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爭奪中國這塊“肥肉”,特斯拉擬在上海獨資建廠,BAT如何應對?

自特斯拉於2008年發佈第一款Roadster兩門運動電動跑車開始, 其用IT精神打造汽車產品的超前理念也一直在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儘管後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 特斯拉也發佈了更多令人驚豔的新品, Model S, Model X, 再到如今的Model 3。 但是在具體的落地上, 僅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大膽的創新還是遠遠不夠的。 對於汽車來說, 研發則永遠只是產業鏈條上的一小段, 要如期地將產品順利推向市場, 更重要地還是對於產業資源的整合和調度能力。

就在前段時間, 特斯拉新推出的Model 3就遭遇了“產能”地獄, 甚至一度被傳出“手工生產”的消息。 儘管後來特斯拉單方面進行否認並表示自己仍處於生產的爬坡階段, 生產線放慢到原本的1/10只是為了確保生產的一致性。 但對於非傳統車企出身的馬斯克來講, 在生產準備和經驗上可能也仍存在著自己的短板。

針對產能不足這一問題,

馬斯克也終於瞄準了中國這塊廣闊的市場。 據10月22日消息稱, 特斯拉和上海市政府正在針對上海建製造工廠達成一致共識。 更有員工透露:儘管大部分的汽車生產仍將在美國完成, 但現在迫在眉睫的一個問題是, 需要在海外設立足夠多的工廠, 以確保更多的當地消費者能夠負擔得起他們的產品。 而就在本周, 特斯拉還宣佈了一項迎合中國消費者們的決定:將將對中國國內的產品及充電服務設施進行全面升級, 以適配新國標(GB/T20234-2015)充電標準。 此前, 特斯拉充電介面也由於在中國、歐洲、等多個地區不相容而飽受詬病。

不難想像, 在馬斯克的全球化版圖中, 早就將開拓中國市場提上了日程表。 目前國內無人車領域還屬一片藍海。

有機構表示, 在政策扶持和汽車技術突破的推動下, 無人駕駛產業步伐將大大提速, 並催生硬體終端、感測器、運營服務在內的車聯網市場空間, 潛在規模可達千億元級別。 而中國作為汽車大國, 2016年汽車銷量突破2800萬輛,連續八年蟬聯了全球第一, 汽車保有量已經突破了3億。 在未來的三到五年間, 互聯網+汽車將迎來關鍵的時間節點。

當然, 目前瞄準這塊“肥肉”的絕不僅特斯拉一家。 我國的三大BAT互聯網巨頭早已提前嗅到了危機, 也相繼發佈了自己的無人車合作項目。 但從目前得到的資訊來說, 三家所打的方向各有側重。

10月13日, 阿裡巴巴在雲棲大會上首次發佈了搭載了Alios的互聯網汽車, 首款車型將落地東風雪鐵龍, 並預計將於2018年實現量產。 會上阿裡雲總裁胡曉明首次提出萬物互聯的大膽構想, 並將打造出一個基於汽車的互聯網生態, 以實現各處終端包括手機, 電腦, 汽車的無縫連接。 而擁有自主研發的“阿波羅”系統的百度也不甘示弱, 於10月17號宣佈將量產無人車的日程提前一年,

並與廈門金龍公司達成戰略合作, 有望成立我國首個無人駕駛客車。 目前百度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的積累已經處於國內前列, 而從Apollo發佈至今, 奇瑞、一汽、江淮等國內老牌車企先後與其合作也可以看出, 在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上, 百度還是遠大于阿裡和騰訊的。

騰訊相比以上兩家起步較慢, 但也沒有落下對互聯網汽車的佈局, 業內有分析稱, 在11月9日的開放平臺大會上, 騰訊將另闢蹊徑, 鉅資投入電動車領域並力爭成為車聯網最大的CP(內容提供者), 除了本身在內容、社交上有相對的優勢外, 當汽車不再需要人為駕駛, 社交和互動也將成為消費者們又一暴增的需求。 在萬物互聯和專拓無人駕駛方面都被搶佔先機的情況下, 騰訊或將成為汽車領域最大的內容分享者。

“借力打力”,這是一位資深投資人對中國目前智慧汽車行業的見解。“智慧汽車本身就是跨界新生事物。單幹誰都不行,跨界融合能產生集聚效應,這也是中國智慧汽車發展的特色。”企業投入熱情的背後實質也是國家的戰略在變化。隨著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逐步支持,無論是國外如特斯拉這樣的“入侵者”,還是本土的互聯網巨頭聯合老牌車企“來勢衝衝”,都在緊隨這股大潮。究竟誰能率先打破這一變局?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環球科技視界 | 用全球視角,獨特觀點報導最新科技資訊

騰訊或將成為汽車領域最大的內容分享者。

“借力打力”,這是一位資深投資人對中國目前智慧汽車行業的見解。“智慧汽車本身就是跨界新生事物。單幹誰都不行,跨界融合能產生集聚效應,這也是中國智慧汽車發展的特色。”企業投入熱情的背後實質也是國家的戰略在變化。隨著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逐步支持,無論是國外如特斯拉這樣的“入侵者”,還是本土的互聯網巨頭聯合老牌車企“來勢衝衝”,都在緊隨這股大潮。究竟誰能率先打破這一變局?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環球科技視界 | 用全球視角,獨特觀點報導最新科技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