但是因為顱腦損傷嚴重,孩子以後的智力發育會比其他小孩低。

小茜夫妻聽完後如五雷轟頂,沒想到自己的一個無心之舉竟然害了孩子一生!

患上“嬰兒搖晃綜合征”的寶寶,程度較輕的主要體現為煩躁不安、倦怠,程度較重的則體現為有運動障礙、癱瘓、呼吸困難、失明、反應遲鈍、神情恍惚、驚厥、昏迷現象,長大後還可能有發育遲緩、智力低下的危險。

這種疾病最大的危害在於,它給嬰兒帶來的腦損傷通常難以恢復,病症嚴重的嬰兒即使經過治療後,長大後也可能因為腦部發育遲緩而影響身體其他部位的發育,甚至很有可能造成智力低下。

所以,如果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搖晃後出現精神不振、表情淡漠、眼神呆滯、食欲不振的情況,就要引起重視。

寶寶正處於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是經不起家長無意中的搖晃的,為了安全著想,最好不要搖晃寶寶,無論是用什麼力度。

如何預防寶寶患“嬰兒搖晃綜合征”?

1.不要以劇烈搖晃的方式安撫嬰兒。

2.不要在空中拋接嬰兒。

3.不要將嬰兒拋到床上。

4.不要抱著嬰兒旋轉。

5.不要讓嬰兒坐在大人膝蓋上,往後用力翻躺。

6.不要太依賴搖籃,調節好使用的時間與搖晃的程度。

此外,不要和嬰兒玩遊戲過於激烈,不要用力拍打嬰兒的背部。因為用力拍打嬰兒(尤其是3個月以下)的背部也是一種搖晃,容易對引起內臟損傷和脊柱受傷,更嚴重的還可能損傷腦部。另外,路面不平時也不建議父母使用嬰兒手推車,否則上下的顛簸對寶寶大腦都是一種振盪。要知道輕微的搖晃寶寶,對內耳中平衡器官的發育有刺激作用,同時促進神經反射和運動器官的發育,對寶寶是有利的。但搖晃不是搖盪,搖晃過於劇烈就變成了搖盪,就會對寶寶造成傷害。寶寶坐車要培養他們習慣坐安全座椅,不要以為抱著寶寶就是安全的,在發生緊急刹車等情況時,很有可能寶寶就成了你的擋箭牌,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