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惲代英烈士遺墨考:十美元購書款的來龍去脈

惲代英致奚季耕信(本文圖片除特別說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日前, 筆者在上海市檔案館偶然發現了惲代英烈士致奚季耕的二通信函。

這兩通信函, 其中一通是明信片, 寫於1921年, 全文如下:

季耕先生:

我從謝循初知道你。 我曾托他, 而且還預備托他在美國代我買書, 他介紹我將款交與你, 兌成金洋匯與他。 所以我請問:

要寄美金十元與他, 照現價應得匯銀洋若干給你?

望即複知。 複片寄武昌利群書社。

惲代英

九、十二

惲代英(1895-1931), 原籍江蘇武進縣, 生於武昌, 中共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 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3年任上海大學教授, 創辦和主編《中國青年》, 1925年任黃埔軍校政治總教官, 先後參加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 1930年5月6日, 惲代英在上海被國民黨當局逮捕, 1931年4月29日被殺害于南京, 時年36歲。

惲代英, 中共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 能閱讀和翻譯英、日、德文書籍, 曾用稿費選購大批外文圖書。 圖片來自網路。

那麼, 此函的收件人奚季耕究系何人?謝循初是誰?奚季耕與謝循初又是什麼關係?這兩通信函最初又是如何發現的呢?

《雨花臺革命烈士書信選》、《來鴻去燕錄》兩書均收入了此函, 但注釋中只提到謝循初系少年中國學會會員;《惲代英全集》(第四卷)則只標明了“奚季耕當時在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工作”,

其他相關資訊均付闕如。 如此, 便激發了筆者弄清此事的興趣。

經多方努力和朋友相助, 筆者終於在上海市檔案館藏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檔案中, 找到了奚季耕的相關史料。

奚季耕(1889-1935), 安徽當塗人, 1918年從美國哥倫畢業大學商科畢業後, 曾在紐約歐文信託公司工作兩年, 1920年4月17日加入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曾先後在總行存款部、調查部、國外匯兌處擔任特別員, 以及總經理處秘書、煙臺分行經理、旅行部襄理、奉天分行經理、提籃橋分行經理、總行往來部及信託部經理等職, 1935年5月11日病故。

奚季耕入行時的職務為特別員, 月薪即達105元, 應當是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對此類“海龜”人才的特殊安排。 按照當時各家銀行的薪酬待遇規定, 一個大學畢業生入職時的薪酬在30元左右, 要達到此等薪酬水準, 一般需要10年左右時間。 去世前, 他的月薪已達到380元, 並有本行股票253股。

在1934年填報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人事調查表中,

還可以看到, 奚季耕時年45歲, 妻子周毓新, 有三個兒子, 分別為18歲、13歲、11歲, 三個女兒, 分別為8歲、4歲、3歲, 其中四人入校, 中西女塾一人, 惠群女學二人, 元夏小學一人。 此外, “每年年底窮親戚二三家約送三四十元, 另共(供)給二個窮學生讀書”。

在回答調查表中有關問題時, 奚季耕親筆填寫的回答頗具個性。 如:

問:能操幾國語言?

答:英、德、法。

問:在行服務, 有何志願?

答:想人所未想之事, 做人所不能做之事;每月做一樣新事則如願以償。

問:對於本行何部或何項辦事手續, 最為熟悉?

答:只能看, 不能做。

問:如有特殊技能經驗, 或專門學識, 請詳述於下:

答:各事略知一二, 一樣不精。

1921年1月至1922年1月, 整整一年時間, 奚季耕擔任總行國外匯兌處的特別員。 惲代英寫信給奚季耕求助,應當是找對人了。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檔案中的奚季耕資料。

那麼,惲代英信中提到的謝循初,又是何人呢?

謝循初(1895-1984),安徽當塗人,1915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學,畢業後於1919年留學美國易理諾大學,翌年轉入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心理學,1921年畢業並獲碩士。1924年後,先後任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教授,上海國立暨南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兼私立光華大學教育系主任等。建國後,曾任復旦大學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市心理學會理事長等,長期從事心理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是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家,著有《心理學史》《心理學綱要》《心理學》等,譯著有《現代心理學派別》等。1984年6月26日因病去世,終年90歲。

謝循初先生與惲代英先生的交集,應當是與少年中國學會有關。少年中國學會成立於1919年7月1日,在五四運動時期青年社團中,是會員最多、歷史最長、影響深遠的學會。李大釗、王光祈是這個學會的發起人。當時從事愛國運動的國內各高校學生,如毛澤東、鄧中夏、李達、蔡和森、趙世炎、張聞天等進步學生都參加了這個組織。蔡元培先生曾評價說:“現在各種集會中,我覺得最有希望的是少年中國學會。因為他的言論,他的行動,都質實的很,沒有一點浮動與誇張的態度。”惲代英和謝循初都是這個組織的首批會員。他們的相識,就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了。信函中提到的利群書社,即是惲代英於1920年在武漢地區所創建,目的是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

