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分鐘讀懂鎮江更名史:從“宜”到“鎮江”,一共有11個名字

鎮江這座古城,

至今已有3000年文明史,

說起來, 我們都是3000年的“鎮江人”!

但“鎮江”這個名字卻只有800歲,

在成為“鎮江”前,

這座城市叫什麼名字,

你知道幾個?

首先是西周時期,

3000年前周康王封給宜侯的領地。

宜, 鎮江有史可考最早的古稱,

是三千年前周康王給宜侯分封時的稱呼。

1954年, 鎮江大港煙墩山

出土了“宜侯夨(zè)簋(guǐ)”,

銘文上有一句話:

“王令虞侯夨曰:繇, 侯與宜。 ”

據郭沫若、唐蘭等學者考證,

這個“虞侯”原本是虞侯,

周康王改封他為宜侯。

朱方

春秋時期, 鎮江處於吳頭楚尾的地理位置,

並且在吳國的東方, 是江海彙集之處,

更是觀賞旭日東昇美景的絕佳地理位置,

故稱“朱方”。

《左傳》中記載,

魯襄公二十八年冬,

齊相慶封在貴族政治鬥爭中失敗後,

舉族“奔吳, 吳句余予之朱方,

聚其族居之, 富於其舊。 ”

這是朱方之名首見諸史籍。

谷陽

越滅吳後, 國家爆發了亂子, 國力慢慢衰弱。

直到一百多年後…

春秋末年,吳國被越國所滅,

楚國滅越國之後,

將朱方改名為谷陽,

所謂山北為陰,山南為陽,

所以這是根據地理位置而命名的。

此處的“山”是指的鎮江與南京之間的十裡長山。

丹徒

不過谷陽還是很霸氣的。

連秦始皇都這麼想,還專門跑來南巡。

秦始皇滅六國後,巡遊天下,

到了谷陽,

聽信方士之言此地有“王者之氣”,

便令三千赭衣囚徒,

鑿斷京峴山,以破王者之氣,

後便以丹徒代稱谷陽。

赭,赤土也。

丹徒便是代指赭衣囚徒。

今鎮江主城區週邊是丹徒區。

京口

到了東漢末年,

孫策打下了長江中下游平原。

結果在丹徒汝山一帶打獵,

被人刺殺身亡,

其弟孫權在鎮江建立了鐵甕城,

稱鎮江為“京”城。

從此,鎮江一帶的長江段,被稱為“京江”。

武進

嘉禾三年,

孫權為了勵其與中原曹魏爭霸之志,

又改“京”城,為“武進”。

今常州市有武進區,與鎮江接壤。

北府

北府,西晉永嘉年檢,

五胡亂華,晉室南渡,

將徐、兗、青三州及揚州晉陵郡劃為同一都督區,

由於地處於建康(南京)東北,

其都督又多以北為軍號,

習慣上將此區域稱為北府。

南徐

南朝宋武帝在位時,

肥僑治,行土斷,

將京口設置為南徐州治所(相當於省會),

所以便有了南徐的叫法。

潤州、鎮海軍

隋朝統一後,

改南徐州為潤州,

改丹徒縣為延陵縣。

唐代沿用潤洲地名,

把延陵縣恢復為丹徒縣。

潤洲此名沿用了隋,唐,宋三代,

前後共500年。

唐朝時期,

除了“潤州”這個名字,

鎮江又稱“鎮海軍”。

鎮江

宋朝初年,因地理環境變化,

距海口較遠,

將唐代沿用的鎮海軍改名為鎮江軍。

宋徽宗時期曾統領過鎮江軍,

他稱帝后,

於1113年將潤洲升格為鎮江府,

從此鎮江的名稱歷經宋,

元,明,清四代,

直至今天使用了800多年。

鎮江這個名字傳承了1904年,

而歷史上每一個不同的名字,

都代表著一段專屬的記憶,

鎮江的這些古稱,

在今天仍然有跡可循,

“朱方路”、“谷陽路”、

“丹徒新區”、“南徐大道”……

漫步在這座城市之中,

你會更深刻地感受到它的文化內涵,

它將歷史融入了這城市的血脈之中,

綻放著獨特的魅力。‍

春秋末年,吳國被越國所滅,

楚國滅越國之後,

將朱方改名為谷陽,

所謂山北為陰,山南為陽,

所以這是根據地理位置而命名的。

此處的“山”是指的鎮江與南京之間的十裡長山。

丹徒

不過谷陽還是很霸氣的。

連秦始皇都這麼想,還專門跑來南巡。

秦始皇滅六國後,巡遊天下,

到了谷陽,

聽信方士之言此地有“王者之氣”,

便令三千赭衣囚徒,

鑿斷京峴山,以破王者之氣,

後便以丹徒代稱谷陽。

赭,赤土也。

丹徒便是代指赭衣囚徒。

今鎮江主城區週邊是丹徒區。

京口

到了東漢末年,

孫策打下了長江中下游平原。

結果在丹徒汝山一帶打獵,

被人刺殺身亡,

其弟孫權在鎮江建立了鐵甕城,

稱鎮江為“京”城。

從此,鎮江一帶的長江段,被稱為“京江”。

武進

嘉禾三年,

孫權為了勵其與中原曹魏爭霸之志,

又改“京”城,為“武進”。

今常州市有武進區,與鎮江接壤。

北府

北府,西晉永嘉年檢,

五胡亂華,晉室南渡,

將徐、兗、青三州及揚州晉陵郡劃為同一都督區,

由於地處於建康(南京)東北,

其都督又多以北為軍號,

習慣上將此區域稱為北府。

南徐

南朝宋武帝在位時,

肥僑治,行土斷,

將京口設置為南徐州治所(相當於省會),

所以便有了南徐的叫法。

潤州、鎮海軍

隋朝統一後,

改南徐州為潤州,

改丹徒縣為延陵縣。

唐代沿用潤洲地名,

把延陵縣恢復為丹徒縣。

潤洲此名沿用了隋,唐,宋三代,

前後共500年。

唐朝時期,

除了“潤州”這個名字,

鎮江又稱“鎮海軍”。

鎮江

宋朝初年,因地理環境變化,

距海口較遠,

將唐代沿用的鎮海軍改名為鎮江軍。

宋徽宗時期曾統領過鎮江軍,

他稱帝后,

於1113年將潤洲升格為鎮江府,

從此鎮江的名稱歷經宋,

元,明,清四代,

直至今天使用了800多年。

鎮江這個名字傳承了1904年,

而歷史上每一個不同的名字,

都代表著一段專屬的記憶,

鎮江的這些古稱,

在今天仍然有跡可循,

“朱方路”、“谷陽路”、

“丹徒新區”、“南徐大道”……

漫步在這座城市之中,

你會更深刻地感受到它的文化內涵,

它將歷史融入了這城市的血脈之中,

綻放著獨特的魅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