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封面人物|柳青,讓柳傳志心疼,患癌拼事業,要做拼二代!

文 | 江萊

編輯 | 子木

之後, 滴滴出行宣佈收購優步中國, 創始人程維開始帶領團隊走上了一條披荊斬棘的創業路;柳青也回歸了剛剛加入高盛時那持續高強度的工作狀態。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說:柳青有三個孩子, 週末需要經常開會, 孩子週末見不著, 她讓孩子轉學到公立學校。 滴滴開會開到特別晚, 公司內部團隊為她“貼心”地想到了一個方案:每天晚上柳青9點下班, 回家哄娃娃睡覺, 十一點後在她樓下開會。

最終, 長期高強度的工作, 也讓柳青的健康受到了影響, 2015年9月柳青在一封內部郵件中向滴滴員工透露, 自己患上乳腺癌。 即便如此, 她還是在郵件裡告訴大家“未來會有一部分時間在家工作, 尤其在接受治療的時間裡。 ”

2016年, 滴滴年會時, 柳青一席裙裝低調回歸, 發表演講。 她聽上去略顯細弱的聲音, 說出來的每個字句卻滲透著鬥志——“我們已無路可退, 唯有打倒對手, 贏得戰爭!”

那堅定的意志和拼勁,使柳青徹底征服了滴滴人,也與程維一起帶領著滴滴征服了市場。

柳青開始一直被認為就是個富二代,是來替老爸柳傳志月臺撐場面的而已,沒什麼真本領。直到當年滴滴收購優步後,柳青從參與促成滴滴與快遞的合併,到不停為滴滴拉到投資,再到搞定了蘋果為滴滴投資,滴滴可是蘋果有史以來第一次投資的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從此讓滴滴在國外聲勢大振。

投資人朱嘯虎這樣稱讚她:“她很厲害,能把所有對這個行業有興趣的投資基金全拉過來,三個星期內搞定了7億美元融資。”

還記得2017年新年伊始,在中國企業家俱樂部聚會上,面對馬雲、馮侖、劉永好等眾多好友,柳傳志滿面春風地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兒子終於結婚了。”

聯想創始人柳傳志

當時,柳傳志的兒子柳林已經46歲。做投資的柳林異常低調,很少出現在公眾場合,也幾乎從來不參加聯想的活動。與哥哥相比,小8歲的妹妹柳青則要高調一些。在美國留學多年的她,性格也要外向一些,面對媒體的時候能夠侃侃而談。作為滴滴總裁的她需要出席各種公開活動,有一次,還陪同蘋果CEO庫克一起考察北京王府井的蘋果商店。

柳傳志的兒子柳林

1998年,還在北大讀二年級的柳青拿到了康柏公司的獎學金,去那裡的市場部暑期實習,而這家公司還是聯想強勁的競爭對手。學電腦專業的她卻從來沒想過去聯想實習,因為她早就習慣了父親定下的規矩。朋友有時候會托她找聯想辦點事,每次她都會先問父親,這件事情是否違反聯想的規矩。

在柳青看來,父親柳傳志是個表裡如一的人,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在家裡。“說到做到”是聯想非常重要的“天條”,父親從來都是這麼要求自己的。“以前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每當我爸提出目標的時候,我媽就會挑戰他。不過,時間長了她也發現,我爸確實是已經考慮得很清楚了,而且留有餘地。”柳青開始做投資之後,父親給她的最大忠告也是不要光看被投資人說了什麼,更要看他做了什麼。這個原則對她有很大的幫助,讓她避免了走很多彎路。

2000年夏天,北大畢業的柳青如願考上了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她一直都記得父親轉述的一位足球教練的話,“要想人前顯貴,就得人後受罪。”2001年,經過12個人的重重面試之後,她得到了去高盛暑期實習的機會。

在高盛這樣的國際大投行,沒人在乎你是誰的女兒。柳青面試高盛時,正好趕上互聯網泡沫破滅、就業市場一片慘澹。往年能招二三十名的初級分析員,那一年才被縮減到只招 6 個,柳青還不是學金融專業的,競爭之難可想而知。不過最終,柳青通過了面試。

