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通過這一措施,漢武帝一舉消滅百余名諸侯王

西漢立國之初, 劉邦為了鞏固中央政權, 汲取秦亡的教訓, 分封宗親為諸侯王, 以之為中央屏障。 但是沒想到, 僅僅過了幾十年的功夫,

初衷為拱衛中央的諸侯王成了與匈奴一樣的, 對西漢朝廷構成巨大威脅的內憂。 於是乎, 在漢景帝時期, 爆發了“七國之亂”, 有賴於梁王劉武的堅守和太尉周亞夫的進擊, 平定叛亂, 穩固了中央政權, 使得中央對諸侯王取得了優勢。

到了漢武帝時期,

劉徹更是採取“表裡不一”的“推恩令”, 這就是當年賈誼提出的“眾建諸侯少其力”思想的具體體現, 削弱諸侯王勢力, 直接使其再無對抗中央的資本。

西漢初, 朝廷規定, 嫡長子繼承諸葛王的一切特權, 包括土地和王位等, 當然, 在封建王朝, 最為重要的當然是土地, 其他兒子那涼快哪去。 而漢武帝的:推恩令則規定, 嫡長子繼承王位, 庶子為列侯, 關鍵是要把諸侯王的封地也一起給分了, 這一政令得到了諸侯王庶子的歡迎。

例如, 劉備的先祖中山靖王劉勝, 封地為中山國, 具體沒有查到多大, 但是劉勝有120個兒子, 即使中山國是一個非常大的封國, 也經不住120個人來分呢, 如果再到劉勝的孫輩, 說不定連個村莊都分不到了。

經過“推恩令”, 諸侯王失去了對抗中央的勢力, 但是雄才大略的劉徹絕不允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現在, 劉徹才真正舉起了自己的屠刀。

西漢朝廷規定, 在每年春節祭祀時, 諸侯王都要繳納金子(都是一個老祖宗, 上貢品是應該的), 本來, 只是一個應景的事,

只要大差不差, 基本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 但是在元鼎六年, 劉徹要求少府嚴格審查諸侯王繳納金子的數量和成色, 最終有一百余人因為金子成色不足而被奪爵。

當然, 酬金成色不足只是劉徹的一個藉口而已, 只是不願落下一個屠戮宗親的“遮羞布”,

當時, 諸侯王其實已經沒有能力對抗中央, 但是在經濟等方面仍然享有一定的特權, 俗話說, 野火燒不盡, 並且經過幾十年的傳承, 西漢皇帝與諸侯王, 血脈已經疏遠, 更談不上什麼親情關係, 所以, 劉徹才會無所顧忌的削藩奪爵, 徹底解決西漢立國以來的諸侯王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