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聊聊一款高達9999元的超薄Moto Z 2018旗艦智能手機

對於Moto而言, 從被分割到聯想之後, 如果單從保持聯想的一貫風格, 其實談不上可以與市面上中高端機型較量, 而被聯想收購後的moto其實並未一帆風順, 雖然保持的新機的發佈, 但是在手機市場, 你在你的任何圈卻很難見到使用Moto手機。

Moto作為手機領域的風向標, 從45年前Moto發佈的第一款手機以來, 曾經的獨樹一幟到現在卻只能淪為依偎在大佬身邊的小乖乖。

回想這幾年Moto手機, 從我知道moto的翻蓋手機以及伴隨到現在還迴旋在我腦海裡的【hello,

Moto】, 到今天發佈了一款差1W的Moto Z 2018旗艦, 試想, 這還是我當時所熟知的moto麼?

打開Moto官網產品區, 就被左上角的聯繫logo以及產品區的標誌性正面所吸引, 老實說, 近兩年Moto新機一直保持的風格很獨樹一幟, 如果大街上你能看到後置攝像頭, 不知道的你還以為是樂視又出新機了。 其實說的沒錯, Moto的設計風格已經與較早年風格迥異, 其主要的設計項目已不在, 展現在眼前的僅僅是與未來交接的一個設備。

就好比剛發佈的這款Moto Z 2018, 如果不標記型號和價格, 放在Moto的產品區, 你都發現不了這是價值9999元的Moto Z 2018旗艦機。

扯這麼多, 回歸到本篇文章的主角——陳坤代言的Moto Z 2018

已在官網預售, 要不要買???

重磅亮點依然是模組化設計, 包括電池、影音播放、哈蘇拍照等現有模組外, 還將模組化進行到底, 發佈全新推崇的360度全景攝影模組,

給手機帶來更多的玩法, 意在為攝影發燒友帶來更多的實質性拍攝體驗。

雖說這款新機價格趕超了剛在國內發佈的華為Mate 10 Pro保時捷版本價格, 但兩款手機的針對人群可以認為是一致的, 也算是聯想在砍掉ZUK後由Moto帶隊的沖向高端奢華領域的一次挑戰。

談到螢幕,最近大火甚至可以火一兩年的全面屏佔領了風頭,從最初小米Mix概念全面屏手機誕生以來,以小米的口碑宣傳,越來越多的全面屏設計相繼推出。

而Moto並不想貿然跟風,依然保持16:9的螢幕設計項目,也許在未來幾年全面屏真的成熟化了,Moto再做不遲,不過現如今,全面屏並未完全普及,或者用戶的話說:我的16:9螢幕玩得挺好的呀。其實也是,現如今的螢幕追求並不那麼激烈,有無全面屏,外觀變了,通過安裝的軟體實際使用,其實並沒有特別加分。

雙攝攝像頭,同樣與全面屏有著相同的市場,在近兩年內順然爆發。回望手機市場,哪家不搞個雙鏡頭手機,感覺都不時尚了。這不,Moto的雙攝也就來了,後置1200萬雙攝F/2.0光圈(彩色+黑白),支援相位、鐳射對焦和4K錄影,如果單從參數來看,配置一般,就現在1000~2000價位的雙攝都能做到,何況這近1W的雙攝,到底好在哪裡?

不妨來欣賞幾張照片(圖片來源於Moto Z2 Force),關於拍攝部分,不做過多評價,每個人的照片審美不一,加上每個人對視覺或者色彩的衝擊,以下圖片僅作為欣賞。

由於模組化的設計比較突出,再加上Moto Z 2018整機的質感,雙劍合璧油然而生。已發佈的模組配件依然可以在新發佈的Moto Z 2018上正常使用。關於模組化,我玩的並不是很多,不過有朋友當時使用過音響和投影,據他所說,可玩性還是很高的,但是唯一一點,要買模組,還是把腎準備好吧!

而是要為了迎合未來,模組化的設計在未來幾年依然有不錯的道路可以繼續走,不過現階段僅有Moto來做,孤立而戰的同時,用戶能否為此買單是一個艱巨的問題。產品的好與壞,最終還是要取決於給用戶帶來的體驗,甚至某些平臺所做的消費者報告,如果真正在用戶身上,影音娛樂辦公,這三項佔據主導因素,真正屬於消費者報告不妨多多詢問真實用戶的體驗感受。

Moto Z 2018產品圖

科技不NG

關注科技和旅遊的那些事

談到螢幕,最近大火甚至可以火一兩年的全面屏佔領了風頭,從最初小米Mix概念全面屏手機誕生以來,以小米的口碑宣傳,越來越多的全面屏設計相繼推出。

而Moto並不想貿然跟風,依然保持16:9的螢幕設計項目,也許在未來幾年全面屏真的成熟化了,Moto再做不遲,不過現如今,全面屏並未完全普及,或者用戶的話說:我的16:9螢幕玩得挺好的呀。其實也是,現如今的螢幕追求並不那麼激烈,有無全面屏,外觀變了,通過安裝的軟體實際使用,其實並沒有特別加分。

雙攝攝像頭,同樣與全面屏有著相同的市場,在近兩年內順然爆發。回望手機市場,哪家不搞個雙鏡頭手機,感覺都不時尚了。這不,Moto的雙攝也就來了,後置1200萬雙攝F/2.0光圈(彩色+黑白),支援相位、鐳射對焦和4K錄影,如果單從參數來看,配置一般,就現在1000~2000價位的雙攝都能做到,何況這近1W的雙攝,到底好在哪裡?

不妨來欣賞幾張照片(圖片來源於Moto Z2 Force),關於拍攝部分,不做過多評價,每個人的照片審美不一,加上每個人對視覺或者色彩的衝擊,以下圖片僅作為欣賞。

由於模組化的設計比較突出,再加上Moto Z 2018整機的質感,雙劍合璧油然而生。已發佈的模組配件依然可以在新發佈的Moto Z 2018上正常使用。關於模組化,我玩的並不是很多,不過有朋友當時使用過音響和投影,據他所說,可玩性還是很高的,但是唯一一點,要買模組,還是把腎準備好吧!

而是要為了迎合未來,模組化的設計在未來幾年依然有不錯的道路可以繼續走,不過現階段僅有Moto來做,孤立而戰的同時,用戶能否為此買單是一個艱巨的問題。產品的好與壞,最終還是要取決於給用戶帶來的體驗,甚至某些平臺所做的消費者報告,如果真正在用戶身上,影音娛樂辦公,這三項佔據主導因素,真正屬於消費者報告不妨多多詢問真實用戶的體驗感受。

Moto Z 2018產品圖

科技不NG

關注科技和旅遊的那些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