進入高盛時,柳青僅僅是一名初級分析員。加上經濟形勢不好,本來應該20多人幹的活兒卻壓到了6個人的頭上。這導致她每週要工作 100 個小時,不算週六日,平均每天都要工作20個小時以上。如此大的的工作強度使不到半年的時間,當時招進來的6名同學就已經走了一半。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柳青一做就是12年,靠著勤奮與努力,最終晉升為高盛亞洲區董事總經理,成為這家百年投行歷史上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

柳傳志和妻子龔國興回到當年勞動過的白藤農場

柳青和老公都是搞投資的,難免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很多時候,他們3個年幼的小孩就只能委託雙方的父母照顧。於是,父親又把自己在聯想的那股子勁頭帶到了家裡。他委託自己的司機“任總”作為大家庭的“後勤CEO”,還專門為後勤設計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和考評體系。每個季度,家庭成員都會按照KPI給司機和阿姨打分,加權計算出得分,然後任總召集所有後勤人員一起吃飯,根據得分給他們發獎金。

柳傳志與妻子龔國興 女兒柳青

有一次耶誕節,柳青對自己家的阿姨表現很滿意,想直接給她發點獎金。結果父親卻說這麼做不行,既然家裡已經有了制度,也給了任總授權,發獎金這件事就必須得到任總的批准才行。即使在家裡,他仍然是個較真的老頭兒。這也是柳家秉承的家風。

上世紀80年代,柳傳志全家福

就像柳傳志自己說的:再過十幾年,也許我已經退出江湖,柳青也許越做越熱鬧,大概會有人說,看那個打球的老頭,他是柳青的父親。我想會有這麼一天吧。

最近,滴滴出行總裁柳青在紐約接受了美國公共電視節目《查理·羅斯訪談(Charlie Rose Show)》的專訪,暢談正在被科技改變的中國。

柳青與美國名嘴查理·羅斯對談

《查理·羅斯訪談》聚焦嚴肅主題,至今已有26年,節目以支持全球化、支持多邊主義的立場受到廣泛尊重,是美國乃至全球決策層選擇發聲的第一平臺。《查理·羅斯訪談》在核心政經圈深受歡迎,採訪過的全球首腦、高管、名流超過7000人。包括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美國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等政要及蘋果公司兩任CEO 史蒂夫·約伯斯和蒂姆·庫克、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谷歌聯合創始人拉裡·佩奇、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等科技行業巨頭均在《查理·羅斯訪談》上曝光過許多此前不為人知的幕後內容。

“人工智慧和大資料利用的是解決城市問題和挑戰的重要工具。”柳青在回答查理·羅斯提問時說。

“人工智慧聽起來是個大概念,但在現實生活中,它已經在幫助人們更好地出行”,柳青說,當下滴滴正在運用大資料和深度學習技術訓練供需預測系統,能夠預測未來20分鐘內城市每個角落的供需情況並提前調度,及時為每位乘客匹配最合適的車輛。據她介紹,當下滴滴每天完成2500萬單,在高峰時間段,每秒完成600個訂單,每個訂單背後是數百萬次的計算,“技術確實在幫助更多的人、更快地打到車,這也是人工智慧令人驚豔的一面。”

滴滴希望更好地為司機和使用者提供服務,讓所有人享受便捷的出行,拼車、代駕、順風車、小巴(超級拼車)、共用單車等等都是獨特的創新和創造。事實上,除了不斷提升自身的效率和服務,滴滴還與中國20餘座城市展開合作,攜手解決擁堵:基於滴滴的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技術,重新設計了信號燈系統、車道系統等。最終結果也讓人倍受鼓舞,以濟南為例,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滴滴就幫助讓擁堵時間減少了20%。

實際上,在此次訪談之前,柳青還作為新興市場高科技企業的代表,受邀出席了首屆彭博全球商業高峰論壇,與50多個國家元首和250多位全球企業領袖一起共同探討城市可持續發展之路。在主旨演講中,柳青就向全球創新產業發出了呼籲:通過政企合作、國際合作,將技術創新投入切實的社會進步,共同消弭城市粗放型發展的瓶頸,實現可持續的現代化。