惲代英從小喜歡讀書,曾被人稱為“書癡”。他能閱讀和翻譯英、日、德文書籍。他創辦的利群書社“兼售西書”。他在主編武昌中華大學校刊《光華學報》時,特向校方要求“訂閱最新的外國雜誌至少兩種,以便在學報中多載有價值之譯文”。他用稿費選購了大批外文圖書,涉及哲學、社會學、歷史學、自然科學等多方面,並擇優譯出介紹給國人。他有一段話,至今讀來都令人深思:“青年要讀書,不讀書,你將來沒有什麼可以貢獻社會,即便你縱然想幫助社會,亦沒有什麼可以拿去幫助。”他的一生很短暫,但著述卻相當豐富。2014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惲代英全集》共有9卷,達290余萬字。

左:惲代英照片;右:電影《建軍大業》中由演員趙甯宇飾演的惲代英。圖片來自網路。

至於謝循初先生與奚季耕先生的交集,主要是兩人均屬安徽當塗同鄉,目前尚未發現其他相關史料。

在檔案中,筆者尚未發現奚季耕先生給惲代英的復函。但從惲代英致奚季耕先生的另一信函可以判斷出,奚季耕先生肯定是認真作了回復。此函如下:

季耕先生:

惠示敬悉,承允代匯,甚感。

茲由郵匯墨洋貳拾元,請為代購美金拾元餘(可盡錢買),祈為代寄謝循初君。鄙人已即日函知循初了。循初通信地址改為

Mr. H.H.Sie

5535 Maryland ave,Chicago

Ill U.S.A

匯後祈揮一片,寄四川瀘州聯合師範鄙人收。因鄙人不日西上故。

惲代英

九、二六

上函中提到的美國通信地址,即是謝循初在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就讀時的收件地址。至於信中提到的回信位址,則正好印證了一個史實,即1921年10月,惲代英到四川瀘州川南師範任教,先後擔任教務主任、校長等職,直至1923年1月。

信中提到的“墨洋”即墨西哥鷹洋。圖片來自網路。

那麼,這兩通信函最初又是被如何發現的呢?在上海市檔案館藏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檔案中,有三件史料可以說明此事的來龍去脈。

其一,中國革命博物館致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的公函,寫於1963年12月28日。函稱:“承惠贈惲代英同志親筆書信和偽公債證券等文物和資料,除編目珍藏提供研究及陳列外,並致以熱烈的謝忱。”

其二,中國革命博物館一位姓趙的工作人員(名字難以辨識),1964年4月11日致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呂志靜的一封函件,函稱:“去年十一月我們到上海徵集時,承您熱情接待,大力支持,使我們在銀行徵集到較多而重要的文物,再次謝謝。上次您們贈送的惲代英親筆信兩封,現已全部被制好,寄上請查收,上海本市歷史紀念館方面我們已寄出了。今後如果您發現有什麼文物資料,請和我們聯繫。”

其三,檔案中關於惲代英致奚季耕兩份信函的說明:“這是陳光甫1921年私函(中英文)內找到的,但是沒有看見奚的覆信存底。在陳光甫那個私函卷裡附有一些奚季耕的函件。這裡附上從該卷裡抽出來的兩封惲代英的信,這兩封信是在1921年寫的。”此件說明沒有落款,估計是該行檔案管理人員所撰寫,極有可能即為呂志靜本人。

和其他民國時期銀行檔案一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相關檔案在1980年代後期移交上海市檔案館之前,曾長期保管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檔案室。從以上三則史料可以判斷出,惲代英烈士的這兩封信函,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發現,並在1963年11月份中國革命博物館前來上海徵集史料時,作為革命歷史文物專門上報的。現在原件珍藏在當年的中國革命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

檢索相關網站,筆者又發現了二條有關呂志靜的資訊。其一,她曾作為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的代表,參加了1959年度全國檔案資料工作先進交流會。其二,1981年6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老幹部呂志靜由市腫瘤研究所孫所長、市衛生科研處徐處長、中國人民銀行人事處楊處長等陪同,來到楊浦區腫瘤防治醫院,她代表死于癌症的老伴周濟同志(前中國銀行副經理)的遺願,捐獻積蓄多年的4000元人民幣作為支持醫院腫瘤科研事業的經費。在上個世紀八十年度初期,這筆錢確實不算小數目。

(作者系廣發銀行上海分行紀委書記,復旦大學中國金融史研究中心研究員,歷史學博士。)

惲代英寫信給奚季耕求助,應當是找對人了。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檔案中的奚季耕資料。

那麼,惲代英信中提到的謝循初,又是何人呢?

