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980年搶挖泰陵,雍正“金頭”之謎即將解開,卻被緊急叫停

雍正皇帝無疑是中國清朝歷史上留下最多懸案的皇帝, 除了眾說紛紜的繼位之謎, 就連雍正皇帝的死因也備受關注, 一直到現在都是個未解之謎。 雍正十三年, 八月二十三日淩晨, 年僅58歲的雍正突然暴死在圓明園中, 雍正突然離世, 引起了後人眾多的猜測, 有說雍正是被宮女和太監合謀用繩索勒死得的, 有說是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謀毒死的, 還有人說是被湖南的盧氏夫人刺死的。 總之, 野史中關於雍正皇帝的死因還有許多, 但大多都與呂四娘刺殺雍正帝的說法有幾分相似。

有關呂四娘刺殺雍正帝的說法流傳最廣, 《清宮十三朝》、《清宮遺聞》等書中都有記載。

1730年, 發生了雍正朝最嚴重的一次“文字獄”, 死者達100余人, 呂留良和他的長子呂葆中雖然已死, 仍被開棺戮屍, 梟首示眾。 家中老小無一倖免全被發配到關外甯古塔當奴隸, 呂留良所著的文集、詩集全部被焚毀,

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略的影響。 當時年僅13歲的呂四娘因不在家中而倖免於難, 秉性剛強的呂四娘咬破手指血書“不殺雍正帝, 死不瞑目”從此她隱姓埋名, 拜師學藝, 最終練得一身高超的武藝, 成為了當時有名的俠女。

雍正十三年八月, 呂四娘喬裝打扮, 混入皇宮, 殺死了雍正, 並把雍正頭砍下帶走了。 雍正被殺後, 朝廷為了掩蓋真相, 製造了雍正因病暴死的假像, 並密制了一顆金頭下葬。 這就是民間相傳甚廣的“金頭之謎”

此說法一直流傳至今, 影響極大, 因此泰陵地宮歷來受到世人矚目。

雍正死後葬於泰陵, 泰陵的建造共歷時8年, 從雍正七年開始, 至乾隆元年葬入雍正才正式完成。 這是一個規模罕見的清代皇陵, 建造過程中用工用料之多, 耗銀數量之大, 是常人難以想像的。 泰陵是西陵諸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規制完整, 建築宏偉, 造型優美。 建陵所用的磚頭來自蘇州和山東臨清, 採辦的石料來自北京的房山, 使用的木材大多來自南方的福建、廣東、四川、貴州諸省。

這座建造了8年的陵墓, 共花去了200多萬兩白銀。

根據我國的相關政策, 凡未被盜掘的皇陵一律不准發掘, 而對已經被盜的皇陵可以考慮搶救性發掘。 泰陵的琉璃影壁下很早就有被盜掘的洞口。 1952年清西陵文物保管所成立後, 很快堵砌上了盜口。 當時西陵的人都認為泰陵在解放前已經被盜掘。 因此, 在清東陵裕陵地宮清理以後, 清西陵便向國家文物局申請, 要求開啟清理泰陵地宮, 1980年, 國家文物局的領導經過慎重考慮後, 批准了清西陵文物保管所的請示, 同意開啟並清理泰陵地下宮殿。

1980年4月8日, 因為施工過程中請來了當地駐軍幫忙, 所以工程進度很快, 只用了3天時間, 就挖到了泰陵地宮前面的第一道屏障金剛牆。 可是, 這時候盜洞也不見了, 發現下面是原封土, 盜洞只挖了兩米, 泰陵沒有被盜過。 地宮沒有被盜通, 說明墓室內的文物沒有丟失, 那可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 具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繼續挖掘下去, “金頭之謎”也即將破解。 由於泰陵沒有被盜過, 在這種情況下,挖掘人員及時向國家文物局和省文物處彙報情況,等待批示。

就在等待上級回復的同時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有一名北京晚報的記者發表了一篇“雍正泰陵沒有被盜”的文章,雖然這篇報導只有幾百個字,卻轟動了全國,一時間,全國上下都在密切關注著泰陵挖掘的一舉一動。

4月1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我國著名的考古專家夏鼐先生親自來到易縣清西陵泰陵發掘現場宣佈了國家文物局的書面指示,泰陵地宮的發掘即刻終止,重新把琉璃影壁下的盜口砌死,恢復原樣,至此雍正金頭之迷未能揭開。

在這種情況下,挖掘人員及時向國家文物局和省文物處彙報情況,等待批示。

就在等待上級回復的同時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有一名北京晚報的記者發表了一篇“雍正泰陵沒有被盜”的文章,雖然這篇報導只有幾百個字,卻轟動了全國,一時間,全國上下都在密切關注著泰陵挖掘的一舉一動。

4月1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我國著名的考古專家夏鼐先生親自來到易縣清西陵泰陵發掘現場宣佈了國家文物局的書面指示,泰陵地宮的發掘即刻終止,重新把琉璃影壁下的盜口砌死,恢復原樣,至此雍正金頭之迷未能揭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