柳青在回答查理·羅斯提問時也明確表示,成為技術革新者和開放合作,二者之間沒有根本矛盾。在她看來,移動出行行業還非常年輕,行業進步的速度要比監管的步伐更快,期間也需要與盡可能多地與外界合作,否則行業就將不可持續,“滴滴一直秉持著合作思維,因此當我們起步時,我們就與計程車行業緊密合作,這也是我們與許多其他公司的不同之處。”

如今滴滴已經廣泛牽手城市交通管理者,並且在全球出行領域積極佈局,也已投資於全球前七大本地領袖。“滴滴是從中國市場發展起來的,基於這個複雜的、巨大的市場,我們可以測試出最佳的演算法、產品,並且分享給全球其他地區的創業公司,讓技術給更廣闊的用戶帶去實在的好處。這是合作背後的思考,也是我們走向全球的原因”,柳青說。

在訪談中,查理·羅斯與柳青還談起全球創新的話題。查理·羅斯表示,很多美國人還存有成見認為美國是創新霸主,是世界上最具創新力的國家,這也是由來已久的美國特殊論的一種表現,“但如今中國早已經超越了簡單的模仿,中國是否變得更具有創新性?”

庫克帶著同聲傳譯設備聆聽中國開發者心。

“我深深相信中國的創新力量,科技創新已經極大地改變中國。中國很大,人們有多樣化的需求,有充足的市場和空間驅動創新,一些真正的創新也正在從這裡湧現,滴滴在行業中實現的很多創新也是例子”,柳青直接回答。在她看來,科技創新正在詮釋未來,“不止是在中國,在東南亞,在巴西,在這些蓬勃的新興市場,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趨勢。創新來自於全球各地,而不是僅出自某個國家。”

柳青還分享了一個自己的故事。她和同事實際體驗滴滴司機工作時,曾遇到過一個大學生乘客。這名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已經習慣了打車,習慣什麼東西都從網上買,他雖然沒有信用卡,但會使用阿裡和騰訊的信用支付系統。“這就是中國新的一代,科技正在賦能他們,讓他們去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柳青坦言,技術毫無疑問正在變革中國,小的時候在北京路上還能見到騾子和馬,當時這些都是交通的一部分,但現在北京已經是個現代化的城市,人們甚至已經很少使用錢包,移動支付無處不在,這是一個非常瘋狂的變化速度。

柳青與庫克用滴滴打車叫到一輛高級計程車前往蘋果店

正如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的評價,柳青是一位革新者,柳青與程維領導下的滴滴出行為億萬用戶提供了便捷靈活的出行平臺,在大資料演算法創新方面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功。“就像海洋測繪專家跟蹤海浪一樣,滴滴對城市交通模式進行細密分析,技術的力量會讓堵車像翻蓋手機一樣成為過去時。”

那堅定的意志和拼勁,使柳青徹底征服了滴滴人,也與程維一起帶領著滴滴征服了市場。

柳青開始一直被認為就是個富二代,是來替老爸柳傳志月臺撐場面的而已,沒什麼真本領。直到當年滴滴收購優步後,柳青從參與促成滴滴與快遞的合併,到不停為滴滴拉到投資,再到搞定了蘋果為滴滴投資,滴滴可是蘋果有史以來第一次投資的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從此讓滴滴在國外聲勢大振。

投資人朱嘯虎這樣稱讚她:“她很厲害,能把所有對這個行業有興趣的投資基金全拉過來,三個星期內搞定了7億美元融資。”

還記得2017年新年伊始,在中國企業家俱樂部聚會上,面對馬雲、馮侖、劉永好等眾多好友,柳傳志滿面春風地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兒子終於結婚了。”

聯想創始人柳傳志

當時,柳傳志的兒子柳林已經46歲。做投資的柳林異常低調,很少出現在公眾場合,也幾乎從來不參加聯想的活動。與哥哥相比,小8歲的妹妹柳青則要高調一些。在美國留學多年的她,性格也要外向一些,面對媒體的時候能夠侃侃而談。作為滴滴總裁的她需要出席各種公開活動,有一次,還陪同蘋果CEO庫克一起考察北京王府井的蘋果商店。