謝循初(1895-1984),安徽當塗人,1915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學,畢業後於1919年留學美國易理諾大學,翌年轉入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心理學,1921年畢業並獲碩士。1924年後,先後任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教授,上海國立暨南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兼私立光華大學教育系主任等。建國後,曾任復旦大學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市心理學會理事長等,長期從事心理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是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家,著有《心理學史》《心理學綱要》《心理學》等,譯著有《現代心理學派別》等。1984年6月26日因病去世,終年90歲。

謝循初先生與惲代英先生的交集,應當是與少年中國學會有關。少年中國學會成立於1919年7月1日,在五四運動時期青年社團中,是會員最多、歷史最長、影響深遠的學會。李大釗、王光祈是這個學會的發起人。當時從事愛國運動的國內各高校學生,如毛澤東、鄧中夏、李達、蔡和森、趙世炎、張聞天等進步學生都參加了這個組織。蔡元培先生曾評價說:“現在各種集會中,我覺得最有希望的是少年中國學會。因為他的言論,他的行動,都質實的很,沒有一點浮動與誇張的態度。”惲代英和謝循初都是這個組織的首批會員。他們的相識,就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了。信函中提到的利群書社,即是惲代英於1920年在武漢地區所創建,目的是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

惲代英從小喜歡讀書,曾被人稱為“書癡”。他能閱讀和翻譯英、日、德文書籍。他創辦的利群書社“兼售西書”。他在主編武昌中華大學校刊《光華學報》時,特向校方要求“訂閱最新的外國雜誌至少兩種,以便在學報中多載有價值之譯文”。他用稿費選購了大批外文圖書,涉及哲學、社會學、歷史學、自然科學等多方面,並擇優譯出介紹給國人。他有一段話,至今讀來都令人深思:“青年要讀書,不讀書,你將來沒有什麼可以貢獻社會,即便你縱然想幫助社會,亦沒有什麼可以拿去幫助。”他的一生很短暫,但著述卻相當豐富。2014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惲代英全集》共有9卷,達290余萬字。

左:惲代英照片;右:電影《建軍大業》中由演員趙甯宇飾演的惲代英。圖片來自網路。

至於謝循初先生與奚季耕先生的交集,主要是兩人均屬安徽當塗同鄉,目前尚未發現其他相關史料。

在檔案中,筆者尚未發現奚季耕先生給惲代英的復函。但從惲代英致奚季耕先生的另一信函可以判斷出,奚季耕先生肯定是認真作了回復。此函如下:

季耕先生:

惠示敬悉,承允代匯,甚感。

茲由郵匯墨洋貳拾元,請為代購美金拾元餘(可盡錢買),祈為代寄謝循初君。鄙人已即日函知循初了。循初通信地址改為

Mr. H.H.Sie

5535 Maryland ave,Chicago

Ill U.S.A

匯後祈揮一片,寄四川瀘州聯合師範鄙人收。因鄙人不日西上故。

惲代英

九、二六

上函中提到的美國通信地址,即是謝循初在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就讀時的收件地址。至於信中提到的回信位址,則正好印證了一個史實,即1921年10月,惲代英到四川瀘州川南師範任教,先後擔任教務主任、校長等職,直至1923年1月。

信中提到的“墨洋”即墨西哥鷹洋。圖片來自網路。

那麼,這兩通信函最初又是被如何發現的呢?在上海市檔案館藏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檔案中,有三件史料可以說明此事的來龍去脈。

其一,中國革命博物館致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的公函,寫於1963年12月28日。函稱:“承惠贈惲代英同志親筆書信和偽公債證券等文物和資料,除編目珍藏提供研究及陳列外,並致以熱烈的謝忱。”

其二,中國革命博物館一位姓趙的工作人員(名字難以辨識),1964年4月11日致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呂志靜的一封函件,函稱:“去年十一月我們到上海徵集時,承您熱情接待,大力支持,使我們在銀行徵集到較多而重要的文物,再次謝謝。上次您們贈送的惲代英親筆信兩封,現已全部被制好,寄上請查收,上海本市歷史紀念館方面我們已寄出了。今後如果您發現有什麼文物資料,請和我們聯繫。”

其三,檔案中關於惲代英致奚季耕兩份信函的說明:“這是陳光甫1921年私函(中英文)內找到的,但是沒有看見奚的覆信存底。在陳光甫那個私函卷裡附有一些奚季耕的函件。這裡附上從該卷裡抽出來的兩封惲代英的信,這兩封信是在1921年寫的。”此件說明沒有落款,估計是該行檔案管理人員所撰寫,極有可能即為呂志靜本人。

和其他民國時期銀行檔案一樣,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相關檔案在1980年代後期移交上海市檔案館之前,曾長期保管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檔案室。從以上三則史料可以判斷出,惲代英烈士的這兩封信函,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發現,並在1963年11月份中國革命博物館前來上海徵集史料時,作為革命歷史文物專門上報的。現在原件珍藏在當年的中國革命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

檢索相關網站,筆者又發現了二條有關呂志靜的資訊。其一,她曾作為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的代表,參加了1959年度全國檔案資料工作先進交流會。其二,1981年6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老幹部呂志靜由市腫瘤研究所孫所長、市衛生科研處徐處長、中國人民銀行人事處楊處長等陪同,來到楊浦區腫瘤防治醫院,她代表死于癌症的老伴周濟同志(前中國銀行副經理)的遺願,捐獻積蓄多年的4000元人民幣作為支持醫院腫瘤科研事業的經費。在上個世紀八十年度初期,這筆錢確實不算小數目。

(作者系廣發銀行上海分行紀委書記,復旦大學中國金融史研究中心研究員,歷史學博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