柳傳志的兒子柳林

1998年,還在北大讀二年級的柳青拿到了康柏公司的獎學金,去那裡的市場部暑期實習,而這家公司還是聯想強勁的競爭對手。學電腦專業的她卻從來沒想過去聯想實習,因為她早就習慣了父親定下的規矩。朋友有時候會托她找聯想辦點事,每次她都會先問父親,這件事情是否違反聯想的規矩。

在柳青看來,父親柳傳志是個表裡如一的人,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在家裡。“說到做到”是聯想非常重要的“天條”,父親從來都是這麼要求自己的。“以前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每當我爸提出目標的時候,我媽就會挑戰他。不過,時間長了她也發現,我爸確實是已經考慮得很清楚了,而且留有餘地。”柳青開始做投資之後,父親給她的最大忠告也是不要光看被投資人說了什麼,更要看他做了什麼。這個原則對她有很大的幫助,讓她避免了走很多彎路。

2000年夏天,北大畢業的柳青如願考上了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她一直都記得父親轉述的一位足球教練的話,“要想人前顯貴,就得人後受罪。”2001年,經過12個人的重重面試之後,她得到了去高盛暑期實習的機會。

在高盛這樣的國際大投行,沒人在乎你是誰的女兒。柳青面試高盛時,正好趕上互聯網泡沫破滅、就業市場一片慘澹。往年能招二三十名的初級分析員,那一年才被縮減到只招 6 個,柳青還不是學金融專業的,競爭之難可想而知。不過最終,柳青通過了面試。

進入高盛時,柳青僅僅是一名初級分析員。加上經濟形勢不好,本來應該20多人幹的活兒卻壓到了6個人的頭上。這導致她每週要工作 100 個小時,不算週六日,平均每天都要工作20個小時以上。如此大的的工作強度使不到半年的時間,當時招進來的6名同學就已經走了一半。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柳青一做就是12年,靠著勤奮與努力,最終晉升為高盛亞洲區董事總經理,成為這家百年投行歷史上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

柳傳志和妻子龔國興回到當年勞動過的白藤農場

柳青和老公都是搞投資的,難免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很多時候,他們3個年幼的小孩就只能委託雙方的父母照顧。於是,父親又把自己在聯想的那股子勁頭帶到了家裡。他委託自己的司機“任總”作為大家庭的“後勤CEO”,還專門為後勤設計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和考評體系。每個季度,家庭成員都會按照KPI給司機和阿姨打分,加權計算出得分,然後任總召集所有後勤人員一起吃飯,根據得分給他們發獎金。

柳傳志與妻子龔國興 女兒柳青

有一次耶誕節,柳青對自己家的阿姨表現很滿意,想直接給她發點獎金。結果父親卻說這麼做不行,既然家裡已經有了制度,也給了任總授權,發獎金這件事就必須得到任總的批准才行。即使在家裡,他仍然是個較真的老頭兒。這也是柳家秉承的家風。

上世紀80年代,柳傳志全家福

就像柳傳志自己說的:再過十幾年,也許我已經退出江湖,柳青也許越做越熱鬧,大概會有人說,看那個打球的老頭,他是柳青的父親。我想會有這麼一天吧。

最近,滴滴出行總裁柳青在紐約接受了美國公共電視節目《查理·羅斯訪談(Charlie Rose Show)》的專訪,暢談正在被科技改變的中國。

柳青與美國名嘴查理·羅斯對談

《查理·羅斯訪談》聚焦嚴肅主題,至今已有26年,節目以支持全球化、支持多邊主義的立場受到廣泛尊重,是美國乃至全球決策層選擇發聲的第一平臺。《查理·羅斯訪談》在核心政經圈深受歡迎,採訪過的全球首腦、高管、名流超過7000人。包括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美國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等政要及蘋果公司兩任CEO 史蒂夫·約伯斯和蒂姆·庫克、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谷歌聯合創始人拉裡·佩奇、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等科技行業巨頭均在《查理·羅斯訪談》上曝光過許多此前不為人知的幕後內容。

“人工智慧和大資料利用的是解決城市問題和挑戰的重要工具。”柳青在回答查理·羅斯提問時說。

“人工智慧聽起來是個大概念,但在現實生活中,它已經在幫助人們更好地出行”,柳青說,當下滴滴正在運用大資料和深度學習技術訓練供需預測系統,能夠預測未來20分鐘內城市每個角落的供需情況並提前調度,及時為每位乘客匹配最合適的車輛。據她介紹,當下滴滴每天完成2500萬單,在高峰時間段,每秒完成600個訂單,每個訂單背後是數百萬次的計算,“技術確實在幫助更多的人、更快地打到車,這也是人工智慧令人驚豔的一面。”

滴滴希望更好地為司機和使用者提供服務,讓所有人享受便捷的出行,拼車、代駕、順風車、小巴(超級拼車)、共用單車等等都是獨特的創新和創造。事實上,除了不斷提升自身的效率和服務,滴滴還與中國20餘座城市展開合作,攜手解決擁堵:基於滴滴的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技術,重新設計了信號燈系統、車道系統等。最終結果也讓人倍受鼓舞,以濟南為例,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滴滴就幫助讓擁堵時間減少了20%。

實際上,在此次訪談之前,柳青還作為新興市場高科技企業的代表,受邀出席了首屆彭博全球商業高峰論壇,與50多個國家元首和250多位全球企業領袖一起共同探討城市可持續發展之路。在主旨演講中,柳青就向全球創新產業發出了呼籲:通過政企合作、國際合作,將技術創新投入切實的社會進步,共同消弭城市粗放型發展的瓶頸,實現可持續的現代化。

柳青在回答查理·羅斯提問時也明確表示,成為技術革新者和開放合作,二者之間沒有根本矛盾。在她看來,移動出行行業還非常年輕,行業進步的速度要比監管的步伐更快,期間也需要與盡可能多地與外界合作,否則行業就將不可持續,“滴滴一直秉持著合作思維,因此當我們起步時,我們就與計程車行業緊密合作,這也是我們與許多其他公司的不同之處。”

如今滴滴已經廣泛牽手城市交通管理者,並且在全球出行領域積極佈局,也已投資於全球前七大本地領袖。“滴滴是從中國市場發展起來的,基於這個複雜的、巨大的市場,我們可以測試出最佳的演算法、產品,並且分享給全球其他地區的創業公司,讓技術給更廣闊的用戶帶去實在的好處。這是合作背後的思考,也是我們走向全球的原因”,柳青說。

在訪談中,查理·羅斯與柳青還談起全球創新的話題。查理·羅斯表示,很多美國人還存有成見認為美國是創新霸主,是世界上最具創新力的國家,這也是由來已久的美國特殊論的一種表現,“但如今中國早已經超越了簡單的模仿,中國是否變得更具有創新性?”

庫克帶著同聲傳譯設備聆聽中國開發者心。

“我深深相信中國的創新力量,科技創新已經極大地改變中國。中國很大,人們有多樣化的需求,有充足的市場和空間驅動創新,一些真正的創新也正在從這裡湧現,滴滴在行業中實現的很多創新也是例子”,柳青直接回答。在她看來,科技創新正在詮釋未來,“不止是在中國,在東南亞,在巴西,在這些蓬勃的新興市場,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趨勢。創新來自於全球各地,而不是僅出自某個國家。”

柳青還分享了一個自己的故事。她和同事實際體驗滴滴司機工作時,曾遇到過一個大學生乘客。這名大學三年級的學生已經習慣了打車,習慣什麼東西都從網上買,他雖然沒有信用卡,但會使用阿裡和騰訊的信用支付系統。“這就是中國新的一代,科技正在賦能他們,讓他們去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柳青坦言,技術毫無疑問正在變革中國,小的時候在北京路上還能見到騾子和馬,當時這些都是交通的一部分,但現在北京已經是個現代化的城市,人們甚至已經很少使用錢包,移動支付無處不在,這是一個非常瘋狂的變化速度。

柳青與庫克用滴滴打車叫到一輛高級計程車前往蘋果店

正如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的評價,柳青是一位革新者,柳青與程維領導下的滴滴出行為億萬用戶提供了便捷靈活的出行平臺,在大資料演算法創新方面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功。“就像海洋測繪專家跟蹤海浪一樣,滴滴對城市交通模式進行細密分析,技術的力量會讓堵車像翻蓋手機一樣成為過去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